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届生就业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19 浏览:15487

摘 要: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不仅关系着个人,还牵动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摸索建立起一套适合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学生就业培养体系就显得尤为关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国内新兴的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并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本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步入和谐、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轨道.文章通过研究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届生就业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试图给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期达到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目的.

关 键 词:就业;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一、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届生就业发展状况

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独立学院共享母体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具有灵活的办学机制、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符合市场的需求,而且国家为独立学院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毕业生就业的支持力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领域宽广,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公共事业需要大批相关专业管理人才来完善公共事业管理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但是最近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较短,人们对独立学院缺乏足够的了解,在社会认可度方面处于不利地位,这无疑将对独立学院毕业生产生很大冲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专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多渠道的就业途径,该专业就业范围广,但由于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该专业面对的都是政府机关和公共事业管理单位,招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公务员岗位比较少,而且对人才要求非常高,高校毕业生基本被挡在门槛之外.

二、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届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结合所搜集文献资料,以及调查走访,本文总结了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届生就业主要存在以下六大问题:

(一)独立学院教育结构不合理

独立学院发展时间较短,仍旧处于摸索阶段,办学条件各方面还不成熟,自身“品牌”尚未形成,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的实用人才”,目前独立学院在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管理等方面缺乏自己特色和创新,由于史短、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有限,没有更多的人力、财力投入到教学改革的研究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缺乏配套改革和制度的支撑.偏重了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环节,而现在企业除了要求大学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更多地是要求其具有实践能力,能有较好地创新和动手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不少独立学院对母体学校的师资过于依赖,自有师资队伍数量偏少,且存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目前,离退休老师和外聘老师仍是独立学院师资的主要来源.从短期来看,独立学院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高质量的离退休老师和外聘老师,这是优势.但从长远来看,这恰恰是制约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的瓶颈[1].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缺乏实践性

目前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侧重于理论学习,课程体系庞杂,感觉什么都学,但什么都不会,或学而不精.知识过于宽泛,课程设置分散,跟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加之建立专门有效的校外学习基地比较困难,大多数事业单位不愿接受实习生[2].据调查多所高校实习环节都是在社区内完成,总体来说,该专业仍没有稳定的实习基地,学生实践能力难以提高,专业人才优势难以体现.

(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缺少认可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范围主要包括各类事业单位、社区、非政府组织以及具有公益性的一些私人组织.按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取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应该是十分明确且广泛,但由于目前社会发展的成熟度不够,造成本专业学生就业选择的减少.在公务员招录中,很少有政府部门招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使得大多数毕业生只得报考没有专业限制的职位,而这些职位往往报考的人数特别多,竞争惨烈[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新生专业,起步晚,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社会、企业乃至很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该专业都缺乏清楚的认识,这就导致了该专业学生就业问题.

(五)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平衡

随着各高校扩招,各高校毕业生数量以较快的速度逐年递增,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经济增长速度所带来的新增就业机会远远无法消化骤增的毕业生总量,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由于目前公共事业在我国发展的成熟度不够,造成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减少.促进公民社会的成熟,促进各项事业和公共怎么写作的发展,使政府、社会与市场实行分工合作,可以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扭转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局面,使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4].

(六)学生就业期望过高

独立学院毕业生一般来自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一般家庭可以提供就业资源,毕业生不愿从事基础工作,只盯住大中型城市以及大企业,要求有好的就业环境、薪酬和职务等,这种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造成就业难的困境.影响学生就业主要包括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5].深厚的专业知识是应聘者的基础条件,只有掌握了理论,才能很好地实践,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很多本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薄弱,实际操作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另一方面是个人的身心素质,个人生活细节,言谈举止,诚信程度等自身因素[5].现在很多毕业生不具备良好的就业心理状态,克服困难、承受压力能力差,贪图享受,无法在压力下完成工作.


四、完善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届生就业的建议

优化学科体系结构和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需要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该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涵盖广泛领域,势必会导致该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杂而不精、博而不专,这就要求必须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为构造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打下基础,强调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的联系,按照培养方向有选择性、目的性的开设相关课程.各高校应根据学校优势、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增强本专业的针对性,应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适时调整培养计划,使学生以较高的品质、知识与能力等综合素质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6].(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在发展的初步阶段,在依托母体学校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应从母体学校聘任富有经验和学术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担任独立学院的专业老师负责人.还可以聘任优秀的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可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新生事物,各个高校都没有专门的师资力量,任课教师大多数都是从相关专业分离出来,缺乏专门培养机构和研究人员.高校可以通过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聘请公共政策娴熟、理论知识扎实、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担任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师,这样有利于充实师资力量[7].另外,各院校需要建立动态培训机制,制定本专业的师资培训计划,参加各种培训、组织学生研讨、到高水平的高内外大学进修深造,全面提高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3].

强化实践教育环节

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调查发现普遍同学都认为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这说明学校在开设实践课不足,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管理类学科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更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院校应抓好实验课,将实验教学贯穿于培养全过程,根据课程特征在理论讲授之外配套适量的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7].课程设置上,增加教育见习和社会实践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课时数量,深化学生对具体教育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为就业做好基础[5].

(四)积极开展有效宣传,提高专业显示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顺应时怎么发表展趋势而设立的,作为新生事物,缺少社会认可度,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方式来提高专业的显示度,来增强人们对该专业的认可和包容.我们可以利用公共媒体,加强对该专业的宣传工作,提高专业的美誉度和显示度[7].教育部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在各级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中把该专业纳入招录范围[4].通过全社会的通力协作,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效发展,为本专业毕业生创造一个平等宽松的就业环境.

推动公共事业社会化

西方国家的非政府组织比较成熟和完善,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大受社会欢迎.我国的市场与社会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公共事业事务都由政府代劳了,不利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8].促进公民社会的成熟,让全社会来办公共事业和公共怎么写作,可以充分调动全社会办事业和公共怎么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各项事业和公共怎么写作的发展,使政府、社会与市场实行分工合作,可以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扭转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局面,不断推动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的发展[5].

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职业发展前景,毕业生应该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学会面对现实,转变过度依赖家庭的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发挥自己的优势,合理进行职业定位,并正确进行职业定位分析.毕业生要了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涵盖的范围,学会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与社会接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去向不应局限于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以免就业渠道过窄而影响自身理想的实现,应该在多领域、多层次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9].不要盲目追求高薪水、高福利的职业,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所学专业选择最能适应自己发展方向的职业.毕业生要注重能力、道德品质、团队意识以及心理健康的培养,要树立从基层做起,从具体业务做起的思想,主动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问题的缓解,需要学生、学校、社会的支持和引导.高校学生应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应该如何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信息资源;独立学院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扶持,政府应该如何引导学院的发展,扩大社会影响力并突破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的壁垒.探索创建大学生良好的就业环境,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