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二版)中文版序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868 浏览:70281

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惊人的.总收入从1978年的1440亿美元增加到1997年的8350亿美元.人均收入――分别用1978年的9.56亿人和1997年的12亿人除以中国的总收入――1978年为将近150美元,相比之下1997年为680美元.这意味着平均年增长率高达7.9%

这种增长对中国各方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贫困减少了.根据某种衡量标准,绝对贫困者的人数减少了2亿.中国早就有相当高的识字率,这种识字率又迅速地从八十年代早期的65%提高到1997年的81%.收入增加也反映在健康状况的改善上,例如,预期寿命从62岁提高到70岁,婴儿死亡率下降一半多,从每千个出生婴儿死亡69人减少为32人.

可以通过比较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成就来理解这种成就的重要性.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的增长率――即使在这一世界增长最快的地区中,中国的成就也是突出的.

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对比特别值得注意.印度是世界上的人口第二大国,1978年它的人均GDP为725美元,高于中国的人均收入700美元.(数据为用实际GDP除以各年人口数的类似方法计算得出).过去的20年间这两个国家的增长途径不同,结果中国的人均收入是印度的2倍多.

在1989年之前,俄罗斯一直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中国经济有显著的不同特点.在过去的10年间,俄罗斯遵循一种与中国转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极为不同的政策,努力向市场经济转变,其结果不会是惊人的.在转型的将近10年之后,俄罗斯的人均收入下降了46%,而中国的人均收入增长了79%.

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理解中国的成功:在1978年到1995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为低收入国家总收入增长的2/3,而在这一时期开始时,在这些国家中,中国的GDP只占1/4,人口占40%.

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在中国内部广泛地分享了这种增长:当我们分别衡量同一时期30个省的收入增长时,我们发现,这30个省份中有20个省份的人均收入增长率高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导致这种显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了在未来保持这种增长的势头还需要做些什么呢这些是现在全世界经济学家所提出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中国未来的重要性说明了经济学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良好的经济管理――与好运气相结合――可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健康状况与教育,甚至还可以改善环境;而不良的经济管理――与坏运气相结合――会引起相反的结果.在过去的两年中,原本在30年间增长一直强劲的许多东亚国家遇到了收入大幅度下跌和失业急剧增加的危机.什么原因引起了长达30年的成功之后的这种阴沉的下降趋势呢

尽管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但是本书有助于你理解成功与失败的某些原因.而且,这种理解对帮助我们思考提高中国持续成功的可能性是有益的.

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是共同的,这就像物理学的规律是共同的一样.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着稀缺性,必须作出选择.资源是有限的,把资源用于某一目的就意味着不能把这些资源用于其他目的.

激励是重要的.一般来说,人需要有动力――勤奋工作的动力、投资的动力、储蓄的动力,以及建立为其他人提供就业机会的新企业动力.

制度是重要的.每个社会为了正常运行都必须有规则与制度.如果规则与制度过于严格,就会挫伤创新与创造性.如果规则与制度过于宽松,一些人就会践踏其他人的权利,并引起社会混乱.在认真建立起来的法律规则的环境中,人们可以预见到会出现的情况,也就会相当负责地行事.

本书论述家庭与企业如何作出选择,如何考虑利弊权衡,以及如何使不同行为的成本与收益平衡.本书还论述激励如何发生作用;如何以激励机制来使人们勤奋工作、投资、储蓄、创新,为更广泛的社会利益工作,以及设计不良的激励机制如何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本书还论述了整个社会如何自行组织的各种方法,社会如何创造了各种制度和规则.设计良好的制度与规则会产生一个有生产率的、增长迅速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设计不良的制度和规则会引起停滞,甚至衰退.组织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我们经常惊讶蚁群的运行――每个工蚁如何知道做什么,以及它们如何都为群体的利益而共同工作.但是,在一个现代社会中需要完成的工作远比这个要复杂得多.在像中国这样大的由亿万人组成的社会中,区分责任看来是一件令人生畏的工作――远远超出了任何个人的能力.而且实际情况的确如此.然而,不仅这种任务本身显得极为复杂,而且甚至许多看似简单的任务也十分复杂.以生产铅笔的例子来说:了解如何生产从铅芯到木头到橡皮擦每一个部件的人即使不是没有,也是很少的.铅笔生产出来还要在数量上与消费者所需要的量一致.而且,不是一个人管理这种过程――确切地说,这是生产中所涉及的企业和市场的复杂结合.本书将解释市场和企业如何协同工作,以确保从看似简单到极为复杂的经济工作得以完成.

然而,尽管基本经济学规律是普遍的,但是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制度,并以自己的方式迎接反映着一国独特历史与文化的经济挑战.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式,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我们将探讨它的特点,并努力解释它举世瞩目的成功,以及它所面临的问题和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请关注《经济学》第二版一书

这是惟一一本反映了最近20多年来经济思想革命的教科书.此书第一版中文版自1997年出版后,风靡全国,产生很大影响,作为经济学革命的一位领袖人物,斯蒂格利茨把微观经济学从传统的“超市场”的栖息地引入了现实的不完全市场之中.他摆脱传统模式,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微观和宏观经济学最完美的统一.在反复的教学和接收了千百万名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之后,斯蒂格利茨在新版中重整《经济学》的构架,插入数百例“政策”、“经济学应用”和“焦点镜头”,活泼而有趣味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展现了经济学和经济生活交相映照的一幅精彩画面.与第二版中文本一同上市的还将有学习指导和习题集.通过演练题,对读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将会大有助益.作为一位极为关注现实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新版《经济学》中对世界与美国经济事件新进展的分析会使我们对许多问题有新的认识.斯蒂格利茨也是一位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直十分关注中国经济问题,特意为新版中文版写了有关中国经济改革的一章,探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考察中国改革的过程,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第二步改革”所要进行的工作.斯蒂格利茨还把近两年来以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身份对东亚危机所作的深入研究介绍给中国读者,并据此中肯地提出中国应该从中汲取的教训.


本刊刊登《经济学》(第二版)中文版序(有删节),希望引起读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