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人生的趣味书写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498 浏览:105035

摘 要:台湾作家林海音的散文素以文字的质朴、情感的真挚见长.“趣味”是一种愉悦的创作心态,传达的是她对外在世界的乐观感受,同时也是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文体风格.她在散文中构建了儿童和成人两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特色的趣味世界,前者是林海音用童心触摸生活的有力传达,后者是她现代女性气质的彰显.本文试图深入她的两个世界,以此来把握林海音创作的独特之处.

关 键 词:林海音;散文;趣;两个世界

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63(2006)2―0016―03

台湾作家林海音的散文素以文字质朴,情感真挚见长.她少有说理,也不刻意地雕琢语言以获得行文的优美.她是“无技巧”般的自然书写,正如傅光明所说:“那些技巧性的东西没有刻意的痕迹,而是很自然舒缓,像一条小溪流晶莹、明亮、澄澈,能听到它的响动,它舒舒缓缓地流出来了,带给你的是一种很清新、爽朗、温馨豁达的东西.”她是用一双趣眼去捕捉社会、人生的点滴趣味,并用最简单的文字传达出来.“趣”作为一种创作心态,体现的是作家对世界、人生的乐观感受.她是用审美化的趣味之眼体察生活、思考生活、创造生活.意趣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深深地渗入她的人品和文品之中.她在散文中建构了两个世界――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在回忆童年的散文中,林海音是以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眼光关注世界,生活是单纯的,世界是美妙而新奇的;而在以成人身份创作的对现实生活感悟的作品中,她传递出的一种文人儒雅气质、女性柔美成为她对丰富多彩的成人世界的完美注释.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过“第二次天真”和“健康的儿童性”.这种理论认为,对于已是成人的艺术家来说,“既是非常成熟的,同时又是非常孩子气的”.他们一方面以符合现实身份的成熟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把生活的底蕴揭示出来;可另一方面又是以儿童般的天真的、非理性的眼光充分把生活的诗性光辉放射出来.林海音的作品就可以说是这两种视角观照下的产物.她既能用一颗童心捕捉记忆中童年的欢乐,并在解惑的过程中把这种愉悦极力地放大,达到既奇特又符合儿童心理的真实融合.现实中职业女性、妻子、母亲的角色引发了她对事业和家庭饶有兴味的哲理思考,启人心智,达到令人莞而一笑、豁然开朗的效果.

童年是人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童年生活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林海音的散文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回忆童年时在北京的生活,她说:“我从小就是一个喜欢找新鲜刺激的孩子,喜欢在平凡的事物中给自己找一些思想的娱乐等”.北京在她的笔下是充满美与乐的趣味天堂.在她的记忆深处,令她留恋不已的不仅有京白梨、沙营的水晶葡萄、朗家园的枣、“心里美”萝卜、红着半个脸笑得露出一排粉红牙齿的石榴、外号“包子”好像喝了蜜的柿子等时令水果和清真烤羊肉、糖炒栗子、汽水泡饭、酱萝卜、酸梅汤等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小吃;也有过子、小脚儿娘这种充满地方特色的玩具及与儿时伙伴在冬天为取暖而自创的“挤老米”游戏中洋溢着的欢声笑语,还有在天桥上和小贩饶有兴味的讨价还价时的率真和洋洋自得等但林海音的童年并不是总如此快乐,随着父亲的早逝,辛酸与苦难开始伴随着她的成长.生活的不幸并未让她的心灵之门蒙上灰尘,当她成年以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并试图把它们写下来时,她重新拾回当年那颗纯净的童心.她说过:“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记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句话也可以看作是林海音构建心灵童年的宣言,林海音并不想实录她的真实童年,而是首先让自己穿上一件审美的外衣、怀揣一颗童心,把童年的艰辛压缩成为一个淡淡的平面,摆在了遥远的背景帷幕上.让心灵童年中的美与趣伴随着自己成长,以此作为她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底调.

艺术创作需要对世界有独特的发现,需要新奇的目光,敏锐的感觉.童年视角的采用即是一种题材的无拘束的自由选择,回避严肃与单调.对生活的好奇使她的行文充满着趣闻轶事,戏园里茶房丢热毛巾的绝技、戏班小学生的行为举止、北京女学生的蓝布褂,都被她纳入自己的审美视野中.此外,在以童心观照的世界里,社会没有明确的善恶标准,《虎坊桥》中的老乞丐、换取灯儿的老妇人、捡煤核的人也许比别人缺少金钱,但林海音发现他们并没有丧失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而且都拥有着自己的一份满足.在《骑毛驴逛白云观》中,她对骑毛驴的兴趣甚至远远超过了拜佛求神之类被大人们看为“正事”的事,她对道观里寓示着庄严的和道长的嘲弄则是对成人所树立的权威的一次公然挑衅.林海音即是用“一种混合着成熟与天真,深刻与陌生,理性与感性的‘健康的儿童性’等超越一切既成的偏见和成见,从而见出普通世界的令人惊奇的一面.”正如历史学家高阳所说的:“林海音以高超的技巧裁剪往事,而非成人的思想和感情解释童年.”这种“高超的技巧”也就是一种“无技巧”的真实,回归童年,以儿童的视角去体察生活,摒弃那种旁观式的对生活冷静地叙说的方式,采用“主体参与”的创作方法,把自己的感受和细微的体会都融入其中.因此,在林海音的“心灵童年”中,可以让人感受到作家那颗试图抓住生活中每一点趣味的努力以及童年生活的单纯和美妙.


儿童化语言的运用是林海音构建童年趣味世界的一大重要方法,短句、俗语、叹词等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语言的运用使文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例如,在《文津街》一篇中,当提到故宫,她写道:“古建筑很整齐庄严,四个角楼,静静地站在暮霭中,皇帝没有了,他的卧室,他的书房,他的一切,凭块儿八毛的门票就可以一览无遗了.”没有一个长句子,古代最高统治者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尊严被“块儿八毛”的童语所完全嘲弄,历史虚伪的庄严在儿童的眼中不过是个不甚好看的摆设罢了.说到明末皇帝的死:“怎么死的上吊.啊,一个皇帝上吊了.”此类的语言比比皆是,儿童化的思维得到了极力的体现,没有理性的分析作前提,完全是处于本能的自然反映,句子的轻快与随意和这种儿童视角取得了恰当的契合点.因此,林海音成功地写下了她的童年,并使之永恒.正如有论者所言,她的作品“保持了完整的特殊观点,才呈现了纯粹的客观”.

与童年世界相对,林海音的文人散文和家庭散文则体现了作为成人身份的一种生活体悟.作为职业女性,她具备文化人独特的观照视野,体现在创作题材的选择和判断上都是独具慧眼.同时生活中妻子、母亲的角色使她自然具备了传统女性柔美和温馨的一面,因此在散文中作者流露的满足感让读者感受到了林海音对生活趣味的营造与发现的非同一般.她的睿智与幽默的思考使她能超越创作同类题材的其他许多女性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简约中不乏细腻,理性感悟中蕴
藏幽默.

林海音作为一名独立专业作家,乐观性格使她对外面的大世界发生浓厚的兴趣,用自己一支率性的笔书写着人生,并有着男性作家式的客观冷静和文人的独立思考精神.在美国她访问了在美国的中国作家、美国的家庭妇女,并调查了美国的儿童读物,创作了大量的游记式散文.她并不是仅仅浮光掠影地对各种新奇事物加以介绍,而是“一个思考成熟的文化人借鉴先进经验,开拓文化观照之旅”,因此行文充满了人情味.例如《日落百老汇》一文,作者对百老汇这条著名的纽约街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不厌其烦地讲述百老汇交通的便利,名字的由来,并根据街上老年人众多的特点赋予它一种幽默的解释:“百老汇――数名老人汇集之地.”并引发对美国老人生活状况的思考,即物质上的富足,精神上的空虚.在《在美国看“中国家庭”》中,她把目光投向了中西方食、住、语言沟通方面的问题.《唯有寂寞才自由》则思考了现代女性的婚姻观,《购写享受功德心》中为人类功德心的担忧,都无不体现了一个文化人对于社会现象、文化差异的关注,而这也是作为一名成熟的文化使者对世界文明的思考.

她曾经自称自己是:“一个极其普通平凡的女性,做了一生职业妇女,仍是不放弃照顾家庭.”她对自己温馨的小家中的“身边事,儿女情”留恋不已,女性视角的介入使林海音的家庭散文充满了一种别样的柔情和温暖.正如有学者曾经指出的:“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在体验和感受外部世界时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角度.”林海音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家庭主妇的角色让她乐于营造生活,女性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感恩心态使她更深切地体悟到家庭情趣.她在文章《平凡之家》说过:“我们的生活情趣重于快乐的追求等”、“捉住光阴的实际,快乐而努力地过下去,不做无病.”她的笔下出现了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一篇篇佳作,最普通的生活经她一点拨即刻趣味横生.对家庭生活的热爱使她能够透过平凡生活的表象观照到其深层情趣底蕴,对生活智慧思考和独特的意趣之眼使文章获得了一种理趣之美.例如,她赋予家中的门、窗、狗、书桌等以人格特征,并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她认为门是主人修养的体现,并把它同男人、女人的脸相比,足见作者的智慧和幽默.在《狗》一篇中,她把两种特征的狗,即“狗仗人势”和“穷儿苦狗”与人类的不良心态类比.一张再平凡不过的书桌也被林海音纳入了写作视野,并视之为家庭生活的调味剂.而窗子也是“有情的,它使失望者得到安慰”、“窗把我们和大自然的隔膜打开”,对窗的思考可谓别具一格.在饶有兴味的叙述中,作者的真率与女性的细腻袒露无疑.对生活的用心、对家的爱使林海音的文章具有一种动人、真挚的家庭温馨氛围.《三只丑小鸭》虽貌似抱怨儿女们的打闹干扰了宁静的写作生活,然而字里行间却传达出对儿女的无限爱意和一个母亲的自豪感.《今天是星期天》是对家庭中夫妻、母子关系的一次幽默叙述:丈夫想让劳累了一周的妻子休息一天,主动承担家务,结果反而越帮越忙.《鸭的喜剧》、《教子无方》是作者教育方式的大展示,随性而为,任其发展等在这些家庭散文中,职业妇女的一种刚性的成份已经让位于对生活趣味的柔情体悟.

林海音以儿童视角描写童年世界,带给人的是一种时光倒流的共鸣.作品的魅力在于用她并无多少技巧、自然真挚的文字引发人们对记忆的遥思.她不仅仅是作为作家在创作,更多的是用心灵在触摸生活的美与趣,因此,她的童年世界是真实而感人的.如果说她的童年世界是一种对记忆中往事的温馨回归,她的文人视角和女性视角所观照下的成人世界则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理性和智慧的观察,启发人们对生活的深思.而贯穿她的两个世界的是她对生命真谛的深刻领悟力.她始终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享受生活的趣,创造生活的趣.她的散文没有说教和政治色彩,浅显易懂,处处充满着作者的睿思.正如齐邦媛所说的:“林海音作品中所呈现的是一个安定的、正常的,政治不挂帅的社会心态.它是人生最简朴的写实,它在暴行、罪恶和污秽沾满文学篇幅之前,抢救了我们必须保存的东西.”林海音展现了一种趣眼观物的创作心态.她的散文是温和、平静的.作者在创作这些散文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趣味生命体验的有力传达.

透过林海音的两个世界,我们不难发现她那颗试图努力寻找生活意趣的真心,童年时的童趣,文人的雅趣和生活的情趣是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姿态.同时作为一种信念和坚守,趣看人生在她的散文创作中作为一种创作心态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因此,林海音散文中两个世界传达的不是一种对痛苦的咀嚼,而是一种人生趣味的幸福回味.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