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哈尼文化文数据库构建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09 浏览:20540

基金项目:本文是红河学院2010年科研基金项之重点项目“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论文数据库”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介绍了《国际哈尼文化研究论文数据库》建设项目的研究背景、目标、思路,项目的实施过程,研究成果和努力方向.

关 键 词:哈尼文化;论文数据库;数据库建设

作者简介:

王兰凤(1973-),女,汉族,吉林九台人,红河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文,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

张叔娘(1976-),男,哈尼族,云南绿春人,红河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费晓辉(1978-),男,彝族人,云南人,红河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5--02

《国际哈尼文化研究论文数据库》,即《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论文数据库》,简称《哈尼文化研究论文库》,是红河学院图书馆主页上《哈尼文献数据库》的子库,简称“哈尼期刊论文库”,为http://192.168.10.127/jdsearchn.asp.《国际哈尼文化研究论文数据库》是2010年“红河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的“重点项目”.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该数据库的开发工作已经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在对哈尼文化研究相关论文进行搜集、整理的基础上,构建哈尼文化研究论文数据库.该项目的主要意义在于拯救、传承哈尼族文化,有助于哈尼文化研究成果的规范化、系统化、整体化,同时,填补国内外关于哈尼文化研究数据库建设的空白.

一、构建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对哈尼文化研究成果的保护

哈尼族属于国际性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缅甸、老挝、泰国、越南.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云南哈尼族有1439673人(红河州有68.57万人),缅甸20万人,老挝10万人,泰国8万人,越南4万人.自20世纪四十年代末,以哈尼族为对象的文化研究开展以来,如今已初步形成了一门具有一定规模和体系的哈尼族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尤其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单一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纷纷问世.伴随哈尼族学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哈尼学应运而生,并相继建立了有关哈尼学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从而推动了哈尼学研究队伍的成长和研究成果的不断问世.

据红河学院杨六金教授《国际哈尼/阿卡研究资料目录》、张叔娘副研究馆员《哈尼文化研究目录索引(2000-2007)》统计,截至2007年底,国外内研究学者在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近2000篇.尤其近些年来,持续举办了数届较有影响力的“哈尼/阿卡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首届哈尼梯田大会”,提高了哈尼学研究的热度,积累了丰富的哈尼文化研究成果.

目前,关于哈尼族的宣传网站,如哈尼太龙网(玉溪师范学院)、哈尼/阿卡文化网(红河哈尼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哈尼/阿卡网(西双版纳哈尼学会)等已建设,并向公众正式开放.这些网站为宣传哈尼族,让哈尼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关于哈尼文化研究成果的保护尚处于层次水平,呈不系统、不完整状态,尤其是早期的研究成果.拟建《国际哈尼文化研究论文数据库》,填补国内外关于哈尼文化研究的数据库的建设的空白,有助于国际哈尼文化研究的可持续性;保护哈尼文化研究成果,使之呈规范、系统、完整状态,充分反映哈尼学的研究、发展历程.

(二)有利于突出高校图书馆的地方特色和办馆特色

积极参与哈尼梯田申遗工作,响应红河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立土、开掘本土、升腾本土、推介本土”的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思路,实现高校辐射地方功能.彰显红河学院“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的办学特色;作为红河学院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突现办馆特色.

二、数据库建设流程

(一)数据库定位

《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论文数据库》是以已有的哈尼文化论文资源为核心,做到纸质与数字两种载体形态的双重揭示并提供怎么写作,尽可能收录国际和国内以哈尼族或哈尼文化为研究方向的学术论文.为广大读者、更多的哈尼族研究者和热爱哈尼族文化的朋友们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关注哈尼族,了解哈尼族的文化.是以哈尼文化研究为亮点的论文数据库.

(二)数据库平台的设计

数据库的建设必须依赖一定的软件平台,目前用于建库的软件平台有多种,如北京拓尔思的TRS系统、清华同方的TPI系统、中数创新公司开发的CDICM内容管理软件、北大方正的Apabi3.5数字资源平台、浙江天宇的CGRS平台、杭州麦达电子有限公司(IDL)北京畅想之星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平台以及相关高校图书馆自主开发的各种建库软件等.

根据数据库的建设要求和性价比,我馆运用MicrosoftSQLServer工具自主开发了《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论文数据库》,该系统可实现用户登陆、用户注册、论文查询、论文管理等功能.该数据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具有“简便”性,无论是“检索平台”还是“后台管理”,都简单方便、易于操作.第二、具有“可扩张性、可持续性”,通过该数据库,可对文献进行持续增加和更新.第三、具有“安全性”,数据库开发人员对数据库的“管理权限“进行了专门的设定.

(三)数据的收集与加工

要保证哈尼文化研究的论文被《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论文数据库》完整收集,图书馆必须将各大期刊网已有的数字论文和期刊网中没有收录的纸质论文进行整合.

数字文献的收集方面,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两大数据库中有关哈尼文化方面的论文进行下载、整合.

纸质文献的数据化处理方面,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基本没有的哈尼文化方面的资料,即2000年以前的论文资料以及内部发行或公开出版的论文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好相关的纸质文献的搜集和载体形态的转化工作.对于《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两大数据库中收集到的信息和由纸质资料转换成功的数字文献,主要由有专门管理和维护权限的工作人员负责备份和加工.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

(四)数据库管理和维护

对数据库要长期维护管理、及时更新,这是保证数据库质量和长久生命力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管理和维护数据,使数据处于动态的更新变化之中,不断充实数据库内容,对检索时发现的每一个数据问题,要做到及时修改,以保证数据资源的完整性、准确性、实用性.系统管理员要尽心尽职地做好系统的数据备份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关注用户使用情况,多收集用户反馈的信息,对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加以解决,保证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五)数字论文转化为纸质期刊

在构建《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论文数据库》的基础上,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将已经发布的数字论文转化为纸质期刊.使之成为数字期刊之外的另一种便于读者阅读的形式,成为图书馆关于哈尼文献的珍贵馆藏资料.

三、数据库建设的成果和特色

(一)建设成果

“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论文数据库”已经于2012年5月在红河学院图书馆主页上链接发布,向读者提供论文搜索和下载怎么写作.目前,该数据库收集了1980到2012年的1636篇论文信息,包括正式出版的期刊论文和会议交流论文,经过工作人员对文献进行规范化、数字化处理后,使哈尼研究论文变成易检索、易复制和不受时空限制的机读式文献.该数据库是目前有关哈尼文化论文数据库中最规范、系统、完整的数据库,是研究哈尼文化的重要的信息源.

将《哈尼文化研究论文库》的论文按时间进行整理,汇编成册,完成《哈尼族研究论文汇编》(1-4辑)、《哈尼族研究文献索引》(1辑),为读者提供了以纸质为载体的更为方便的阅读、学习和研究方式.并成为红河学院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建设特色

1弥补和丰富了哈尼研究的数据文献

课题组克服了人力不足的困难,扫描了近几年来哈尼学研究机构、学术会议出版的七本论文集:《中国哈尼学(第二辑)》、《第五届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哈尼族文化论丛(第一辑)》《哈尼族文化论丛(第三辑)》《哈尼族文化论丛(第四辑)》《玉溪哈尼族文化研究》),将上述七本书的264篇论文收录于《哈尼文化研究论文库》,弥补了该部分成果在其它数据库无法检索、利用的不足,是本数据库的突破与亮点.

2推动了《哈尼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论文数据库》的建设,推动了有关哈尼文献数据库的深层次的后续研究,红河学院图书馆在完善哈尼文化研究论文数据库的同时,计划完成《哈尼文化研究电子图书库》、《哈尼文化研究多媒体库》、《哈尼文化研究图片库》的建设,使《哈尼文献特色数据库》成为关于哈尼文化研究的最完整数据库.

3成为红河学院图书馆的一个特色和亮点

“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论文数据库”的建设,突出了学校“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的办学特色,作为“哈尼文献特色数据库”的一部分,成为红河学院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突现了办馆特色.

四、努力方向

(一)做好数据库的补充和完善工作

除持续做好《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的有关哈尼族研究论文的下载、整合外,重点做好由云南省民族学会哈尼族研究委员会主办的《哈尼族研究》及《红河》等本地内部交流期刊中刊载的哈尼族相关研究论文的数字化建设工作,持续完善《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论文数据库》,使之成为收录哈尼文化的最系统、完整的论文库.

(二)做好数据库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哈尼论文数据库作为哈尼文化的特色数据库,对关心哈尼文化的读者和学术研究人员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也是宣传哈尼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哈尼论文数据库利用率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数据库本身的质量与价值,另一方面对特色库的宣传也起着重要作用.数据库建成后一定要开展宣传和推广活动,如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培训讲座等形式让更多的用户认识和了解该数据库,使哈尼论文数据库达到“建”与“用”的统一.


五、结语

哈尼论文数据库对哈尼族文化研究成果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学校图书馆建设的特色和亮点,弥补了已有数据库论文字的不足,推动了哈尼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的建设中,经历了数据库的定位、平台的设计、数据的加工和维护、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过程,并将数字论文转为纸质文献,大大方便了不同读者的需求.今后,要继续做好数据库的补充完善和宣传推广工作.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