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蓝图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24 浏览:16037

在西藏尼玛县,李欣海得知当地常有老人到市场上写鱼,然后在湖里放生.他对此颇为担忧:这些鱼大多是外来物种,放生到当地后,会对当地的鱼类构成威胁,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有科学家预测,如果按现在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的速度,四十多年后的2050年,地球上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根据计算机模拟,这一速度比生物自然灭绝的速变快1000倍,比物种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

两年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朱格拉夫就曾发出警告:人类正处在自恐龙灭绝后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急关头,而导演这一悲剧的正是人类自身.

作为供职于非政府组织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的生物学专家,李欣海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实践.目前,由他负责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有一个饶有意味的名字:“蓝图”计划.


李欣海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强调,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独特的价值,甚至被一些人痛斥为草原破坏者的鼠兔,也具备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鼠兔被大量毒杀后,以鼠兔为基本食物的动物或断了口粮,或因中毒而死掉.”他说,“每一种生物都是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任何种群的灭绝都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一场灾难.”

一个常识是,人类不能独自存在.物种的大规模减少,直接削弱了人类的生存基础,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引发其他物种的灭绝.

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一项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子孙后代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出台,并于次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中国在大会上签署了此《公约》,成为世界上率先加入《公约》的少数国家之一.

据了解,中国生物物种数量正以每天新增一个濒危甚至灭绝物种的速度减少,农作物栽培品种数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濒危植物物种比例高达15%~20%,濒危物种达4000~5000种.

2006年,TNC与国家环保总局等合作伙伴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正式启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项目.

该项目为期三年,由中国政府与TNC各出资300万美元,拟协助中国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库,规划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并为其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现状令人担忧

十余年过去,李欣海认为,中国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下了很大功夫,但现实存在的问题仍旧很多.

自1872年美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黄石公园后,建立自然保护区逐渐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一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办法.中国也于1956年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从此拉开了中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序幕.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000多个,总面积达150余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保护区体系初见规模.

尽管这一比例已超过12%的世界平均水平,但李欣海的同事、“蓝图”计划项目官员赵鹏提供的一份资料称,中国实际需划出33个优先保护区域,共涉及26个省、区的984个县,总面积达315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3%.据此,中国目前仍存在50%的保护空缺.

现实中,一些地方的官员不愿投入财力到这项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赔本写卖”中,还有一些地方借自然保护区大搞开发,检测保护之名行破坏之实.种种乱相,不一而足.

赵鹏分析道,中国目前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必然也会造成一些保护空缺.“物种最丰富的地方,多在行政区划分界点的位置,这就有很多或明或暗的麻烦.”他说.

同时,一些地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式和理念也让李欣海有些担忧.

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李欣海发现了不少高约2米、密度很大的围栏,有牧民为保护自家草场而竖起的,也有自然保护区拉起的.“动物跳不过去,也钻不过去.”当地陪同者告诉他,某处的一个围栏出现了一个豁口,不少动物想钻过去,结果常有体型较大的动物被挂住.“有一位老汉,一天解救了将近30只黄羊.”

“这种方式看起来是在保护,实际上不仅阻碍了一些动物的迁徙繁殖,还会使一些动物受到伤害.”李欣海说,“不当的方式有时反而会破坏我们想要保护的.”

在西藏尼玛县,李欣海得知当地常有老人到市场上写鱼,然后在湖里放生.他对此颇为担忧:这些鱼大多是外来物种,放生到当地后,会对当地的鱼类构成威胁,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

考察新路海自然保护区时,他无意中将一些面包屑扔入湖水中.本来很平静的湖面,突然就游上来一群鱼.他借机对当地官员开展了知识普及,说自己不应该这样做,容易引起水中有机物增多,破坏生态平衡.当地的人听了后感觉很诧异,说很多游客都这样,却不知道后果有这么严重.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数据库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提出的26项行动方案之首,是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经济价值进行全面评估.然而据李欣海和赵鹏透露,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仍没建立起一个标准统一的全国范围的生物多样性共享数据库.

这意味着,决策层并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家底.“当要保护什么、在哪里保护,都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时,决策的科学性必然大打折扣.”他说,“因此,首要工作是建立基于全国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对全国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划分优先保护区,进行空缺分析.”

截至目前,“蓝图”计划项目组已帮助政府建立了数据库标准,政府已收集到包括5000多个物种的4万多条数据,其覆盖范围已经到了县级单位.只有当这一步工作全面完成后,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规划才可能出台.

(康知新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