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毕四海侃大山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059 浏览:54879

熟悉毕四海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侃大山的能手.每次朋友相聚,总能听到他“侃侃”而谈的声音.他或者叙事,或者辩理,或者干脆就是“抬杠”和炫耀,反正只要毕四海在,风头总是在他一边,别人即使想显摆显摆也大多没有机会.

我认识毕四海是在电视剧《东方商人》播出之后,那时他侃的最多的是《东方商人》开拍之前他手握三千万时的情景.那是二十年前,万元户尚且新鲜,三千万的概念与今天的三个亿抑或更多个亿差不了多少,在一般群众包括我们这些穷酸文人眼睛里,是一个既可敬又可怕的数字.但那时,毕四海就凭着小说《风流少东》和要拍电视剧的计划,把三千万巨资拿到自己手里,并且在内蒙古做起了生意.毕四海生来就是一个神气十足的角儿,手握三千万的毕四海,那派头、豪气、得意等就决非我们这些凡人能想象出来的了.跟班是一定有的,不只一个;保镖是一定有的,不只一个;女秘书也是一定有的,同样不只一个――据说是北京两所名牌大学的漂亮妹子.当然,除了显摆和做生意,毕四海也是干了几件好事的,比如助学捐款.一次捐款后,面对上千名师生,他被众星捧月般地“捧”进学校礼堂,一个人坐在中间一排座位上(那是学校为了突出他而专门作出的安排).“那感觉!那感觉等”每次讲到这里,毕四海都眉飞色舞,跟刚刚从皇帝宝座上飘下来似的.而每次侃完,结尾总少不了一句话:“三千万!你们想得出来,手里握着三千万的那个滋味吗?”


“三千万”侃了不下三五次,直到一次侃完,最后一句话出口,一直旁听的矫健突然送过一句话,说:“我糟蹋的钱就得这个数儿!”矫健是做过房地产生意,玩过大钱的人,他的这句话对毕四海的打击有多大我说不清楚,但自那之后,“三千万”算是绝版了,再也没听他侃过.

因为毕四海写过不少农村题材的小说,2006年5月,中国作协在江苏华西村召开全国农村题材创作座谈会时,我和他便成了出席会议的仅有的两名山东代表.大会主题报告是金炳华书记作的,在回顾农村题材创作成绩时,把我的《骚动之秋》、《过龙兵》和毕四海的作品也列上了.分组讨论时要求谈感想和创作打算,毕四海却不知怎么扯到农村中个别富人离婚不离家、一夫多妻的情节上;不是作为社会现象或生活事件讲,而是有声有色地“侃”,一直“侃”到口水也要流出来的样子,侃到了大会发言中.这引起了一些议论,但他依旧热情不减.直到我提醒说,有关内容和情节在我的长篇小说《过龙兵》中也早已描述过了,他才好歹把温度降了下来.

如果以为毕四海的“侃”仅仅限于这个水平和层次,那就错了.他当过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每次从北京开会回来,他都要侃起会议中间一些内幕和情景:比如茅台酒随便喝,比如不少官员除了大会和讨论连影子也难得见上一个;比如他如何找到省委书记吴官正,为《山东文学》和《时代文学》两家纯文学杂志争取到每年财政补贴五十万的政策,等等等等.那时,每年人大会议期间,毕四海都要和其他中国作协会员一起,以“回娘家”的身份到中国作协和文艺报上去侃上几句,露露脸.一次还把脸露到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上.那当然还是“侃”,只是“侃”的是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在全省乃至于全国的作家中不说是首开先河,也算得上是难得一见.

还应该说明的是,毕四海的侃,收获的并非只是得意、荣耀或者嫉妒,还能收获实实在在的金钱和作品.2001年12月第六次全国作代会期间,他与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侃了一通之后,人家第二天就把一份出版合同和五万元预付稿费送到他的面前――十几年前的五万元,也要算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呢.洋洋洒洒之余,毕四海竟然以安全为由中途请检测,揣着出版合同和五万元,悄没声儿地返回济南家中去了.这让我们这些听惯了他侃大山的文友们,免不了又是一阵羡慕和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