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庄园的建筑艺术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661 浏览:56495

摘 要:通过对叶氏庄园建造的历史文化以及建筑风格、雕刻艺术的了解,分析叶氏庄园的建筑艺术,从而对作为目前清代保存最为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民间庄园进行探索,发现其深厚的文化韵味和独特的建筑艺术.

关 键 词:叶氏庄园;木雕;建筑

叶氏庄园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于同治七年(1868年)建成,历时73年,耗白银百余万两.主体建筑一宅三院,有楼房400多间,占地面积100多亩.由于年代久远,东宅和中宅被战火损毁严重,现存最为完整的西院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清代民间庄园.

叶氏庄园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沙河南畔古镇邓城内,古镇因三国大将邓艾屯兵而得名,东南距商水县城约20公里,东邻刘秀饮马台和千年白果树,南望千年古刹宋庙,西有天爷阁和宋寿圣寺塔.叶氏庄园有着与其他地主庄园不同的气象,它有着故宫一样的午门,也有着故宫一样的布局,还有着不同凡响的五门照和精美的徽雕,被誉为民间故宫,它建筑宏伟、规模壮观,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深厚地历史文化,是中原腹地清代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庄园共有三组建筑群,现存楼房140间,瓦房50余间,占地20000平方米,是叶方科及其后人所建.

叶家并非邓城“土著”.他们的祖籍在山西平阳府洪洞县,明末清初因“官派移民”辗转来到西华县今叶埠口地界.叶埠口在沙河北岸,与邓城一河之隔.相传叶氏先祖叶绍颐、叶绍孔两兄弟落脚叶埠口“黄叶村”,他们开荒种地,生计艰难,后因一番奇遇扎下根来.据传,叶家在黄叶村时曾算过命,算命先生说,叶家在黄叶村不利,叶乃树叶之叶,树叶怕黄,故难发达.于明末移民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邓城,当时沙河航运发达,邓城镇与沙河毗邻,行旅商贾多在此留宿中转.叶绍颐夫妇二人便在沙河码头开小饭店维持生计.他不为财物所动,保存陕西珠宝商所遗一年之物品,分文未动.珠宝商深为叶绍忠厚诚实感动,遂与叶结为异性兄弟,从此常来常往,亲密无间.后屡赠巨款为叶氏置田建宅,并资助其他经营,加之叶绍颐夫妇勤劳持家,善于经营,遂成当地巨富.叶绍颐后世子孙,继承祖上勤俭遗风,日富一日.至清乾隆年间,叶氏家族已是家财万贯,良田千顷,楼房林立.

依靠水运而发家成为当地巨富的叶氏,从清康熙年间始,历时半个多世纪,耗银百余万两,完成了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以三个大院为主的宏伟的叶氏庄园建筑群,有着非常重要的民间历史以及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价值,整个庄园主要突出了砖雕、木雕、石雕等建筑工艺,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中原民居建筑的特有风格.

叶氏庄园三处主体建筑,是我国典型的硬灰瓦山式四合院组群建筑.整体气势恢宏,布局严谨合理,门楼威武高大,主楼富丽华贵.各院根据其功用而设计,高低不同,华淡相间,形成跌宕起伏,错落有致,但又不失其统一的建筑风格.整体建筑在选材方面,材料精良,做工精细,飞檐斗拱,珍兽镇脊,砖木雕刻,堪称一绝,是中原腹地清代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清代民间庄园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批准成立商水县叶氏庄园民俗博物馆.

现存由西向东的一号院,又称“三进堂楼院”,由叶方科历经七年的前期准备,和其子叶敷梓亲手创建,后由叶敷梓长子叶含文继承,它以前、中、后三个院组成而得名,共有楼房96间;二号院为“五门照”,其次子叶含明居住,因具有大门到后坐楼五道门都在中轴线而称,现存楼房35间;三号院因地势高而称为“高门台”,是叶含文次子叶兆先续建现存楼房30间.

庄园建筑气势磅礴,用材讲究,雕刻细腻,构造牢固,布局合理,陪衬得当,充分显示了以人为本的家居理念,反映了清朝盛世民间建筑的风格与特点.整个院落房屋的布置非常讲究,坐北朝南,分前、中、后三进院,均为灰瓦硬山式建筑,周围没有院墙,为转厢楼房.前院为会客议事处,显得华丽庄重;中院为过渡厅,小巧玲珑;后院为住宿处,稳重优雅.既有北方四合院的组合形式,又有深宅大院的建筑风格.庄园的大门在整体建筑的东南角,位居震方,取朝阳之义.楼高三丈三尺,宽长各九尺.大门外的镶石有圆洞主要为了穿大木杠,木杠处又加一道厚木板,以加强门户的防护功能.院内房屋错落有致,前后高,中间低,而又以后面正房堂楼为最高.堂楼大门与中院大门、门楼大门在一个中轴线上,两侧房屋对称排列,很像故宫的布局,所以才有了“小故宫”的称谓.每进院均由正房、东西厢房及东西配房组成,院落间通过正房两侧过道相互连接,设计之精妙、功用之齐全,令人叹为观止.


庄园院中室内房外,雕梁画栋,“雕甍画栋吐龙光,凤阁斜张朱网.”门楼上、山墙上、梁架上、枋檩上、屋脊上大大小小的砖雕、木雕俯拾即是,数以万计,或花鸟、或人物,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木雕多集中在门楼、暴厦或柱头上,丹青酣洒、色泽艳丽.门楣之上,砖雕丰富多彩,形式千变万化,栩栩如生,图案主要以动物较多,包括“鹿、蝙蝠、狮子、马、仙桃”等等狮子”代表“喜事”;马为“八骏”;“仙桃”即为“寿桃”;整体图案的寓意是富贵吉祥、喜事连连;房子屋脊处,缠枝花卉或莲纹,各展百姿,且多为连续的花纹;而正脊、脊头、樨头处又间砌奔马、水牛、云龙等走兽.这些采用的都是技术难度较高的透雕、圆雕技法,活泼多姿,引人入胜.

最引人入胜的可谓是门楼之上的木雕,是徽雕中的精华之作.木雕繁茂、暴厦或柱头上,丹青酣洒、色泽艳丽.中院门楼上有一斗拱,名曰“百龙呈祥”,是用名贵的楠木透雕、圆雕而成,伫立在大门之上,瓦檐之下,遒劲的刀法在楠木上凸出浑圆而富于肉质感的龙身,卷舒出没于云朵之中.在几根仅有碗口粗的木柱上刻有大大小小各种形态的龙百条之多,个个形神兼备、精妙绝伦.百龙或昂首向上,似欲翱翔于苍穹;或怒目奋爪而下,似欲吞噬一切;或曲身弓背,似欲腾身而去.在邓城人的记忆里,最为有名的应该是其下边的“十八学士下瀛州”的木雕,刻画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18学士成仙后带着童子、毛驴前往瀛州仙岛的神话故事,形象饱满,纤毫毕见.但已经被破坏掉,现在隐约可见的是取而代之的红卫兵标语.为了雕刻这个木雕,当时叶家专门重金请来当时著名的徽雕大家李德秀,花费三年时间才雕刻而成.

前后楼顶皆用花脊,所雕牡丹枝叶肥硕、雍容华贵.最蔚为壮观的是中院门上砖雕,精美的门头砖雕呈现出一幅华丽与祥和的氛围,令人称奇.图案共由三部分组成,上部雕狮子滚绣球,寓意富贵不断头;中部有佛、鹿、麒麟等,下部镂刻有插有菊、梅、月季四个花瓶,分别寓含欢乐喜庆、福禄寿喜与四季平安之意,主要体现了叶氏主人对细节的讲究和整体建筑的吉祥寓意.所有雕刻采取浮雕、透雕、镂雕等多种技法,工艺精湛、手法细腻、堪称绝技.

整个宅园显得典雅、高贵、大气,堪称中华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凡来观赏的游人无不被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折服.庄园建筑别致,规模壮观,实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之感.既显得典雅、大气、高贵、又感到窄狭、局促与土气.繁华伟峨的建筑与凋零空寂景象之强烈对比,精致与破败、雅致与大俗,繁茂与空荡,给人以莫名的震撼.这些经受了千百年风雨岁月的冲刷洗礼、历经沧桑仍旧坚强不屈的矗立的建筑雕塑,也给世人无尽的幻想,不禁使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作者简介:黄静(1973-),女,河南周口人,1991年在周口市关帝庙民俗博物馆工作至今,现任馆员,从事文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