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社会的神经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142 浏览:68788

《生活中的经济学》最初出版于1993年,连续不断地销售了十年,势头不减.此次再版,除保留第一版的内容外,和过去版本不同的主要是把所有的资料和数据都更新到最近可能得到的水平,以为书中的道理提供更可靠的推论.

本书通过作者在美国这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生活的点滴经验,说明市场经济是如何运作的.书中44个题目,各成体系,内容涉及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均衡、通货膨胀、与资源配置、外部效应、国际贸易等基本理论,尤其着重讨论了经济制度和交易费用,注意介绍市场经济的文化、法律、道德观念的背景,它们是市场规则得以遵守的基础.因为是通过生活中的日常琐事解析,深奥的经济学被还原为浅显易懂的事理常规.

茅于轼教授的《生活中的经济学》,虽然是“对美国市场的考察”.但“借别人的火”,正可“烤自己的肉”.

茅教授在电视台接受采访时说:“我从事研究有一个信条,即不论多深奥的理论,如果透彻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在此“信条”支持下,茅教授将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对美国市场的考察”写成了“家常式”的经济随笔,在日常琐事的述说及与市场经济的运作规范联系阐发中,透出个人的见识,给人以启示.

《生活中的经济学》共有三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经济体制.书中附录还收有作者近年发表的诸如“万岁”等部分有代表性的经济学文章.虽然微观、宏观、稀缺性、边际效用这些专业名词让门外汉心怯了几分,但只要你翻开此书,就会发现茅教授阐发的经济学并没有时行的专业面孔.正如古诗所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一篇微观经济学中,茅教授的笔触及到搬家、超级市场、旅游环境、能源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的方面.如在“在美国”中,写道:“用通俗的方法解释,赢钱时大手大脚把钱花掉,输钱时省吃俭用才能还债,说明赢来的一块钱所增加的效用比输掉一块钱所减少的效用低.所以尽管输赢的机会相等,效用却遭到了损失.”迥异于我们平常以“道德之眼”看之风;考察美国市场,意在中国,他在“节约时间创造财富”中写道:“所有的富国却毫无例外地有他们的共同点,那就是办事的高效率.所以我们寻求富裕之路,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提高效率,消灭浪费上.”他提到“笔者曾乘飞机到达过许多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旅客取行李等待的时间越短.可见人们守时的习惯无形中和经济发达及人民富裕有关.”“节约时间是提高整个社会工作效率的核心.遵守公共秩序又是节约时间的必要条件.”

第二篇宏观经济学中,茅教授触及到银行、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等美国社会的宏观方面.使我们明白了美国经济如何运转、如何对付衰退,明白了美国社会高度分工之妙;明白了世界上最大的净债务国如何由于美元的国际财务关系中的主导地位而大占便宜、“乐而忘忧”、忙着赚钱、享受,毫无巨债压身之感.


在我看来,最令读者随读而感,联系中国现状的是第三篇经济体制.在“个人和社会的致富之道”中,他写道:“一个人的劳动报酬不但取决于他本人劳动数量和质量,而且取决于他所处的经济环境.”进而论道:“报酬还取决于环境.”阅读完“所有权漫议”后,你就会明白中国企业的许多问题症结所在就是所有权不清.我们长久以来口诛笔伐的“金钱万能说”,在你读完“‘金钱万能说’的经济学意义”后就会另眼相看了:“市场经济中的金钱万能首先是指在金钱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指用钱可以写卖人口,行贿赎罪.当人的特权地位不起作用时,将出现通过的竞争,最后会接近‘一般均衡状态’.此时钱可以度量一切商品的真实价值,而且赚钱就是创造了财富.”

经济是社会的一根神经.茅教授通过这根神经,还触摸到道德、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揭示市场经济、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给这些方面带来的正、负面影响中,引发了我们对经济的重新打量.在打量中,对中国国情,我们也似乎有了新的理解.

《生活中的经济学》茅于轼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8定价: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