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食堂里飞出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601 浏览:80114

食堂,古已有之,而且发生在其中的故事还成为一些成语的典故.

哄堂大笑

古代官员在工作中,都严格按照品级尊卑行事,丝毫不敢逾越礼仪,即便在吃饭的时候也是如此.不过,如果上司并不摆官架子,那么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所谓“(食)堂之作,不专在饮食,亦有政教之大端焉”,说的就是食堂不仅是吃饭的地方,而且是官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进相互了解和化解彼此间芥蒂的场所.

唐代史料《因话录》中就有一篇专述唐代御史台三院食堂会餐的情景,说当时每次吃完饭后,都要有一个“知杂事”的御史(称为“杂端”)站起来点评工作,当他严肃地批评属下在工作上的过错和不足时,食堂内往往气氛紧张,此时若有官员言笑,则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而当他就某事集思广益地听取众人意见,或者与同僚联络感情的时候,食堂的气氛也会随之活跃起来.有时候,杂端会因为一些事情而忍不住地“失笑”,底下的官吏也会随之大笑,称为“烘堂”,意思大概是轻快活跃的气氛让整个房间都暖意盎然.后来的成语改为“哄堂大笑”形容满屋子的人都大笑起来,却少了一些快乐的暖意.

溜须拍马

成语“溜须拍马”中的“溜须”也同样跟古代的食堂有关.

据《宋史》记载,丁谓在北宋宋真宗时,为了迎合皇帝心意而大肆营造道观、检测报“祥瑞”,劳民伤财.丁谓也因此被皇帝擢升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当时,正宰相寇准是丁谓的顶头上司,因此丁谓也对他毕恭毕敬,百般讨好.一次,皇帝召集朝会,中间休息时两人与其他官员一起在食堂用工作餐.席间,寇准在喝汤时弄脏了胡须,丁谓见状,当即站起以衣袖为之揩拂,也就是所谓的“溜其须”.寇准于是笑着批评他说:“你身为参政,是国之重臣,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地为上司做擦拭胡须这种事呢?”意思是说他有失体统.

之后,丁谓巴结讨好的“溜须”之举,便被人们定格为了阿谀献媚的典型.

(摘自《今日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