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学生的电影剧本诞生记

更新时间:2024-01-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140 浏览:56755

直到走上红地毯的那一刻,崔晴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自己中学写的“日记”要拍成电影了.走在开机仪式的气球门下,崔晴紧张得不知道该先迈哪只脚.而现场剧组人员则惊呼她还不到20岁,却是如此隆重仪式的“初创者”:当她开始写“日记”时,才刚满15岁.

在这部《15岁的笑脸》电影内部审片时,教育部一位领导曾几度落泪,他评价影片折射出当下家长、校方和学生针对成绩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博弈以及中学孩子叛逆等不少教育热点问题.

崔晴无心插柳:整个长达90分钟电影剧本的雏形是她高中时那本8000字不到的“对话体日记”.

哪个处在中学时代的孩子没有自己的心思?升学的压力、反感的课程、朋友间的矛盾或是家庭的纷扰等总得给自己找个发泄口:有的去打篮球,有的去跳街舞,有的则进了网吧等崔晴所青睐的是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小心思.

这也是打动制片人的地方:真实.当贺志宝第一次听说这个剧本,就产生了“职业兴奋”,紧接着贺志宝就把崔晴叫来和她“拉钩”保证一定要拍成电影.“一定要拍出来,让孩子与父母双方了解彼此的苦衷.”


当然,“日记”更多的内容还是来自崔晴那“可圈可点”的中学生活:在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课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却只能昏昏欲睡,一不小心就走了神儿,不过一阵课堂的喧嚣便把崔晴拉了回来,原来又是一个喜欢和老师对着干的学生接话茬儿了,师生间上演了一场唇舌战.

不少学生作为观众旁观这场“好戏”,有的幸灾乐祸,有的学生则继续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崔晴则习惯性做起了“笔记”,在自己常记古文要点的便利贴上写下了他们间的对白.

仅有这些素材还不够.约摸一周的时间崔晴把这一段的小纸条、便利贴,乃至在某个物理或数学笔记本上记录下来的经典语录都整理下来,“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地进行摘抄.”凭着自己小时候对剧本的模糊印象,崔晴试着用场景以及对白(含动作)的形式按时间顺序进行复述.

周复一周,从初二到高二,才有了旁人所称的“对话式日记”――剧本的真正雏形.

当然,要把所有的篇章段落都拧成一股绳,编制成一个90分钟的大故事时,才刚上高二的崔晴尝到了苦头.这是制片人给她下的任务,两周内交出完整的剧本.随后,由于多种原因,“煎熬”出来的剧本一直搁浅,到了她大一下学期才开拍.

在电影拍摄整个过程中,剧组里那群高中生小演员们也不时通过、人人网、短信来“骚扰”崔晴.他们的开场白通常是:“姐姐,这个角色怎么演,我hold不住了.”导演还经常让崔晴帮小演员说戏,直到拍摄结束,这个能拿捏准角色性格的小编剧才得以卸任.

如今已经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崔晴还在继续打磨这项本领.她的系主任李胜利说,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写剧本被拍成电影的还没有,而崔晴能在中学时就写好,多半在于她的性格,不温不火,“最为关键还是那颗在事件内而又能跳出来的心.”

内心总是装不下荣誉的她,已决定继续观望这个世界.或许,下一个剧本就是有关大学生生活的“20岁的微笑”.

碧霄阁主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