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滨河海学术期刊坛暨《学术月刊》创刊55周年纪念大会”综述

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511 浏览:19558

2012年11月3日,“首届滨河海学术期刊创新论坛暨《学术月刊》创刊55周年纪念大会”在上海市社联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家学术期刊的总编,以及相关媒体、特邀嘉宾代表60余人出席会议.大会围绕“未来十年中国学术期刊之走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发起成立了由45家学术期刊社组成的“滨河海学术期刊联谊会”.


当前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学术生态

学术期刊的发展,必然受到学术生态的约束和影响.《世界经济研究》主编张幼文认为,当前学术生态存在着很多问题,约束了学术期刊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导向上:一是课题导向,课题引导着学者的科研方向,使得独立的自主选题受到制约,这直接会影响到学术期刊发表文章的选题方向;二是职称导向,学者评职称必须发表文章,有的学者完全为了发表文章,而去迎合学术期刊;三是学位导向,大部分高校规定博士生、硕士生毕业之前必须发表数量不等的文章,这导致许多文章重形式、轻思想,重方法、轻理论,从而影响到学术期刊的思想性稿源;四是决策导向,很多学者的研究被决策咨询所引导,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但很多对策建议类文章与学术期刊的要求是不相吻合的.上述几个导向的力量非常强,造成科研人员缺乏独立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学术期刊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主动引导学术发展,甚至形成某一方面的学派就变得非常困难.

学术期刊还面临着第三方评价的压力.《学术月刊》总编辑田卫平认为,学术期刊应客观辩证地认识第三方评价的问题.第三方评价是把双刃剑.虽然存在一些数据查重现象,但基本上反映了处于第一梯队学术期刊的真实实力.现在社科类学术期刊有3000多种,鱼龙混杂,第三方评价有其价值和积极意义.通过第三方评价,可以对学术期刊形成一种制约,有助于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仲伟民认为,第三方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仅靠数据,而应该数据和专家相结合.第三方评价系统要将学者和期刊专家吸收进评估队伍,有了他们的参与,才能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把评价系统做好.

学术期刊面临的数字化、网络化冲击

当今世界早已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主导传播最主要的平台,这对传统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冲击.《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朱剑认为,数字化的发展导致传统的纸本期刊已经失去了读者,数字化期刊全面取代纸本期刊是不可避免的.近年来,一些纸本学术期刊也在试图数字化,但与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严重脱节.我们过去所理解的数字化,就是把纸本期刊转换成PDF文件,然后放在网上.这种数字化是建立在纸本期刊基础上的数字化,编辑工作的中心仍是纸本.

而数字化时代和纸本时代的最大差异是:期刊的弱化和单篇论文的走强.纸本时代学术传播的最小单元是期刊.一篇学术论文要想在学术界大范围传播,只能在期刊发表,根本就没有其他途径.但是到了数字化时代以后,学术传播的最小单元由期刊变成了单篇论文.有两件事情加速了单篇论文走强的趋势:一个是现在兴盛的开放获取网站,很多论文可以不经过期刊发表的程序,直接发布在论文在线网站,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还有一个是单篇在线优先出版,知网率先从理工科试行了.期刊本来是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到了数字化时代以后,它反而会起负面作用,延缓学术传播的速度,成为传播的障碍.有些期刊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也采取了单篇文章优先出版.这确实让论文快速传播了,但是造成的另外一个后果是对于期刊本身整体性的伤害.

中国学术期刊如何面向世界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执行总编姚申指出,在未来的十年中,学术期刊的国际化问题会被突出地强调.中国学术期刊面向世界具有必要性,它是中国崛起的需要.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还很弱,中国迫切需要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实际上就反映了某种焦虑情绪.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学术期刊的国际化问题.国际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们要和世界进行学术交流;二是中国的学术要对国际学术界产生影响.后一点做起来很难.

在国际化的进程中,确立和彰显中国学术主体性非常重要.面向世界的中国学术期刊有必要思考什么是属于自己的学术个性、学术特点,中国学术期刊如何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要思考如何以中国独特的学术视角,以中国学者独有的思维方式,去考察人类关心的问题,为世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中国人的智慧和经验.同时,也要思考如何让中国学术走出去,并以中国学术界自身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传播中华学术思想.最后,要思考如何以中国智慧广泛吸收借鉴世界学术界的成果,建立与世界学术界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关系,共同为繁荣人类学术文化做贡献.

中国的学术期刊在面向世界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误区:要办国际性的学术期刊,就要办英文期刊.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既失去了国内市场,又没有开辟出国外市场.有学者将学术期刊国际化概括为非实质性特性和实质性特性两个方面.非实质性特性的内涵包括编辑成员的国际化、审稿专家的国际化、编辑标准的国际化;实质性特性的内涵包括论文水平的国际化、稿件来源的国际化、发行市场的国际化、编辑出版效率的国际化、论文投审的网络化.符合上述标准的期刊才是国际化的学术期刊.面向世界,就是使学术期刊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的公共学术交流平台,而不是把英文刊作为国际化的唯一标准.其实,中国学术的传播语言应该是中文,我们要力争中文成为国际学术语言,这就要求我们办好国际性的高水平的中文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面临的体制改革压力

目前正在推行的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也是与会人员讨论的热点话题.上海市期刊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柴建民认为,期刊改革是大趋势,是国家的一项大动作大改革.当前期刊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如数量过多、水平不高,存在出卖版面等学术腐败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期刊必须改革.对于当前推行的期刊转企改制,期刊界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反对的,但一味地反对是解决不了期刊存在的问题的.期刊界的当务之急是讨论设计出一套好的改革方案,可以解决期刊的一系列问题,提供给政府,最终影响政府的改革顶层设计.

朱剑也认为,学术期刊的改革是必要的,要理性地看待它.数字化的发展对于期刊的最大冲击就是期刊的弱化.面对这种冲击,我们必须有所变革,否则就会被时代抛弃.但是当前制定的改革办法并不能解决期刊弱化的问题.因为它没有明确改革的具体目标,所有改革的立足点仍放在纸本期刊上.而纸本期刊已是明日黄花,所以这种改革就是过时的改革,只会给学术期刊的发展增加累赘,而不会使学术期刊真正做大做强.改革的目标应该从有效地解决结构与布局问题,高校的门户壁垒问题,以及数字化发展的问题为出发点来确定.这个目标就是构建完全开放的数字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学术期刊体系.要把构建体系作为改革的目标,而不能把转企作为改革的目标,转企只是手段.如果通过转企这个手段能够实现目标,转企就是好办法;如果通过转企实现不了这个目标,转企就不是好办法.在目标没有明确的前提下,盲目地转企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一是学术期刊将与学术研究的母体相分离;二是学术期刊的人才流失将不可避免;三是学术期刊的质量严重下滑,并导致学术界的强烈反弹.正确的改革思路应是两分开的办法:第一,把纸本学术期刊与数字化学术期刊分开,以数字化学术期刊为中心设计改革办法;第二,将学术期刊的编辑与出版发行分开,编辑仍留在科研体系内,出版发行走市场化道路.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为了解决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数字化、国际化和体制改革的压力,加强学术期刊共同体建设十分必要.共同体可以起到行业自律、同行监督的作用,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同其他主体进行博弈、争取利益,最终促进学术期刊的发展.为此,大会发起成立了“滨河海学术期刊联谊会”,以激励自我、约束自我,从而更好地怎么写作学术、繁荣学术、推动学术创新.

编辑阮子瑗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