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素质教育吃香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15 浏览:13393

素质教育本来是一种立体的、极具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教育模式,而如今在某些人眼里它却成了一种摆设,仅仅是用来敷衍上级检查的一个可有可无的项目.改变这种现状似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切实地在中等教育考试和高等教育考试中,增加素质教育的内容,这也是在目前情况下,比较简便有效的办法.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整体的教育水平还不够高,特别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学历社会”的存续时间恐怕还会很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历社会”积极的方面,发挥中、高考的导向作用,逐步加大素质类试题分数,改变谁搞素质教育谁考试吃亏的现状.这样,就可以把素质教育从根本上引导到人人重视的轨道上来.

现在的中、高考试题模式显然还存在重大不足,“死”知识所占比重过大,不利于素质教育地位的认同与巩固,谈不上引导作用.只有加大那些能够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优劣的题量,导向力才能形成.

素质教育最终当然也需要通过考试来检测,那么,这样一来,会不会陷入另一种应试教育呢?不会.因为所增加的考试内容,主要是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只能来源于平时的素质培养,不是从书本中死“啃”出来的,不会加重学生书本知识学习的压力.也就是说,考题不是书本知识的简单累加,而是侧重于检测“死”知识以外的东西,如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联想能力等等.


二、改革目前素质教育单调、僵化的形式.一说到素质教育,有的学校就安排学生上几节劳动课,做做手工,或要求学生帮妈妈做家务,这就算“动手动脑”了.这种教法,学生既提高不了素质,也没有兴趣,纯属浪费时间.

素质教育,是需要策划的.我们常讲,倒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就知识量而言的.教书本知识,老师有了“一桶水”,再加上有教案、有历年的教学经验,教学生一般都游刃有余;但对素质教育的施教者来说,就不光是有无“一桶水”的问题.素质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施教者心中必须要有一泓永远在流淌的活水.第一,“水”不只是“一桶”;第二,它必须是“活水”.简言之,施教者的知识要比教专一课题的老师更广博,并且还要有好的不断更新的施教“点子”.比如学校所在的城市发生了一件恶性暴力事件,就完全可以借此策划出一场讨论会,锻炼学生演说能力,培养学生防范暴力侵害意识等.再如,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除了组织班级之间开展文艺、体育竞赛,可不可以设一个只有求助社会才能解决的难题让学生去“亲身实践”?这就是“活”――“活”的内容,“活”的形式,使教学双方都保持着一种“新鲜度”,教师有,学生有兴趣,看似无定法,而实有其主旨.

没有策划的、照本宣科的素质教育,不仅乏味,而且还会损害素质教育的声誉,增加素质教育推广的难度.学校要把素质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题来研究,不断充填新内容,素质教育才能名副其实,它的效果也才能真正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