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355 浏览:44085

美国

――既能取得学分又可进企业实习的制度

美国大学毕业时间为5月份,但许多学生或上研究生院,或毕业后一两年都悠闲地出去旅行,丝毫没有拼命地急着就业的气氛.

希望就业的学生从毕业那年的3月份开始,就要在大学的就业商谈室经常露面,查阅企业的招聘广告,参加校园内由企业主办的早餐会,选择企业,之后,寄上包括履历书、成绩表在内的求职信件.企业从这些信件中挑选学生,经过面试后再决定是否录用.

除公务员以外,就业考查都是面试,所以并不举行统一考试.

学生如有门路,就能得到面试的机会并有助于做出是否就业的决定.所以都找熟人、朋友或亲戚介绍,这种情况在美国比比皆是.

在美国的就业过程中,最有趣的是实习制度.毕业前一年的半年内,学生可以在自己所向往就业的机关或希望就业的企业里实习.虽然实习期间没有薪金,但照样可以拿到大学学分.

暑检测3个月拿不到学分,但有的企业付工资.学生通过这种实习制度,有的可以得到企业的青睐,有利于就业.

最受学生欢迎的企业,在文科方面是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理科方面是情报通讯等尖端技术部门.

另一方面,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中有许多得到企业的招聘书,从毕业前一年的秋季开始由学校推荐,进行个别面试.

――日驻华盛顿记者高成田

英国

――企业举办晚餐会测试学生社交能力

在没有就业协定约束的英国,大学生的求职活动约从毕业(每年6月份)前一年就开始了.因为在校年限为3年,所以过了第一学年的暑检测后,第二学年期末到第三学年的开学期间就要开始活动.

首先去各大学的就业部(就业咨询部).在那儿,备有各企业概况介绍的小册子、录像、以及招聘背景资料.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料,并接受在职人员的指导.在这期间,还可以去参观自己向往的公司.

企业的招聘考试在当年夏季到次年春季进行.到了二、三月份,招聘工作就正式开始了.企业人事部的人员到各大学物色人选,并在附近宾馆举办企业概况介绍会及第一次面试.

最后面试大约在此后1个月内,是在各企业的办公室内分组进行.有时也在晚餐会上测试学生的社交能力.除了公务员等特别职业外,一般没有笔试.询问学生成绩、在校内俱乐部的活动情况,以及人品道德等是英国的一贯做法.


学生力争的工作单位是驻伦敦的国际金融机构.在这儿,以日本为首的外国金融机关,薪金高,雇用者人数也在日益增加.但是,在高失业率的背景下,连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两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有三分之一的人找不到自己所向往的工作.虽说这样,但留在学校不走的例子几乎寻找不到.有的打短工,有的继续勤工俭学,也有悠然自在地去海外旅游的.人们普遍认为:象这种先在社会上体验生活,对来年参加企业的招聘考试将是有益的.

――日驻伦敦记者尾身

新加波

――使用植字机多方发信函

偶然到新加波国立大学的“就业图书室”去参观,遇到了1987年春季从数学系毕业的两位女大学生,她们都在埋头翻阅《求职信函的写法》一书.

这两人毕业以后,求助于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分别到20多个公司去应聘,但总是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所以就决定扩大求职范围.

在这个国家,大企业屈指可数,一旦在大企业就业,就能够得到比一般企业更丰厚的收入,而且常常可以改换工作.象日本那样统一考试、定期进入企业的情况几乎没有.在新加坡,求职一般是找门路,或求助于招聘广告而前去应聘.

她们考虑的新求职手段是求助簿,试着向各企业发出求职信函.给100个企业写信,总会有一个公司回信说“OK”的吧.

在这种求职战中,最重要的是求职信.

她们笑着说:“先打好底稿,然后把它输入植字机.以后根据各个企业的要求再稍作改动.”

虽说新加坡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但1987年大学生的就业还是很紧张.据大学校方说,1987年春季毕业的4000人中,大约有一半人的工作还没定下来.

幸亏这个国家小学校的传统考试非常严格,所以家庭教师有一定的需求量.

许多早已毕业的大学生,现在仍一边当着家庭教师,一边不断地向企业发信函,要求接受面试.

――日驻新加坡记者吉村

苏联

――企业根据实习情况和学生订就业合同

“订就业合同的方式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流.这虽是很早以前就已开始实行,但在进行改革中,这种方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国立莫斯科大学的多布列尼柯夫副校长(人文系负责人)对苏联就业情况问题作了以上的回答.例如: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在特别计划的基础上,分别被分到苏联塔斯社、国家电视台、新闻通讯社等企业.然后在毕业之前大约有4次作为实习到现场去工作,每次一个月左右.这期间决定今后是否长期被录用.“通过实习,企业鉴定学生的能力.”

就业窗口是各校成立的委员会.委员会由院长、系主任、校方的和共青团的代表组成.学生向这个委员会讲明自己的志愿、家庭情况.在有自己愿去的企业的干部在场的情况下,学生跟这个委员会见两次面,然后决定就业单位,所以没有笔试.而且,从法律上来说,苏联保障所有毕业生都有工作,就业率为100%.

但并不是都能按毕业生本人的志愿分到工作.多布列尼柯夫副校长还说道:“国家的人材分配计划也是毕业生就业分配时的重要因素.”

大学毕业生有义务在最初分配的单位工作3年.3年之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自由地调换工作.

――日驻莫斯科记者新妻

(摘自《编译参考》)

(题图:崔友利)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