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专科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成因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65 浏览:14036

一、专科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从总体上看,专科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呈积极、健康、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政治态度端正,政治思想日趋成熟稳健.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同、拥护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持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国内外政治问题的认识也比较客观、理性,不再容易被某种力量所左右而采取过激行为.

(二)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道德风尚.作为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他们具有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得以传承;自强、自立、敬业、诚信等现代道德理念也备受推崇,同时还能自觉运用社会主义的法律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尽管现在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但是他们的主流仍然认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认同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集体利益;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把“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做自己人生目标;赞同“人生存在的真正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索取”;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成才愿望.这表明他们的总体素质比较高,可塑性很强.

在充分肯定他们的主流思想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他们的思想深处还有着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表现在:

(一)缺乏政治信念,政治行为趋向功利

尽管大部分学生确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坚信中国的领导,但很少有学生把社会主义当作自己的一种社会理想和信念来追求,更很少有学生把参与政治活动、入党当作承担社会责任的途径.许多学生对参与政治活动很不积极,甚至有些人更是极力逃避;即使是那些有入党、当班干部意愿的学生,相当一部分也只是希望通过政治参与来锻炼自己的能力、积累政治资本,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做铺垫.政治行为功利化倾向日益突出.

(二)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严重背离

在道德方面,在一些学生身上出现了道德认知与行为相违背的现象:一方面他们深知提高全体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又不能自觉的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一方面承认中国需要雷锋、孔繁森、杨利伟式的人物来充当社会道德的典范,另一方面,却只把当红的歌星、影星、球星、大款等当成自己的偶像来崇拜;一方面承认诚信是做人之本,另一方面又对说检测话、考试、等表现出更多的宽容、理解和无所谓的态度;一方面对社会上的违法犯罪、违背道德方面的行为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却又缺乏维护正义的勇气和能力,甚至有些人设法通过一些社会不公正的机会为自己谋的利益.还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意识趋向开放,对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表现出叛逆的倾向.

(三)人生观价值观向自我倾斜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许多学生从相信“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开始转向追求个人的成功和最大限度的获取个人利益:一些人选择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只讲索取、不愿奉献,价值取向急功近利;一些人缺乏爱心和集体观念,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生信条;一些人金钱至上,把“挣很多钱”、“发财”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准;一些人“重才轻德”,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一些人更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追崇“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价值理念.这说明一些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已陷入自私、狭隘、逐利、偏执的误区.


(四)心理压力加大,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专科生在文化素质、文凭学历、社会认知度、学习就业压力等方面与本科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而有着很重的思想和心理负担::一些新生因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导致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交往沟通困难、自我认知失调、自我封闭心理加剧;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因就业前景的不明朗、对社会不了解而产生自卑、忧虑、悲观、畏惧的心理;一些因学习、恋爱、交友等方面遇到问题而无法正确面对的学生产生焦虑、烦躁、失望、郁闷、孤独、压抑的情绪;甚至有些学生在各种压力下产生情绪失控的状况和心理自闭等心理障碍.

二、专科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今社会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带来了文化与价值的振荡与冲突,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很大的冲击: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配的差异、利益格局的分割、市场竞争的加剧、就业形势的严峻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使得他们由关心国家、关心社会,逐渐转变到过分关注自我价值和个人利益的实现,忽视对理想和长远目标的追求,减少了他们对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而党内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中日益滋长的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以权代法、以权谋私等现象,毒化了社会风气,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又使得学生表现出对政府的信心不足和对未来的担心;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乘虚而入,也侵蚀着他们的思想,甚至使许多学生产生了;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更使这种危机意识加剧.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是许多专科院校忙着达标、升本、扩招,偏重教学,忽视育人,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更很少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方面投入人力和物力;学生很少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和道听途说;许多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很少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自身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离现实、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状况,也很难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

(三)学生自身素质和家庭因素的影响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极易接受新事物,但他们的年龄、知识构造、分析能力、社会阅历等因素又限制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思想意识产生一些偏差在所难免.这个时期也是他们心理问题最多、叛逆性最强、思想变化最大的时期,自信与自卑、积极与消极、热情与冷漠、乐观与悲观、勇敢与怯懦、进取与退缩、封闭与开放等各种心理相互交织在一起,当他们意满志得、一帆风顺时,积极的心态就占上风,而一旦遭受挫折就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各种心理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家庭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起点,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家长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分强调学习而忽略了孩子道德、心理、人格等方面的教育,更是严重影响了体素质的提高.

(四)网络和传媒的影响

虽然网络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但由于网络上信息良莠混杂,大量的垃圾信息和、暴力、迷信等丑恶内容大肆泛滥,不仅弱化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造成学生是非观念模糊,社会责任感弱化,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另外,目前一些广播、电视、杂志、图书等公共信息传播渠道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经济利益,不惜从片面、偏颇、猎奇的视角,过多宣传炒作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也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变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更使一些学生在观察、了解人生时出现了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由于自身的素质缺陷,网络环境和其他传媒对专科院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观念的冲击,比一般本科院校要更为强烈.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专科院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呈良好的状态,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堪忧的状况,我们社会的各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尤其是专科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特征,努力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以提高专科生的整体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