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内幕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328 浏览:80026

“一考生”背后的秘密

近日,记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市面上出现的高考满分作文九成以上是一些非法出版商“蓄谋已久”的产物――

每年的三四月份,形形色色的高考满分作文“征稿启事”就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开了.6月7日上午语文高考结束,下午作文试题就会通过网络对外公布.各路“写作教程”紧急行动,开始了“满分作文”的创作工程.由于都是熟手,轻车上路,二三日内交稿自然不在话下,而他们的“作品”就组成了市面上新鲜出炉的年度“高考满分作文集”.

在北京几大书店可以发现,这些年来无数的满分作文的作者署名都是“一考生”或者“江西一考生”、“福建一考生”、“上海一考生”等

采取“一考生”这种署名方式棋高一着,是很“妙”的挡箭牌.由于高考都是匿名阅卷,所以署名“一考生”既貌似这些满分作文的来源合乎规范,又满足了人们对高考满分作文的神秘感.但事实上,这样的署名让图书编者轻易地逃脱了责任,并且让外人无法追问这些作文是否真正来自考场.

文章被人给“偷”了

某报记者曾颖在2006年5月也碰到一件蹊跷事.当时一位出版界的朋友准备出一本杂文集,向他索要一篇讽刺风景区过度开发的文章,他想起自己几年前发表过一篇《桃花源祭》.因为手边找不到现成的稿件就上网搜索,结果搜出200多个不同刊登这篇文章的网页.而署名为“曾颖”的网页极少,更多的署名是“江西一考生”,来源是2004年的高考试卷.


曾颖据此认定自己的文章被人给“偷”了,而且偷了他文章的考生,作文得了满分,如果考上大学的话,已经上大二了.他到天涯社区发了帖子,希望通过教育界人士和媒体的帮助,找到这位考生,对这种“无耻”的行为,追究到底.

始料未及的是,帖子一发出,曾颖遭到很大的质疑.大部分网友认为这样的追究没有意义,“这样的事没什么了不起的”,而且还说这样的追究可能会毁掉一个年轻人的美好前途.尽管曾颖决定“对此事绝不宽容”,但最后他还是无奈地不了了之,因为要找到2004年的这位“江西一考生”根本就不可能.他跟收录这篇文章的出版社联系,得到的答复是老师从考场上抄出来的,另一家更直接,“从网上下载的”.

其实,曾颖的文章不过是被收录进了满分作文图书,是编造伪书的人让他的文章得了“满分”的,并把他名字改成了“江西一考生”,与考生考场毫无关系.

终评为58分

据报道,2006年山东没有出现满分作文.结果记者却发现,2006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依然在相关图书上频繁露面:《高考满分作文分类精典》收录了3篇,《最新5年高考满分作文》和《2006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精编》收录了4篇,而《全国高考最新满分作文全编》一口气收录了8篇.除了一篇名叫《梦想在现实中起舞》的作文都收录了之外,其他文章各不相同.

有意思的是《高考满分作文分类精典》的“专家点评”一开始就指出《梦想在现实中起舞》终评为58分,“据说,此为山东最高分作文”.但《2006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精编》的专家在点评总结时,就不禁赞叹说这篇文章“无愧满分之评”.

大人欺负小孩的游戏

除了作文辅导读物存在查重现象,记者还发现部分作文竞赛活动也是一场“大人欺负小孩的游戏”.

有一个学生读物编辑遇到过一个高中学生,这个学生手上有70多张作文竞赛的获奖证书,家长很高兴,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作文天才.要高三了,孩子的家长征询编辑意见,要不要继续培养孩子的作文兴趣.得了这么多证书,是不是可以证明孩子是当作家的材料但经过朋友的仔细询问,发现70多张证书来历有点问题:得知什么地方举办征文比赛,家长就积极报名参赛,这个时候就要交纳少量的参赛费.很快,这个学生就被通知作品入围,随信就要求进一步交纳各种名目的复赛费,再就是决赛费,结果就换来一纸证书.

这位编辑说,活动组织者完全是为了经济利益,“提高参赛者作文水准”成了一个谎言.学生的虚荣心满足了,升学或者评奖也许多了一个什么级别的证书的“硬件”,但是这不过是大人欺负孩子的拙劣游戏.这会让孩子从此学会撒谎,误会荣誉的本质原来是这般荒唐.

尽管目前检测冒的中高考满分作文读物还在书店卖得火爆,尽管各种作文竞赛依然在诱使一些家长心甘情愿掏腰包,尽管作文风气依然是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之风甚嚣尘上,但是虚检测的东西总会遭到摒弃的.

(陈欣摘自《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