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计算机基础信息技术之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25 浏览:21454

作者简介:张纯繁(1980―),女,汉族,单位:盘锦市体育运动学校,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基础.

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5-0000-01

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迅速兴起,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受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本人就信息技术课程的方向和优化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中专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方向

中专的计算机教育应侧重于基础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系统,为将来更好的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还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前一种方式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个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但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这些基本知识后,将来如何应用,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来不会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后一种方式是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一种方式,侧重点在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将来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时,对那时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超前的基础教育.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程度会迅速提高,几年之后,在学习、工作中一定会被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有超前意识,让学生接触到代表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操作环境并掌握几种最常用的应用软件.这种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技术与前几年一些书籍中曾提到过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概念不同,后者只是将几种媒体加以简单的组合(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今天的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言、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等集成在一起,不仅能双向传送微机数据,还能双向传送声频和视频信号,使同一信息同时用图形、文字、数据、表格、声音等多种方式显示出来,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采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立即反溃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必将给目前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变化,这也是迈向21世纪的一场新的教育大革命.

三、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一)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中专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专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

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

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三)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

(四)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四、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是一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五、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