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品牌化社团的建设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340 浏览:130649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社团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才能的舞台.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有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师范类大学,文章结合学校实际,以学校的社团文化为例,探讨学校特色的社团文化品牌建设.

关 键 词:高校;社团文化;品牌;建设

一、学校已建立的文化品牌活动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优良学风校风,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学校大力在校园内开展学术、科技、文体等活动,展现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并以打造精品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学校推出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有:“博雅论坛”――以网络为载体的综合流平台、“创新杯科学文化节”――以科技为主题的创新性系列活动、“桂子山艺术文化节”――以人文艺术为主题的文化展示系列活动、“一二九”诗赛――以一二九运动为契机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桂苑之歌”――以爱心公益为主题的爱心教育活动、“天空合唱团”――艺术类社团等等.

通过类似活动的大力开展,将参与活动的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聪明才智注入其中,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和锻炼,熏陶和教育,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学风,增强创新成才的意识,提高科研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最新动态,追踪前沿信息,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然而,这些品牌活动只是承载着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它们具有一定特色,但不足以涵盖校园文化发展的整体,除“博雅论坛”以外的活动都只是阶段性存在,具有很大的时效性,缺乏一定的持久性.而校园社团则是同时具有持久与传承功能校园文化载体.


二、学校社团文化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

1.发展学校社团文化品牌的必要性.学校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先后颁布《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聘任考核办法》、《〈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补充意见》,为社团建设提供经费、场地、指导教师保障.学校现有学生社团100余个,社团类型丰富,学生参与率高,既有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未来教育家协会、机器人协会、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协会;也有旨在推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华大剧社、音乐协会、美术协会、DV协会、摄影协会.其中,青年志愿者协会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社团”、“圣兵爱心社”荣获“全国高校百强社团”称号.而每年一度的社团文化节更是为全校学生呈现了一顿丰盛的社团大餐,充分调动了广大同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极大地丰富了学校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是新形势下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创建优良学风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高校要在社团管理中树立品牌意识,提高社团的质量,挖掘品牌特色,构建真正体现高校校园文化的大学生社团.

2.学校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学校众多社团中,能够真正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并具有品牌特色的社团几乎没有.社团发展中的诸多瓶颈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

首先,社团自身管理力度不够.社团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非正式群体,建立在资源的基础之上,存在着很大的流动性和自由度,很容易导致社团缺乏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章程和管理制度又多流于形式,社团活动随意性强,导向性差,成员的吸收、培训、淘汰不能从社团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难以激发成员的积极主动性.

其次,学校社团创新力不够.各个社团在招纳新社团成员后,由于原创力不强,导致该社团开展的活动陈旧无新意,社团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社团之外的学生对社团的评价降低,社团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出适合本社团的活动.

第三,学校社团内部凝聚力不够.社团本身就具有自发性、自由性和松散性;情感性;不稳定性等特征,这就导致了社团容易成为一盘散沙的情况.

三、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社团文化品牌

针对社团存在的诸多瓶颈,学校在对社团的发展上应当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而对于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校园社团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品牌效应在短期内也难以产生.本人鉴于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社团的品牌化建设提出一些简单的设想.

1.打造创新型青年教师社团,与学生社团共存发展.如今学校的社团均是以学生为主力军自发组织的团体,他们同时也是高校共青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除了学生之外,学校还有一部分青年教师也是高校团建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学校关于青年教师团建工作也正向成熟迈进.借此,学校可以在青年教师中创建一定的社团组织,并以教育、学术为主题为之量身订造,这不仅符合高校共青团对组织青年建设的政策,同时也对学校社团文化建设提供了创新性的思路.

建立青年教师社团的作用有:①遵循学校的师范类特色;②为学校社团文化增添新鲜血液;③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④为打造社团品牌化提供有力资源.

2.提升校园社团在学生群体中的职能等级.针对社团出现凝聚力不高、组织松散等问题,究其内因在于有制度无行动,究其外因则在于学校对社团的重视度不够,或者说社团的组织者管理者在学校的地位不高,从而导致管理组织无力、外部支援无力以及接受德育程度无力等.那么,我们应当在高校学生组织层面上相应提升各个社团的职能等级,让社团在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过程中提高积极性、创造性.

另,学校不断加强对社团的团建,每个社团里都设有团支部,而有些院系已经开始实行党建进社团的工作,初有成效.充分利用党员的带头作用,这也是值得各个社团所借鉴的.

3.促进社团多边交流,形成具有交叉的社联组织.社团与社团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使不同的领域碰撞出新的火花,因此,学校应组建校内社团管理委员会,把各种社团都组织到一起,定期开会,检查、研究、交流各社团的工作,促进小团、冷门团的发展办法.通过组织交流,使各社团之间增进了解,密切关系,取长补短,互相鞭策.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