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下的广西舞蹈创作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53 浏览:19959

韩德明:金涛老师,您从事舞蹈艺术几十年,对表演、编导、教学、评论研究均有涉及,作为一个艺术家与学者您对广西舞蹈创作态势有何评价与看法?

金涛:世纪之交,广西舞坛确实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从大型舞蹈诗《咕哩美》到音乐剧《白莲》,从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到大型歌舞《漓江诗情》,以及单项舞蹈《担》、《姑娘不穿鞋》等,荣获了国家“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大奖”、“荷花奖”、全国少数民族第二次会演金奖和“孔雀杯”单项舞蹈金奖.尽管在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第二届“荷花杯”单项舞蹈大赛两个不同层面的赛事中,广西均没有作品参赛,这似乎是一种徘徊或回落?也许酝酿着一次大的动作?但纵观整个广西舞蹈创作态势,还是良好积极,蓬勃发展,着实喜人的.创作队伍健康成长,正在走向成熟;舞蹈作品贴近生活,颇具特色,质量品位明显提高;创作势头,空前繁荣发展,可以说是一路成就,一路辉煌.

艺术的创新和完美,是没有止境的.坦诚地说,以上几部成功大作,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要想跃上世纪经典、传世之作的平台,还须要艰苦攀登.所以我希望他们不要搁置下来,放开眼量,面向未来,居安思危,再创辉煌.

韩德明:金老师,您能否从编导的角度,就几个作品具体分析其成功与不足之处?

金涛:舞蹈诗《咕哩美》是依据北海渔民出海打鱼时,所用的灯、网、帆三个捕捞工具为构思焦点,拓宽其生活空间,展开诗意的想像,集中提炼创编而成的一部大型舞蹈作品.前两篇灯与网,生活气息浓厚,情节生动,人物鲜明,倍感亲切,有着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真实、细腻地表现了渔家闯海捕鱼,月夜织网,恋爱嫁娶的地域风情景象,具有海洋文化的基本特点.但第三篇扬帆奋进,立意不高,节奏松散,场景不够宏大,气势也不磅礴,有待改进.

音乐剧《白莲》音乐优美动听,舞蹈漂亮雅致,秀美耐看,如“梳头舞”、“银饰舞”、“对歌”等几段舞,在舞台上长演不衰.但剧本故事不太完整,剧情发展的层次不够清楚,稍显粗糙了一些.

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是根据同名壮族民间传说改编而成.剧本主题思想含义深刻,剧情发展脉络清晰,起伏跌宕,情节设置基本合理,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画是鲜亮的.勒和母亲,勒和藤妹的几段双人舞,编得自然流畅,新颖别致,尤其是以审美复合的表现理念,把现代舞的语言和民族舞的语言,同时并用,有些语言组合又作了一些不同程度地嫁接与融合,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塑造母亲、勒、藤妹的形象,激荡着人们的情怀,撞击着人们的心灵,深情地歌颂了壮族人民艰苦奋斗,英勇不屈,追求光明幸福的胆识和气概.从舞蹈的角度看,在前两幕和第四幕中有不少令人触目的迷人亮点.比如:母亲在漫漫的山路上艰难跋涉,苍老地倒下去了,勒悲痛欲绝、跪在妈面前、激烈的颤抖与抽搐等催人泪下;藤妹和勒依托在一条板凳上,那一段热情、狡黠的嬉戏,发展成亲恋的抒情双人舞,非常优美;而在茂密的丛林中,溪水旁,沐浴着山泉,缠绵浪漫的舞蹈对话,更是令人陶醉.看来,艺术作品没有,是产生不了亮点的.但该剧在剧情发展的走向上,勒和藤妹的关系处理上,有些问题是值得商榷的.一、有点疑惑不解的是,编导在第三幕后半部,让勒随着藤妹走到了一个阳光灿烂、人流如海、歌舞如潮的歌场圩上,这里的人们,个个脸上绽放着花一样的笑容,一派光明、幸福、安康的景象,这不正是勒千辛万苦寻访的天边太阳和光明吗?那勒在第四幕后半部和第五幕中,还要去寻访什么新地方呢?尽管第三幕后半场展示了各民族质朴华茂、劲健豪放的民间歌舞,却掩盖不了上面提到的毛病,无法自圆其说,依然游离了剧情发展的基本线索,直接削弱了勒毅然离开藤妹,继续赶路寻访天边太阳的意义与价值.二、勒和藤妹的人物关系,在第五幕中纠缠不清,没有发展,一直未能看到两人同心协力、不畏艰险,寻访光明和幸福的细节和行为,形象显得有些单薄了.至于尾声,让无数群众迎着金色的太阳走去,太实了些,此时使我想起了《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的古代神话,夸父追日.夸父奋斗一生去追赶太阳,到头来也未追上,因为太阳是永远追不上的,这里只是表现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一种自强不息、追求光明的精神.同样,《妈勒访天边》中的母亲、勒、藤妹想去邀请太阳,也是邀请不到的,所以我认为尾声不妨以写意的手法,营造一个辽阔、神秘的梦幻氛围,使其真而不实,虚而不空,让勒和藤妹在幻觉中走向太阳,去接近太阳等留给观众一些想像的空间,可能会有更深远的意味和艺术性吧!


大型歌舞《漓江诗情》,是一部以漓江山水文化圈为背景,以诗的意象构思而成的优美秀丽的歌舞作品.寓意新,形式美,以漓江风光流韵为主线,荟萃并展示了广西各民族多姿多彩的风情歌舞,如诗如画,亦梦亦真,挺有艺术性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桂林西街那一场,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中外嘉宾游客,聚会西街,彼此间热情亲密,情真意切,同欢共舞,形象有力地赞扬了桂林旅游文化的独特品味与价值,很有新意.在歌舞的构想上,正是由于荟萃了广西各民族的优秀歌舞,并作了某些调整与修改,也就暴露了创作上的一些弊端:其一,忽视了民族原生态歌舞的质朴性与地域性的情趣;其二,原创精神较差,影响了作品艺术个性的张扬.

韩德明:金老师,你一直比较关注广西舞蹈创作,广西舞蹈创作在前进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金涛:事物的特质是要一分为二的.任何艺术品种在发展中,总会出现一些需要严肃对待、积极解决的问题.舞蹈也不例外.从战略性的宏观上分析察看,广西舞蹈创作的首要矛盾,仍然是人才问题.近两三年来,广西获金奖的四部大型舞蹈作品的主创编导,有三部是从北京等地请来的专家,本区编导只是创编段舞,协助配合,这一真实的现状,充分说明广西舞蹈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高级明睿的、能独立主创的领军人物特别匮乏.大家都明白,人文素质高,科学思维强,创作盛,综合技能精的专家,是引导艺术发展繁荣的基础与保证.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进一步完善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本土高级人才的机制,外地引进和本地培养,同步进行,我相信一定会改变现状,促成民族舞蹈事业的更大繁荣昌盛.

其次,现有的专业编导队伍,发展不平衡,水平有差异,中年编导相对比较成熟,业绩斐然.少数的青年编导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生活根底不厚,人文素质较低,对舞蹈本体特征的认识,还待提高.这些前进中的不利因素,极大地制约着舞蹈创作的水平与质量.

舞蹈是人体动态艺术,长于抒情,所以又是一门情感艺术.在塑造动人以情、引人入胜的舞蹈意象,非常关键.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呈现在广西舞台上的不少作品,与以上观点,有些大相径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一、本土文化意识不强,原创精神较弱,有着脱离生活,冷淡传统的倾向.由于平时应用知识和创作素材积累较少,在创作上还出现过一些变相模仿的不健康之风.二、在综合艺术素质上,处于弱势.具体来说,作品在立意上,空泛多于意象;形象思维上,平实多于想像;艺术风格上;共性多于个性;表现手法上,再现多于表现.因此,我觉得应该站在文化的高度,以忧患的意识,对广西近年的创作现状与走向,进行一些必要的反思:只要勇于检讨自己创作上的盲点,光明就始于足下;只要敢于剖析自己的弱点,前景就会大有希望.

韩德明: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舞蹈文化历史悠久,丰富深厚,你认为应该怎样进一步弘扬民族舞蹈文化传统呢?

金涛:弘扬民族舞蹈文化传统,是舞蹈学术界经常研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对繁荣民族舞蹈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发展,常谈常新,越谈越明.广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民族民间舞蹈的优秀传统里,蕴藏着各族人民的智慧理念,思想情感,道德兴趣,美好的希冀,以及风格迥异的大量瑰丽多彩的民间舞蹈节目.历史上传承下来的这些民间舞蹈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是历史的积淀,是舞蹈的精华,依然闪耀着金子般的光彩,具有深厚的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延续性、继承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舞蹈文化的坚实基础.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统,是一个历史范畴.传统意味着过去,要让历史上过去的传统舞蹈文化,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写作,必须结合时代精神和人民的需求,在推陈出新中继承其精华,以舞蹈精华弘扬民族神韵.一句话,与时俱进,变革创新.创新是不断思进的概念,是一个革命性的概念,创新是弘扬舞蹈传统的灵魂,创新是弘扬传统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反对食古不化,因循守旧.也反对虚无主义,以洋代中.方法上,我主张以文化人类学的观念,在下乡采风的基础上,作些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先钻进去,再走出来.钻进去是为了了解、熟悉、掌握传统文化的历史沿革,依存的人文背景,以及民间舞蹈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特点、动律语汇、意象和情调表达的方式等.走出来,是为了客观地全方位地,研究审视传统舞蹈文化.从实际出发,思辨鉴别继承那些宝贵的人文资源?发展激扬那些民族舞蹈文化精萃?所以,我衷心地希望在第一线的舞蹈编导家们,热爱民族本土文化,潜下心来,认真踏实地学习传统,持之以恒地研究传统,以作品为载体,不懈地在创作中,实践筛选运用其精华,在舞台作品的演绎中,感悟其价值.会大大提高你们的人文素养,拓宽你们的文化视野,创作水平可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飞跃.

韩德明:现在南宁剧场正在上演《八桂大歌》,你对该作品的形式构建和艺术品格有何评论?

金涛:《八桂大歌》是经过精心打造,优美动人的成功力作.众所周知,广西是名闻中华大地的“歌海”,策划与编导高瞻远瞩,抓住了广西山歌、民歌极为丰富多彩,内涵深邃这一主要人文资源,进行创意构思,大手笔,大写意,大制作,大气派,创造性地、艺术地以绮丽的音画形式,真挚地赞美了八桂儿女劳动与爱情生活的情操,展现了人文精神与风采,令人耳目一新,沁人心脾.艺术的雕塑上,独具匠心,以音为主体,以画为衬托,定位准确,手法简明.音与画,布局有序,相得益彰,抑扬有致,推波助澜,层层递进,一幅幅新奇斑澜的画卷,散发着浪漫的气息,在“歌海”中流动飘逸,千姿百态,姹紫嫣红,充满着神奇的魅力.恢弘的场景中洋溢着热烈的情愫,抒情的氛围里着人性的光辉.舞美、灯光设计,很有创造性,以高科技设计了一个两层旋转舞台,既能升降,又可内外旋转与离合,在不同的规定情景中,根据季节的变化,装点了农家的水车、稻谷堆、吊角楼、秋千等,强化了音画的田园风光和情趣.这部大型音画佳作,既具有鲜活的原创性、艺术性、文化性,又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从而使我体会到,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格,是精品的标志.

《八桂大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了更上一层楼,也有些问题,需要商讨.该作品的声乐部分,是建构音画形式的主导与生命线,这条生命线对描绘表述民族地域风韵与色调,歌唱民族的思想情感与美好追求,宣扬民族精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剧场直观欣赏的角度来看,声乐曲调采用了广西本土许多山歌、民歌为基本创作素材,进行加工创造和艺术升华,旋律是流畅亮丽的,情感是热烈激昂的,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艺术效果.但遗憾的是,我听不到几首像黑衣壮民歌那样清纯、甜美、高亢、激越的乡音,共性音调,显得多而泛化了一些,众多的民族歌曲中,广西民族地域特色不够强,民族风格韵律不够浓,音乐个性逊色了.顾名思义,《八桂大歌》是广西的八桂大歌,但八桂大地那真情淳朴的山歌、民歌,在这部音画作品里,却处于弱势地位,心情觉得不大舒畅,这样创作的趋同现象,长此以往下去,广西大型音乐创作会出现什么样的境遇和前景,令人有些担心啊!

瑕不掩瑜,《八桂大歌》仍是一部绚丽绮美、高水平、高质量的优秀新作,必将受到八桂儿女的热烈欢迎和厚爱.

2003.7.9日夜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