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安检员”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58 浏览:11651

【摘 要】作为与大学生朝夕相处、帮他们排忧解难的高校辅导员来说,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促进心理成长,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安检员”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 键 词】高校教师;大学生;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类恶性事件不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薄弱已经成为社会所责难的重点,而高校专业心理咨询人员非常缺乏,因此,作为与大学生朝夕相处、帮他们排忧解难的高校辅导员来说,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促进心理成长,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安检员”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据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生活目标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伴随,人际关系不适.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学生多少有些不适.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很不适应.据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不少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2004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数人,他们分别因为: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迷消沉,抑郁;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外部原因

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的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检测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大学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内在原因

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部分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另外,还表现为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二、辅导员应该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安检员”

大学生心理健康需要各方面的关怀和教育,需要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在目前心理专业人员缺乏的情况下,仅靠有限的专业辅导很难解决众多的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于是,借助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开展心理辅导就成为理性的选择,也的确有一定的成效.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辅导员应从以下方面多做工作:

营造良好的班风

对于辅导员来说,最可以利用的也是最能利用好的便是班级.班级心理环境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能催人积极上进、团结,人际关系和谐.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班级中,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生活在班集体中的乐趣,与他人的关系自然也非常和谐.所以,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同学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如此,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与老师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每一个人都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

走进学生生活,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从小到大,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课堂上,教师站在台上,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大,形成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办公室里,老师坐着学生站着,师生间的不平等性明显拉大.这些无疑都成为辅导员走进学生心里和取得他们信任的障碍.因此,在和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与他们边走边谈,也可以请他们坐下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到老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但在工作时间,在课后闲暇时间,经常去学生的宿舍去了解和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解决他们的疑问和困惑.随着教育者身份的淡化和师生空间距离的缩短,心理距离也自然缩短了.

3.重点关注心理问题学生

辅导员除了要关心接纳每一个学生外,需要重点关注三类学生:内向学生群体,贫困学生群体和网络成瘾群体,这三类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做好这三类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一类学生不善于倾诉、表达,朋友少,外人不太清楚他们在想什么.但是这样的学生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心理的能量有可能以火山喷发式的方式释放,危害有可能就像马家爵一样,所以内向学生群体是心理健康高危人群.内向的同学不是不想交流,而是不善于交流,如果老师能主动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那么他们的周围就会有朋友,就会有支持,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

生活贫困学生.他们大多成长于贫穷落后地区,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城市同学的价值观念存在很大的冲突,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有些贫困学生虚荣心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这一类学生更需要辅导员给予关心和支持,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的同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乐观的面对未来.对他们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和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教师在鼓励他们的同时,不但缩短了教师和后进生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网络成瘾的学生.这一类大学生往往人际交往存在问题,自卑感很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面对这一类学生,辅导员应该首先接纳理解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这些学生在现实中受到的肯定太少,缺乏必要的自信).开始阶段辅导员要创造一个引导和支持这类学生的环境,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我力量,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肯定和赞扬,这些能激发、提高他们潜在的自我能量,支持进一步的改变,促使他们慢慢重新融入现实.

4、密切和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的信息沟通,将所有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

最后要做好与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联络沟通工作.尤其是对三类学生,更要及时认真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经常性的和他们谈心;针对性的听取任课老师的意见;定时的和其家长保持信息沟通.只有这样,三个方面齐抓共管,才能切实的了解学生心理的状态,及时的化解他们的问题,将所有的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使他们在宽松、安全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5.建立健全心理预警机制

在大学生群体,建立一个心理预警网络,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干预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在这个心理预警网络中,辅导员是重要的一环,辅导员要掌握一些精神病症状学知识,具有初步鉴别精神病的能力,另外能够及时发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并使其及时接受学校专业咨询师的咨询,可以在每个班级培训一个心理健康信息员,让这个学生能及时的反馈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有效的预防有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作为一线工作的辅导员来说,积极地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督导中来,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安检员”,是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孙雪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报告[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4).

[2]曾文,应若平.论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构建[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4).

[3]雷静.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