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国文学学术史的重要成果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617 浏览:156739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66101(2008)0102173

陈建华教授主编的《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注:该书共4卷,174万字,重庆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下文简称《史论》)是一部重要的学术史专著,它引起我们注意的首先就在于它对学术史的贡献.

从上世纪末开始,学术史研究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和热点.在新世纪刚刚到来的时刻,这个热点有什么意义呢?学术史的问题还应该从学术发展的历史上寻找答案.历史上的每一次思想革命,每一次新的学术建构,都离不开学术史的梳理,有时这些革新甚至是在整理国故或复兴古代文化的旗号下进行的.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的文化复兴运动,以及“五四”时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都伴随着对古典学术的整理批判,更不用说清代乾嘉学者的学术贡献了.因此,这个新方向――学术史研究的开拓,必将催生当代中国学术的又一次革命.虽然这次革命的成果究竟如何还没有显露出来,但所作的准备工作却日益厚重、坚实.

当然,本文的目的不是评述这次学术史研究热潮的盛况,也不是纵论学术史本身有多么重要,而是就其中这部“史论”谈谈自己的观感,并试图把它放在学术史研究的大背景上展开一些讨论.


《史论》作为一部国别文学研究史,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学者百年来研究俄苏文学的历史.(注:在中国的所有外国国别文学学术史研究中,这样规模的也是第一次.)这不是一般性的研究概述或述评,作者是把它放在中国学术史和中国文化史的背景上探究它的成功和失误.许多重要的问题和事件,在该书中都有论述.这部洋洋百万余言的巨著对于俄苏文学在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的研究状况的梳理,显示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力和开阔的学术视野.

如果说这种纵向梳理展示了中国学者学理精神艰难确立的过程,那么对各种学术专题的横向探讨的展开则显示了该论著的博大精深.

《史论》对于研究史中涉及的诸多重要的文学现象,例如从宗教维度对俄苏文学的考察、新时期中俄文学关系的研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的研究、俄罗斯汉学(以文学为主)的研究等等,都进行了专门探讨,内容准确到位.

《史论》对俄苏文论在中国的研究状况也作了深入阐述.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俄国革命主义文论和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研究.长期以来,中国的文论建设受到它们的强烈影响,对这些现象进行梳理将有利于阐明当代中国文论发展的文化基础和政治基础.二是关于新时期以来对于巴赫金、洛特曼以及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介绍和研究.俄罗斯文论具有丰富性和现代性,它并不是单纯的社会学批评的世界,而是一个“内部研究”相当活跃的充满张力的世界.从书中的论述中可以见到,当代中国文论的建设有着广泛的思想资源,如巴赫金文论在中国的影响不亚于任何一位西方文论家.

俄罗斯作家在中国的研究,是该书一个重头戏.该书分别对从普希金到拉斯普京的24位作家在中国的研究状况作了探讨,其中既包括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冈察洛夫和丘特切夫等俄国古典作家,也包括高尔基、肖洛霍夫、布尔加科夫、阿赫玛托娃、索尔仁尼琴和艾特玛托夫等俄苏现当代作家.这样的专题研究确实很有价值.

当然,也许是多人参与的缘故,书中有些问题的探讨似乎有待进一步深入.如关于中国批评视野中的俄苏“红色经典”这一专题的论述尚可在理论上作提升,某些重要作家的研究面目仍失之简略等.

最后要说的是该书附录的文献资料.不仅每一章后都有丰富的资料索引,第四卷更收录了百年来的一些研究文献,虽因篇幅所限,难免挂一漏万,但正是这些重要文献,构成了这部学术史的基石.

《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不仅是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重要突破,也是中国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读者有理由期待陈建华教授及其团队为学界提供更多更好的学术精品.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