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神靠什么延续

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52 浏览:7133

最近好些媒体关注《读书》的“换帅”,找了一些文化人出来评说.大多数出场者都含含糊糊,既不想说“弃将”的不是,更不愿意开罪尚未正式登场的“新帅”.这原本就是中国学人的风气,也是“换帅”的广泛学术基础.

前几年,颇有影响的《南方周末》也曾“换帅”.当时坊间曾流行一种说法:不是“新帅”某某弄死《南方周末》,就是《南方周末》弄死那个“新帅”.事实上,我们的“换帅”只不过当下体制和这个时代的产物而已.这种非白即黑的预测夸大了个人的作用,把报刊传统或所谓的“气场”看得太深厚,其实不能概括一张报纸的走向.还记得当年在《现代人报》短暂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事.那张报纸在改革开放之初曾经因富有锐气而名噪一时,有过一阵子辉煌,但是老总也有过与“换帅”有关的慨叹――他多次提醒我们说,不要忘记我们是小报,人家大报出了差池只是换个老总罢了,而事情出在我们身上就得关门啊!在这位非主流报刊的老总心目中,好像“换帅”还算得上是一种值得羡慕的奢侈.后来报社经营有方,得以建了楼,有了新的办公地点,且解决了一些员工的住房问题.这时的老总已经变得愈加注重报纸的生存问题了,不免有点沾沾自喜地说:我们是报纸平平,楼房高高呢.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报纸最终还是关张了.那时我已经离开,个中原因不知就里,据说与吸纳境外投资有关,谁知道呢?反正总有市场之外的原因.


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们至今尚没有百年的大报大刊,因而也无法真正形成自己的报刊传统.王朝的更迭、时代的推移、世风的起伏、市场的好恶,甚至政策的改变都在不断影响着报刊的浮沉.有的权贵会在退休时把座椅搬到属下的报刊社,报刊的易帜自然在所难免.当然也有人总是在努力接续某种精神,比如在《观察》的后面曾经有过《新观察》,在《京报》的后面又有了《新京报》,至少在名称上维系着一种似是而非的价值认同.即使是《读书》,好像也由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读书月报》演化而来,几经兴废.做报刊的不容易人所共知,只是不少人依然在忙乎着,包括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