“95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357 浏览:57375

【摘 要】众所周知,现在是独生子女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被人关注.尤其是“95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让人非常担忧,高中阶段是形成理想和信念的重要时期,但也正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矛盾时期,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学校、家庭、社会都会有一定影响.因此,重视和研究“95后”高中生心理状态,引导其排解心理障碍,培养高中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剖析了引起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方法.

【关 键 词】95后;独生子女;高中生;心理健康

目前“95后”已陆续进入到高中学习,且大多是独生子女,上高中前除了学习,家长对他们的其他事情很少过问,因此他们的自理能力非常低下.很多家长也抱怨,“孩子周六周日回家很少和自己讲话,要么在房间里,要么去同学家,沟通也很少.”在我的博客中也看到了很多留言:“我的孩子一整天在玩电脑,一家人都管不住,怎么办呢?”“孩子很乖,但整个寒检测我们沟通很少,怎么感觉像陌生人,我该怎么做?”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说明家长还是很关心孩子的,但就是找不到好方法,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孩子的这种“陌生”关系.根据浙江省人口调查显示,独生子女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而独生子女缺少儿时与同伴相处的经历,抚养和教育成本大,效果差;独生子女更易被过分宠爱和溺爱,从小缺乏应有的磨难和挫折教育,不利于其成长和社会化.高中阶段是学生进入成人行列的重要过渡时期,如果引导方向不对、问题处理不好,势必带来不可弥补的后果,这让我们开始觉得恐慌了!看来如何针对"95后”高中生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同时也使我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一、加强“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能使独生子女们更好的融入校园生活.学校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以“95后”高中生为主体,健康的心理是高中生在校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最基本条件,因此,针对在校"95后”高中生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使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能为个体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使其能更好地融入到校园环境中来.

(二)加强“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校园突发事件,保持校园安全与稳定.通过在高中阶段加强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与心理有关的科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高中生排解求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困惑,还可以使高中生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理势态,摆脱困境,减少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危机事件,有利于保持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二、“95后”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如何适应新的环境.从初中生变成高中生,是每一个入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95后”新生入学后,导致他们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生活环境的改变,表现在生活不能自理,不能马上适应集体生活,在初中阶段,生活上父母亲会把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进入高中后住进集体宿舍,学习之余生活上的点点滴滴都必须自己,一旦出现没有解决过的问题,就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其次是自我观念不能随着环境的转变而及时转变.有的同学在初中阶段曾是倍受关注的佼佼者,而在人才济济的高中里,自己没有多少优势可言,昔日被光环笼罩的优越性荡然无存,无形中产生失落感,导致心理失调;另外,现实中的高中生活与他们想象的不一样,仍然是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繁重的高考课程,对自理和自学能力要求高.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就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如何安排学习计划.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高中三年的求学生涯又该如何规划呢?高中学习对自主性、自觉性的要求明显高于初中,课程的门数增加,难度加大,信息量增多.仅靠掌握课堂知识是不够的,同时还要了解和阅读大量的高考书籍来充实自己.另外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时间、精力方面如何分配与平衡等等这些冲突,如何取舍抉择,导致心理上迷惘,行为上表现为不知所措或随波逐流.

(三)如何进行人际交往.“95后”高中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享受着比较富足的物质生活,更加追逐个性、重视自我,安逸舒适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性格活泼、思维活跃.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然而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却并不乐观.“95后”高中生普遍具有意志品质薄弱,抗挫折能力差的特点.进入高中后,同学们经历不同,学习、生活习惯差异大,部分同学在与人相处,沟通技能方面存在缺陷,导致他们在结交新同学,融入新集体时存在困难,从而造成挫折感和孤独感;部分同学性格内向,又不具备文艺特长,大部分社团活动不能参加,感到自己无法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95后”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被家长捧在手心的宝贝,被父母亲人溺爱的像温室里的花朵,心高气傲,心灵却极其脆弱,进入到高中这个大集体生活,面对学习、生活、友情,受不了一点点挫折,心灵极容易感到创伤,容易产生失望、自卑、无助甚至强烈的挫折感和逆反心理等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还会导致或伤人.等等这些对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操作性办法

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高考只是一种途径,社会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95后”高中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需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政治素质、扎实的科学文化以及健康的体魄,也就是需要把自己塑造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学校应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可操作性办法,以增进“95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育计划.学校将心理健康的个别教育扩展为普及教育,从教学、活动、实践、师资、经费等多方面逐项落实,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开展.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其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人们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才易于接受其他各种教育.从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出发,针对不同学生心理素质的状况,设计具有个性化的心理教育方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促进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和谐统一.第二,建立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如何,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有极大关系,学校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优化队伍:

1、聘请一名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带动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通过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进行专业化的障碍性辅导.

2、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主要是让政教处集合持有心理健康辅导证的教师、班主任及德育段长,成立一支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由于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毕竟只占少数,担负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是要靠专业咨询师指导下的队伍,即持证教师、德育段长、班主任以及专职学生干部等.

3、提升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水平,主要是推荐责任心强的班主任老师或任课教师参加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或等级考试,增强该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辅导水平.

4、建立学生心理观察员队伍(以学生社团的形式),主要是协助心理辅导老师,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发展和潜能开发为目标,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通过对话、聊天及时对问题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

第三,广泛地开展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在校内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让学生主动过来询问心理问题或和心理老师聊天.

2、广泛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5.定期举办心理沙龙.

6、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活动.

7.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班会课评比活动.

8、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

9、在校园的显著位置设立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窗.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建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和学生一起互动,让学生自己拟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方案或活动等等,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建议学校心理咨询师、班主任以及持有B证的教师开通个人心理微博或.根据“95后”高中生学习和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这一特点,通过网络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充分发挥现代通信设备的优势,随时随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第五,督促家长加强与学生的感情联络.有教育家说,亲子沟通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孩子还不成熟,需要家长的帮助、肯定、鼓励,良好的亲子沟通能帮助孩子增强自信,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人格,对他以后的成长非常有利.家长要利用周末和检测期,多陪陪孩子,带孩子出去旅游,找个机会和孩子一起出去,一则让他开开眼界,丰富见识;再则,与孩子多聊聊,了解了解他们的想法.当然,平日里的关心和嘘寒问暖也是必不可少的.


从某种角度来讲,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心理上的和谐.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把握“95后”高中生心理发展的新特点,有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引导,做好“95后”高中生的教育管理怎么写作工作.高中阶段是学生进入成人领域的最重要的过渡时期,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渗透在学校管理、教学、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应在学校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相信“95后”高中生在这样一种完备的机制下,身心都能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而作为教育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和家长也能从教育恐慌中解脱出来,有据可依、有法可行地教育好“95后”的这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