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的难点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939 浏览:78733

汉英翻译,是在把汉语原文的意思充分理解之后的基础之上重新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过程.它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创造性劳动.翻译要求翻译者对汉语语言及其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具有深厚的功底.同时翻译者还要对英语能够很好的掌握,熟悉英语的语法规则、写作风格、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遇到一些令人困惑的难点.

首先是文化差异.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生态地域、政治生活、物质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这样势必会产生文化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成为翻译中的障碍.

有一种品牌的方便面“白象”,英语翻译成whiteelephant,语义对等是正确的,然而,从文化信息来看却不大合适,因为whiteelephant在西方国家中的意思是“大而无用,累赘的东西”.也许外国人看了这个品牌之后就不会购写这样的方便面.就要求译者对西方文化有充分的了解.

在汉译英过程中,存在着文化缺失的显现.很多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词语在英语中几乎无对应或相近的表达方式,比如,武术,气功等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词语,都是由于文化空缺造成了词语空缺.因此,译者必须克服这种文化差异给翻译过程中带来的束缚,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来进行处理,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中出现的问题,使译文尽可能达意、传神.比如在汉语中存在这大量的歇后语,其特点是存在双关,即借助于谐音、一词多义而达到一语双义的效果.由于两种语言语音体系方面存在和很大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起到幽默效果的词语,因此大部分译者都采取了忠实与原文的翻译方法.汉语中有这样一个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这个歇后语在《暴风骤雨》中出现,“一切跟平常一样,一切似乎都是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译为butthingsseemedtobesettingdownagain.Thenthevillagereltthemselvesbackintheoldrut.在《上海的早晨》中,“顶多在忙一阵子,再过几天还不是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从这两种译文可以看出,两者都无法表达出“灯笼等照舅”等形象,只能是忠实于原文,把“照旧”给翻译出来.另外一个例子,在老舍写的《茶馆》中李三有这样一句话“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这显然是一语双关,一种版本译为Reformedindeed!Sinceyou’llhenothingmorelefttoreform!版本二翻译为Reform!Everything’stakingonanewface,


andthenewerthefacethemorefacelessitis.可以看出,版本一没有把双关翻译出来,只是达到了忠实于原文.版本二借助于face,faceless两个词试图把取关意思表示出来,但是和汉语的“良”“凉”产生的双关在形式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方言是一个国家某一特定区域独特的语言形式,在翻译的过程中很难达到翻译方言的效果.老舍的《茶馆》中运用的语言带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特别是北京市民的语言.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但在英译版本中缺失了北京味道的语言特色.

再有汉英翻译中达到风格,意境对等并非易事.风格(style)并非指说话的方式或做某事的方式,而是指某一作者或某一时期作品的特色.在翻译过程中,做到“信等达”,即忠实原文意思,准确表达原作者意思的同时,还要保持原作的风格,即作者的写作特色,也就是译文“雅”的问题,像这样力求风格的对等问题即“风格对等”;意境是情与景、虚与实、形与神的不同层面的有机融合.翻译中往往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导致意境的缺失.

《红楼梦》第三十回通过宝玉之眼描写了龄官“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很多译者用了不同的方法来翻译这几句话,虽然翻译忠实与原文,风格也贴近,但是却缺失了汉语中对于龄官美貌描写的意境.

翻译诗中把握风格与意境尤其不易.汉诗英译的难点不胜枚举,尤其是译者在把握诗的风格与意境方面非常棘手.汉诗《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之一,很多译者都对这首诗尝试了翻译,译者的用词必须忠实原诗,又要能够体现出这首诗的蕴涵着浓浓的思乡情的意境,并非易事.很多译者往往重视诗的押韵,但是在翻译过程中却缺失了诗的意境,这就需要译者深厚的翻译功底.

做好汉英翻译工作,不但要求译者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而且还要熟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准确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含义,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这就需要译者有长期的多方面的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