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人的本质的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077 浏览:34099

摘 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的本质的研究是各抒己见的,费尔巴哈对于人的本质的认识已经回归到人类本身,注重人的价值,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批判的继承,加以实践的观点就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论.

关 键 词:费尔巴哈;人的本质;马克思

作者简介:于礼东(1989.2-),男,汉族,辽宁省庄河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A81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0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称为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马克思的这篇著作虽然字数不多,但却包含着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新唯物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坚定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此提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观、宗教观、教育以及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其中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是众说纷纭,但是大体的走向都是偏于一致的.

费尔巴哈是旧唯物主义代表性的哲学家,他的人性论是以对宗教的批判为目的,以人本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学说.费尔巴哈是将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

首先,费尔巴哈考察人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认识到了宗教产生的社会基础,人们由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无法认识人的本质,就会把希望寄托于宗教.费尔巴哈是将人类对自我认识进行解读,将现实社会变成理想世界的异化,他所阐述的是一种“爱的宗教”.他没有看到人是有社会历史性的,,而不是一个感性意义上脱离于社会的人.因此,费尔巴哈没有以社会的矛盾为前提来认识人本身,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次,费尔巴哈把人看作是抽象的、脱离于社会的个体的人.他认为,人类产生的宗教情感是具有独立性的,可以脱离于社会历史的存在.当他展示现实社会的现象时,是将事物现象看作是静止存在的,当他阐述社会历史发展的时候,会把这种发展归结为唯心主义的因素――宗教意识.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性因素在于费尔巴哈离开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检测定出了一种抽象的、孤立的,脱离于实践的人类个体.这就是旧唯物主义的弊病,不注重历史性的唯物主义.最后,费尔巴哈用孤立、抽象的观点来阐述人的本质.他“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这样也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类’只是作为一种概念而存在,他没有结合人类社会这一整体角度来理解人类这一特殊的物种.这是因为费尔巴哈只是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却并没有在社会的角度上全面说明人的本质.出现这种弊端的根本原因在于,旧唯物主义的人本学唯物论自身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全新的唯物主义,它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是以社会和历史实践的角度去考察人.实践是一种认识到外部世界能动性的活动,是联系主体和客体的桥梁.从实践出发去认识人的本质,才能克服旧唯物主义只从客观方面和唯心主义只从主观方面去把握人的片面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到人的本质,是在实践的角度上,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人.

一方面,人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实现自身的社会性.马克思指出:“人是双重地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也就是说,人存在自然界当中,肯定会受到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制约;同时人也是具有主观性的,它可以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在劳动过程中会形成两种关系,一是和劳动对象、自然的关系.人类通过劳动认识自然,同时也会改造自然.二是人和人的关系.在劳动过程中人和人要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而“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同他人的关系才能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以上这两种关系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和对立的具有矛盾性的关系.人在中间起到了纽带的作用.这也是人类实现自身的社会性存在的条件,成为了具有社会性的人.

另一方面,人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实现自己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形成的.马克思说:“为了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说,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马克思在了解社会私有制背景下人和自己创造的社会对象相异化的过程中,深刻阐述了人的本质的现实社会和历史基础.马克思通过树立的新唯物史观指导我们要从主体和客体、个体和类的辩证关系中认识人的存在,要从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寻本质的根源.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是从人的社会实践中去理解和把握人的本质,从而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正确把握.

马克思在论述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时,一直在强调实践的作用.有人认为马克思觉得费尔巴哈所说的人的本质是脱离了客观社会的人,是孤立的,或者说是虚拟出来的人,只是把人和其他物种分了一个“类”,可是这种观点也不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费尔巴哈提出了“类”这样的概念,不仅仅是把人和其他物种区分开来,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具有其他物种所没有的东西――思维,有思维的人所构成的一个群体就会被称为社会,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普遍性的联系”的一个群体.所以说,费尔巴哈知道人都是处在社会当中的,他的错误就在于没有很好的把人的思想和现实社会结合起来,这就造成了理论上的脱节.但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观点,费尔巴哈也是有所认识的,不能完全否定他的价值.只是在对这一观点的阐述上不是很清晰,认识的也不是很深刻,后来马克思提出了“实践”的观点,就把费尔巴哈在理论阐述上遗漏和模糊的链条重新补充完好了.

所以笔者认为,在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界定上,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理论,不是马克思一个人的思想和成果,是在结合本身的唯心主义思想的有利成分下,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类本质认识的一个补充和升华,不能完全否定费尔巴哈的价值,但是关于马克思提出的实践的观点来论述人的本质,的确是一个全新的,历史性突破的观点,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