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N种写法

更新时间:2023-1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236 浏览:90551

2月4日的《新京报》上有则新闻,标题为《第四次群众安全感调查:九成公民认为有安全感》.检测如仅看新闻标题,还真有一种置身“太平盛世”的感觉,可仔细读新闻的内容才晓得,原来对于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是否感觉安全的问题,认为有安全感的九成公民中,选择“基本安全”的竟占近六成.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还有9.16%的公民选择了“不安全”.

暂且不说“基本安全”中究竟含有多少“不安全”的成分,仅仅9.16%的认为“不安全”的公民,其绝对数就在1亿多人.但这1亿多感觉“不安全”的公民,却没能成为新闻采写者关注的重点;相反,仅三成选择“安全”的公民,再加上六成多选择“基本安全”的公民,却被演绎成为“九成公民认为有安全感”的第四次群众安全感调查的正式结果了.检测若新闻采写角度对准那1亿多“没有安全感”的公民,即新闻的表述就成为“有1亿多公民认为没有安全感”了.立足此角度撰写出来的新闻,起码读者从新闻标题中不会立即解读出自己身处“太平盛世”的良好感觉了.也就是说,新闻采写者立足的角度不同,面对同样的新闻素材,却能解读或演绎成不同的新闻主题或含义来,而且有N种这样的角度,就有N种的新闻写法.


的确,仅仅从“第四次群众安全感调查:九成公民认为有安全感”这样的新闻采写角度看,因为1亿多认为“没有安全感”的公民被“忽略”了,又有六成多认为“基本安全”的公民被强行划到了“有安全感”的行列,所以这样写出的新闻的“粉饰”效果就会大大增强.实际上,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六成多认为“基本安全”的公民,说明其对当下的“安全状况”依然是有些顾虑的,再加上近一成认为“不安全”的公民,13亿国人中,竟然就有七成多公民即9亿多国人对眼下的“安全”状况不是没有一点顾虑的.面对这样的安全形势,难道还不值得引起重视吗?还有盲目乐观的必要吗?那么,如此安全状况,何以会与“九成公民认为有安全感”的新闻表述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呢?其间造成的安全印象错位,恐怕主要就应该“归功”于新闻采写者的“采写技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