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考满分作文展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629 浏览:130316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全国卷Ⅱ

真题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行动.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与品读相拥

读书,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读书,是走进先哲,聆听教诲;

读书,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

我们走在羊肠小路上,俯首细细品读先贤训言,在旁边的百花争妍,蜂围蝶阵中拜访先哲,啊!这是多么欣慰啊!

在信息时代,我们为了追求速成,在“浅阅读”的气息逐渐蔓延时,我们是否思考过.

——与品读相拥,使读书成为提升自己灵魂的方法.

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走进陶渊明,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与超然,但是他“好读书,不求甚解”却是不对的,他为了逃避官场的黑暗污浊而归隐田园,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纯洁而回归自然,但是,读书是人的灵魂的沐浴,不求甚解之书与不读有何区别,既然有读书之好,我们就应全身心投入,驰骋于书的天地,岂不乐乎,而不求甚解只能让自己一时满足,对于心灵却益处甚小.

我们所说的品味,是用心读,而非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只有用心灵去靠近书,才能感受到灼灼其华的智慧,才能体会字字千斤的价值.

同样张溥也幼时好学,他的传奇在人们心中永不倒下,“七录宅”的光华熠熠生辉.他为了学习,习书成诵之后又手自笔录,再化为灰烬,总此七次,才成就了他的文学功底.

张溥虽英年早逝,但他的事迹为后人传颂,七录之名是何等雄浑,学习是需要严谨态度,在“七录”背后闪烁的是人的品质与修养.

在当代,当我们捧着《边城》细细品读时,被沈从文的新丽隽永的笔调以及美丽迷人的湘西山水所倾倒,但是如此之高的文学成就竟由一位只读了小学的人来写,其困难之大,不言而喻,沈从文也嗜学,他面对命运的风浪,从不畏惧,在平静的心态下认真品读,成就了他的成功.

自学之路漫漫;成才之舟遥遥.沈从文在自己认真地品读中成就了不朽的《边城》,我们不禁感叹——与品读相拥,能克服一切困难.只有在品味中学习,才能汲取精华,就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太多的事例都向我们验证了同一个道理,与品味相拥,才能让读书成为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成就事业的方法.

品读,让我们感受“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品读让我们感受“肠断东风落牡丹”的凄凉;品读让我们感受“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

与品读相拥,让读书使自己思想升华!

【评析】

“与品读相拥”,题目新颖,立意不俗.文中列举了陶渊明、张溥、沈从文等古今人物的读书经历,说明“与品读相拥,才能让读书成为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成就事业的方法”,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用心阅读

每当我们迈入浩如烟海的图书馆时,眼前的“书山”不时让我们震惊:在这贯穿古今,兼容中西的著作中,我们怎样阅读,阅读什么?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在我们眼中,这些都不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用心阅读,用心体会!

用心阅读,我们能体验中华五千年的香韵,能品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清幽和旷达,能体验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能体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凛然,更能体验李清照那“凄凄惨惨戚戚”的忧愁与悲愤.

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读死书,有的人死读书,有的人品其文化内涵,有的人知其“大意”,有的人浅阅读,有的人深阅读,然而不管怎样阅读,我们只要用心,便能品出其文墨芳香.

五柳先生的阅读方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在这个竞争激烈、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不求甚解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步调.但是,他也没有完全地用放任自流的方法去面对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无论怎样,我们要有用心去面对的信心.

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我们能体验出五彩的人生,能品味绚丽的生活.许多饱学之士,英雄豪杰都受书的影响,他们有的潇洒大方,有的气宇轩昂,精神饱满,在无数人的脸上,洋溢出的更多是阅读带给他们的自信,国学大师季羡林饱读诗书,成为一代享誉文坛,兼容百家的大师,他用心体验了世界,用心品味了古今,使他成为光耀文坛的一颗巨星.

在当今世界,有很多文坛巨匠和仁人志士,他们用阅读看遍世界,用阅读了解古今.阅读也成了一种我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工具和窗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阅读方式,就像五柳先生不求甚解那样,但无论怎样,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寻求书中的真理.

用心去阅读,博览群书,用心去阅读,潇洒走世界,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体验,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在我们的眼中!

用心品味人生,用心体验阅读,我们的人生终将辉煌!

【评析】

这位考生不拘泥于深阅读和浅阅读的争执,提出了“用心阅读”的观点,可谓独出机杼,自成一说.

文章用五柳先生的读书方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担纲主要论据,古今融合并赋予新意,提出“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寻求书中的真理”.无疑,这是阅读的本质,也是作文的主旨.

背上“悦读”的行囊

仰望苍穹,浩瀚的宇宙中无数的星球,尘埃汇聚着,它们就是宇宙的内涵,就是宇宙的精华.我们每一个个体如同宇宙一样,我们也有内涵,那是我们阅读所得到的.

天空深邃悠远,是因为它有飘逸的云儿和飞翔的小鸟;大海广阔无边,是因为它有跳动的浪花和畅游的鱼儿;草原葱绿美丽,是因为它有茁壮的小草和驰骋的骏马;我快乐穿梭于天地,是因为我有“悦读”的行囊.

悦读是什么?其实就是快乐轻松地阅读.以前的人们总是拿书本仔细地品味,探索书中的奥秘.而如今的我们,快餐式的阅读方法,虽不能体会其中的真谛,却也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一些快乐和享受.可是在浅阅读中,我们也失去了许多.

于是,我开始背上“悦读”的行囊,体会阅读所带来的幸福滋味.采擷一本唐诗宋词,寻觅一处安静的地方,轻轻地诵读着,笑容绽放于脸上.我体会到了陶潜“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旷达;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在一次次的沉吟中,我陶醉着等

要想体会到这种幸福的滋味,我们必须选择有内涵的书籍,细细地品味,深深地汲取其中的精华,我们不仅获得了享受,而且还得到了诗文、华美乐章的熏陶.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拥有了快节奏的生活,很少有时间去品味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浅阅读满足了我们,在闲暇时,携一本杂志,泡一杯浓茶,简单轻松地读一篇文章,细细地回味.于是,在快节奏生活中,我们也得到了阅读的乐趣.正因为浅阅读,我们也失去了深阅读所带给我们的感动与慰藉.

背上“悦读”的行囊,我穿梭于深阅读和浅阅读中.在深阅读中,我体会到古代文化的精髓和诗词的美妙,那种感觉如鱼得水,快乐自在.在浅阅读中,我拥有了短暂的享受,也品味到了一份感动和快乐.

阅读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使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让我们得到了更多,背上“悦读”的行囊,穿梭于书的海洋中,徜徉于幸福快乐中.

【评析】

题目是“背上‘悦读’的行囊”,巧妙运用了“谐音”的手法,新颖别致,寓意双关,将“愉快的阅读”这一主旨凸显出来,给人以新鲜之感.

文章没有在“深阅读好还是浅阅读好”上做评判,而是独辟蹊径,主张“背上‘悦读’的行囊,穿梭于深阅读和浅阅读中”,各得其乐,各得其所.观点鲜明,通情达理.同时,考生的语言功底比较扎实,全文透露出难得的书卷气,使文章上升了一个档次.

湖南卷

真题重现

请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犹记得花朝节的早晨,偌是在乡下,几个姐妹是一早就结伴去拜花神的.将各色裁剪的彩条系在开着花的树上,一边扎着长带,一边唱歌.且是不许男孩子偷看帮忙的.

微冷且带着稻香的风萦绕着,带来远处的些许歌声,也模糊了我的记忆.我不记得,那时刚刚露畴的太阳,是否斑斓了远处的小河;屋外带露的木芙蓉,是不是绽开了绯红而羞涩的花瓣;水边的一丈红,是不是化成了缕缕的胭脂水——我总是会将这些记错.然而对于那些清新而迷人的感觉,却是绝不会错的.

一记,就记了十几年.

然而还是回来了,回到了城市回了家.父母在这里工作,自己在这里上学.住在水泥房里,呼吸着汽车的废气,同时也享受着自来水白炽灯这些廉价却真实的便利.和公交车上邻座的人打招呼:“早!”回应的是一个生硬而略带羞涩的笑容.也很美了,就像晨日升起前天边瑰丽的云彩,但究竟是看不见太阳穿过云层,喷薄而出的时刻.他下车了.

我看着电视里世绚目而灿烂的标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抱着毛毛熊哭了出来.我不奢望你能让我的生活五彩缤纷、丰富美丽.你就给我们一个好一点的早晨可以吗?

“改造生活”“改造世界”,充其量也只是一句口号.如鲁迅先生说的:是误了惫慢的自己与惫慢的听众的.

我不想再经历那样的早晨,一个人在寒风中逆行着,远处是灯火,近处也是灯火.然而我只觉得安静,也许是人心的安静.五百次回眸换来的错身而过,却已经得不到一句“早安”了,我们沉默.

世博的标语能否改一改呢?城市,让早晨更美好.能温暖一颗心的,是一杯陌生的水,一句旁人的鼓励.一座城市早晨的美好,很细琐的东西.

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经历了漫漫的长夜与虚无的梦,想要一点点现实的温暖,一杯豆浆,一片阳光,一声鸟叫,或者你的一句“早安”.

跟我打声招呼吧,只是两个字,不会花你很多时间的.

不需要小桥流水人家,或是芙蓉柳烟如丝.我们如此地怀念过去,也只是为了那些美丽风景后美丽的人.

旭日初升,车水马龙的城市也很美的,如果有你的微笑,一句暖暖的“早”.

温暖的心看什么都会是美丽的.包括一个不限背景的早晨.

【评析】

这是一篇融感性与理性于一体的散文,很美很美.美在画面,如曾经的乡下的早晨,令人神往;美在语言,全篇如潺潺流水,叮叮咚咚,一路清唱,即如一句“我总是会将这些记错.然而对于那些清新而迷人的感觉,却是绝不会错的”,一句“一记,就记了十几年”,能让人涵咏咀嚼一早晨;美在精神意识,如“充其量也只是一句口号”那一段,有人与自然的个性见解;美在不露痕迹的构章,全文只将现实城市的早晨与曾经乡村的早晨比照,表达一句“早安”的人性取向.当然,文章确实还有不够精致的地方,但有此四美,即有向中学生朋友着力推介的理由了.

陕西卷

真题重现

1.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把它放进大鱼池里,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

2.狼之所以勇猛矫健,是因为它长期生活在野外环境里;

3.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10个人,并告知他们都是有天赋的人,后来这10个人都获得了成功,但心理学家最后坦言,他们当初其实只是普通人.

要求考生结合以上三段材料,自主命题,撰写800字作文.


张爱玲的遗憾

张爱玲是上海滩的传奇,用贾平凹的话说,她是个“会说是非的女狐子”“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张的文笔也很不错,时而隽永,时而辛辣,哪一本书不是风靡全国几十年,可是为什么张爱玲直到今天都只是一个“著名作家”,而鲜有书评家尊其为“伟大作家”呢?

我想,张氏的遗憾,缘于她自己为自己设定的小环境.

张爱玲的书多写些上海滩老弄堂里大家族的细屑小事,多写些白流苏们的爱情.而20世纪里,人世间的沧桑巨变,民族的大悲大喜,便都只成了搭建起来的一个个舞台背景,隐在这一段段儿女情长背后,只为证明这些传奇恋情足可以“倾城”.时代的大背景,民族的大环境,就这样隐隐约约、影影绰绰存在于遥远的地方,让人看得不真,觉得不深.而张爱玲,却沉溺在自己过去簪缨世家的小天地里,偶尔探出头看一眼外面的世界,便又缩回去,继续她小环境里琐细的感情描摹.

20世纪,文坛巨星们闪耀于天空,而这些文坛骄子们,正是把自己融入时代洪流向前的大环境中,正是把自己的才情与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鲁迅为民族疗伤医疾,以尖锐的文匕刺向时弊,他是我们的“民族魂”,夏衍敢为人先,一篇《包身工》,让人们关注更多的“芦柴棒”;何其芳从重庆奔赴延安,摆脱了田园牧歌的空虚,把握住了民族的脉搏;沈从文从古都遥望湘西,为纷乱的中国呼唤粹然的净土等他们,让自己置身于时代的大环境中,与最广大的民众一起沉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时代回馈他们的,是他们的千古文章,文采风流,是青史上的永垂美名,万人敬仰.

很显然,张爱玲没有这样做,终其一生,她也没有摆脱没落世家代言人的角色,她的心也没有走出过雕栏画栋的宅院.这个积蕴深厚的环境让她有“出名要趁早”的强烈意识,却把她的思想钳制了,限制了她取得更大的成就.张爱玲的杂文其实对人性的认识也是比较深刻的,只是囿于社会阅历的不足和接触人群的单一,她无法写出更多有深度的文章.不然,以张爱玲的才情,怕会有更多的经典传世.

天井四方方,小鱼囿.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或许,张爱玲的遗憾正在于此.斯人已去,留给我们的,只是高墙庭院里,一个美丽但却苍凉而孤独的背影.

【评析】

很难相信,这短短874个字是在考场上完成的.首先,题目明确而引人深思.以“张爱玲的遗憾”命题,既亮明了全文的观点,“遗憾”二字又引人生疑,发人深思.其次,开头简明而有力.评价张爱玲,引用贾平凹,又是反问句,又是设问句,短短几句直捣文章的核心观点.第三,语言精准而有气势.第三段概括张爱玲,第五段叙述文坛巨星们的成就,前者准确而强调开头简明精要,后者铺排而讲究语言气势.结尾虽短,但诗化语句,精炼而耐人寻味.该文得满分,实在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