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究竟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789 浏览:67541

最常见的,往往最被忽略.由于家庭是大众的人生必由之路,因此对于它的居安思危和一往情深的爱,就常常被马虎着过了.我们总是说“有苗不愁长”,仿佛我们的世世代代,也就似大自然的一岁一枯荣,终会发展成草木葳蕤的森林.不,不是的.人类社会从来没有那么一种简单与恒久的和美.

家庭一直是一个激烈动荡的地带,是一个改弦易辙与时俱进最快的世界.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对专制的反感,对等级的愤恨,对个性的张扬,大多都是从家庭堡垒内部萌发并星火燎原的.现在的欧洲城乡,到处可见古宅城堡庄园牧场,但是多数已成废墟,少数辟为景点.甚至还有豪宅余温犹存,家族前辈的画像还挂在墙上,但是革命已经发生,豪宅已经破败清冷,子孙们个个一身反骨,早作风流云散.已逝的德国乌拉圭籍作家裘洛斯,他的家庭是密林环绕的农场和年久失修的古宅,家庭成员是他的遗孀、情人、他与情人所生的小孩、他的同性恋哥哥及其男伴.大家都难免心理阴暗,都难免尔虞我诈,整个家庭山雨欲来风满楼,处处都是无法掩饰的颓败与怪诞.江西抚州流坑村的董氏家族,繁衍居住了千年,也曾繁荣昌盛高明广大,文武状元辈出,列祖列宗的祠堂华彩威武,现在却与任何一个穷乡僻壤的乡村没有什么区别.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老旧阴暗凌乱简陋的老屋里,老的老小的小,家畜混居,小河沟沟里洗菜.如此紧密的血缘纽带,如此显赫的家族地位和力量,到头来,也还是没能让子孙后代过得更好.到了我辈,似乎更惨.我们的父辈从追求人民社会开始闹革命,背弃甚至亲手摧毁了自己的大家庭,却在革命成功之后,慢慢发现自己的小家庭也不存在了.家庭变成了革命的宿营地,由国家统一分配,主要用途是家庭成员夜里回家睡觉.那时候,就连社会最底层人家的柴米油盐日子,都算是充满人情味的.社会主流基本没有人情味.我们这代人很奇怪地与父母不亲,与爷爷亲,与奶奶舅舅姑姑或者母亲的一个朋友亲.总之,谁在我们儿时给予了更多的呵护,我们自然就和谁亲.又一场家庭革命发生了:我们的革命行动就是对父母的冷漠和疏淡,是巴巴地盼着尽早踏上社会逃离家庭从此不再回返.血早已淡于水,一家骨肉,都怀着莫名其妙的怨,说不清,理不顺,消不了,绕不开,总有哀痛在心头.后30年,我们的家庭又发生了经济改革带来的革命,金钱以空前强悍的力量,将家庭无情地拆分和无情地凑合.穷怕了的人们,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直奔赚钱这个目标.于是,小孩子又被寄托给老人;或者,父母们又主动包揽,替代子女去抚养他们的子女.已经被历史淘汰的大家庭形式,复又出现.现在诸多社会问题一旦追根溯源,根子都在教育.而教育,家庭是人之初的第一个课堂,也是终身课堂.课堂坏了,覆巢之下安得完卵?


家庭应当是,而且只能是,个人爱情的盛开、保护和延续之地.繁殖应当是,而且只能是,爱情的结果和扩展.对于子嗣的深爱,应当而且只能是,首先亲手抚养孩子至成年须放其独立,让孩子及时获得爱的能力,从而享有更加茁壮的生命.优质血缘的真正营养全是爱.而适当的距离、无限的宽松,才是家人亲密无间的法宝.因此,家庭首先应该是个人肉体与灵魂的栖息地.个人爱好与个人行为,包括最隐私的个人习气、习惯,体味,生理性声响等等,在公开场合,它是需要收敛的,在家庭里,它就是自然.家庭就是可以特别散漫和凌乱,又是可以非常精致和整洁,一切都视乎个人心情,一切都不必刻意要求.在这一个人口密集庞杂的现代社会,家庭唯有微缩到最小的个体单位,才可能提供最大的个人空间.任何形式的束缚、管制和干涉,尽管常常以爱的名义发生,最终带来的,注定还是悲剧.

现代家庭还有更个性的形式:没有婚姻的一个人也是家庭.写房之所以成为中国人今天最大的焦虑,其实除了用于结婚之外,实质意义在于它是一个绝对的个人空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子,等于就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在家里,他可以就那样宅着,他可以肆无忌惮、无所顾忌,想吃吃,想睡睡,想哭哭,想笑笑;在家里,他甚至可以把狗吸纳为家庭成员而剔除任何人;在家里,他可以忠实于自己的爱,绝不降格以求――这是一种自我感觉――最幸福之感.

家庭幸福感,就是重要到超过想象,忽略它是很危险的.幸福家庭蜗居也有甜蜜好梦,不幸家庭纵然豪宅阔大夜半醒来也泪湿巾.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