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策略与中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73 浏览:17320

摘 要本文从电影《阿凡达》的片名翻译入手,探讨归化、异化理论的内涵,然后通过译例,提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从归化趋向异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关 键 词:电影片名归化异化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奥斯卡获奖影片《阿凡达》在国内的火爆上映,人们在赞叹它空前的3D技术、无以匹敌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们无比震撼的视觉、音效冲击的同时,也对这部大片的片名翻译产生了疑问和争议.这部电影英文原名Avatar,取材印度神话,即梵文Avatar的音译,意为“化身”.在印度教中,Avatar特指主神下凡化作人形或者兽形的状态.导演卡梅隆选择这个词作为电影片名,无疑是非常点题的,不单将故事要点透露出来,同时也把主题进一步升华,达到了在哲学、宗教以及现代科技三者语境中最自然的融合.关于它的中译名,国内一种观点主张译为《天神下凡》或《神之化身》,这样既考虑到了中国观众的语言心理习惯,迎合了观众的审美需求,而且四字格读起来朗朗上口,颇具中国文字音韵美感,对实现影片片名的主要功能大有帮助.而另一派则认为上面的翻译俗气、老套,太具中国套路,缺乏新意.最终公布的是电影出品方福克斯公司钦定的译名《阿凡达》.笔者认为这个译名是比较好的.它简短醒目,新颖独特,保持了原片名的原汁原味及异域色彩,虽然让人看了片名不知所云,但反而激发了人们走进电影院的好奇心.事实证明,如今“阿凡达”3个字已经成为了时尚语,甚至一定意义上已成为单纯美好梦境或超级大片的代名词.

其实上面两种翻译观点可以归结为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

二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Venuti对归化的定义是,“遵守目标语言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公然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需要”.他认为,归化的译文风格用译文接受者熟悉的语言形式掩盖了文化之间的差异,抹杀了文化个体性,使译文成为了文化侵略的温床.Venuti将异化表述为:“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有陌生感和疏离感的译本捕捉并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有助于增强接受者的文化差异意识,给他们别样的阅读体验,从而更好地实现原文本的既定功能”.就Venuti而言,他更倚重异化,阻抗归化翻译策略.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化派”们提出如下的理由:(1)有必要让译文读者了解异国文化,而且,这也往往是读者阅读译作的目的.(2)译者应相信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能理解异国文化的特异之处.(3)在目的语文化中移植进源语文化将会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4)翻译应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而且,这也正是翻译主要的目的.(5)译文如果不能传达源语世界的现象,就不能算是“忠实于原作”.

与“异化派”的观点正好相反,“归化派”则坚持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用目的语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美国翻译家Nida是“归化”理论的推崇者,他提出了“功能对等”和“读者反映论”的观点.主张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派”提出了如下的理由:(1)把源语的语言规范强加给目的语,一般来说是不现实的,译文不仅要克服语言的障碍,还要克服文化的障碍.(2)因为翻译就是交际,因此,译者的责任之一就是避免文化冲突,而文化冲突会导致各种形式的误解.所以,译者在把一种文本移植到另一种文化中去时,要仔细权衡文化中思想意识的内涵.(3)如果译文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在译文读者对现实世界了解的知识范围之内,读者就能更好地理解译文.所以,要尽可能地将源语文化转换成目的语文化.(4)从交际的观点看,在一种文化中有效的交际方式,在另一种文化中不一定就同样有效,在翻译中,即使原文中的每一个词在译文中都能用“对等词”译出来,也不一定能保证译文对译文读者所起的作用能与原文对原文读者所起的作用一样或相似,因为译文读者往往用自己的文化观念来理解译文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译就是在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取得“文化对等”.


三从归化趋向异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笔者认为,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异化与归化作为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脱离语境和活动目的去空谈翻译策略是毫无意义的.但我们也知道,毕竟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民族之间彼此需要了解的不仅是意、形,更重要的是文化因素.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特有的,只有在文化桥梁被架起时,彼此才能有更深的了解和更高程度上的相互学习.在对文化信息的处理方面,如果对源语文化一味采取归化译法,这样虽然照顾了目的语的读者,但源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将丧失殆尽,并掩盖各民族文化的差异,这不利于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利于各民族语言之间的相互丰富与共同发展,是一种不尊重源语文化的行为,是翻译中的“文化霸权主义”行为.而归化译法“掩盖了原文的文化与艺术事实,实际上是对读者的蒙骗”.随着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文化传播”为目的的跨文化翻译观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人们逐渐认识到,翻译的目的是突破语言障碍,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语言不是翻译的操作形式,文化信息才是翻译的操作对象.电影片名翻译,除了要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外,其更重要的使命就在于传播文化信息,促进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在对外传播时,更多考虑采取异化策略,其必要性就越来越突出.

目前,观众接受外来文化的承受力随着文化交流的加强而有所提高.旧时观众接受外来文化的时候,更多地依赖于本国语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来了解外来文化,而现今观众可以坦然接受外来文化以扩展其经验视野.文化因素的异化处理是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是各民族文化平等的具体体现.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化,世界文化不断发展、变化并互相渗透、融合的今天,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为异化的存在提供了前提.随着译语人群对原语文化越来越多的接触和了解,他们已不满足于通过归化的翻译对大意的了解,对不同文化的好奇使他们逐步地要求更加准确的翻译,以真正面对尽可能原汁原味的异域文化,并从中借鉴、学习优秀的地方.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王东风就提到,“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归化翻译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到了21世纪,局面将会有所改变,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向作者接近的异化法将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与归化法取得平衡,甚至可以占上风”.所以,从归化向异化的转变,将成为未来翻译方法的必然趋势.

四电影片名翻译中异化策略的应用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在翻译中,译者传递给读者的源语文化信息越多,其忠实度也就越高.由于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民族思维与心理差异、地域文化与宗教信仰等差异,结果是目的语文化中很难找到完美的对应物.在电影片名的翻译遇到差异的时候,不应仅仅采取归化的翻译,更应试图保留和介绍异域的文化,尽可能地传达原名的想象空间和含蓄美.而异化翻译能使观众享受更多的原语文化信息,对于跨文化交际是十分重要的.电影Casablanca,根据汉语习惯,曾被归化译为《北非谍影》,后来由于人们对于外来文化的接受力增强,又有了异化的《卡萨布兰卡》,这个片名让观众记住了片中一个重要人物的形象.再如,电影《卧虎藏龙》被异化翻译为“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龙”字在中西两种文化中代表完全相反的力量.在中国龙是正面的形象,是充满力量的象征,而在西方,龙是一种邪恶力量的象征.以前在翻译“龙”时,一般都用其他代表力量的字眼来代替,但是,从文化交流的角度上讲,如果一味地将这种文化负载词进行归化,不利于长远的文化交流.因此,异化翻译策略不失为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同、扩展文化交融的一条有效途径.实际上,按原名形式也能很好地译出原作意图,甚至使译名更富于异域色彩,例如JaneEyre《简爱》、Titanic《泰坦尼克号》、Schindler’sList《辛德勒的名单》、TrueLies《真实的谎言》、DanceswithWolves《与狼共舞》、BloodDiamond《血钻》、TheLordoftheRings《指环王》、NottingHill《诺丁山》、PiratesoftheCaribbean《海盗》、HarryPotterandtheSorcerer’sStone《哈利波特与魔法石》、Spiderman《蜘蛛侠》等,同样受到译语观众的欢迎.还有的片名先音译,再结合影片内容适当增词,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如Tarzan《人猿泰山》、Shrek《怪物史莱克》、Wall.E《机器人瓦力》等等.还有李安导演2006年执导的电影BrokebackMountain《断背山》,如今,“断背”已成了人人皆知的意指“同性恋”的汉语中的英语借词.这些对西方文化的异化翻译策略,确实大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及汉语的语言表现形式和表达力,增强了汉语的现代气息、世界感以及开放和容纳能力.同样,在引入西方文化的同时,我们中国电影片名的英译也可以采用异化策略向西方国家传递我们独特的东方文化.像《周恩来》ZhouEnlai、《林则徐》LinZexu、《花木兰》Mulan、《功夫》KungFu、《叶问》IPMen(叶问的粤语发音)、《少林寺》TheShaolinTemple、《秋菊打官司》QiuJuGoestoCourt等等,都是通过直译方式保留了中国文化印记的成功翻译案例.再有另一部反映中西文化差异、冲突和融合过程及移民者精神困境的影片《刮痧》,其英译名便大胆地异化为TheGuaShaTreatment.力主归化译法的译者认为这一译名对绝大多数不熟悉中文拼音、对刮痧这一传统中医疗法一无所知的美国人来说晦涩难懂,这样的片名毫无眼球效应.笔者不否认,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我们只从一次流的角度看,异化翻译弊大于利,但从文化交流的大背景着眼,异化翻译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刮痧》这一经适度异化处理的译名保持了源语信息的有效传递,消除了因目的语语言表达贫乏而产生的差距.实际上,观众欣赏一部影片的目的就是了解文化.这一译名促使观众去了解刮痧这一中医疗法,有助于消除异域观众对中医文化的无知和偏见,让观众走近中国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特有的道德人伦.译作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把片名中不同的文化信息真实地呈现给观众.基于这一点,异化不失为促进文化交流、扩展文化包容性的一条良好途径.

五结语

在文化层次上,电影片名翻译的异化着眼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坚持文化信息的真实性,旨在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性,让观众感受不同的民族情感,体会不同民族文化,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异域观众对文化差异的直觉敏感性,从而提高他们对交际误区的洞察能力.社会文化的交流、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异化这种翻译手段.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扩大与加深,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与兼容不断加强,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将广泛地被运用,异化了的电影片名可接受性将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