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03 浏览:129761

少儿美术教育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只站在自身的立场,缺少对儿童绘画程度进阶和心理发育的科学认识,导致学生学画过程规矩化,思维方式程式化,作画模式成人化,绘画作品现实化.笔者认为,少儿美术应强调孩子心灵感悟之窗毫无顾忌地敞开,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和玩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创新意识和表现意识,不必担心其表现技法稚拙.

少儿美术作为一种开发儿童智力,挖掘儿童内在潜能,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青睐和社会各阶层的重视.但由于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让孩子学习很多画种,美术教师拔苗助长,以成人的技术标准来衡量学生绘画水平,教学定位过高,使儿童对绘画产生惧怕的心理,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少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一、学画过程规矩化

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说无论学什么做什么,没有规矩是不可以的.但在我看来,这句话不适合现代的美术教育,更不适合少儿美术教育,这里的规矩指的是上课要安静,不许乱动,画画要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这些规矩是传统的美术教育方法,然而却成为现代少儿美术教育的枷锁.教师在教学中应认识到这些传统美术教育方法对孩子不一定有用,同时也要考虑到思维观念的变化,陈旧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少儿美术的发展.


我曾经观摹了一场美术课,课题是“动物歌舞会”,课上学生在教师的调教下,雅雀无声,老师说一句答一句,说两句不敢答三句.在绘画步骤上更是“严格”,老师先后画出松鼠吹笛子,小猪在跳舞,大象在唱歌,小白兔在弹琴,并对动物形态特征和颜色作了一种模式的束缚,如大象要比小猪大,小猪颜色要用肉色的等等,接下来孩子像搬家一样把黑板上所谓“严格”的画法搬到了自己的画面,机械地摹仿,老师在学生周围来回巡视,看谁画得不象,颜色不对就指出并更正,这样的“严格”和“规矩”完全束缚了孩子的奇思妙想和天真想象,使作品缺乏儿童的情感表现.笔者认为,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大象跳舞,小猪为什么就不能比大象大,小猪的颜色为什么就不能是红色的.教师在少儿美术教学课堂上,应尊重儿童自发的绘画表现和儿童美术知觉的复杂性,让孩子们随心所欲,率真表现,大胆联想,无拘束地表达,让美术带给他们最大的快乐.可以说,少儿美术是无“怎样入门”的,更无“入门后”的循规蹈矩.我希望孩子在学画中享受快乐,而不是成名成家.

二、思维方式程式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中众多事物的概括和升华,可现实中存在的教条主义,严重泯灭了孩子的纯真童心.固定的思维方式,程式化的观察方法,如:外面一些民间中国画爱好者,凭着自己一点点的传统功底和在当地的知名度,也办起培训班,教孩子水墨画,不但题材比较单一,技法和形态也相当程式化.有的专画牡丹,题词是“国色天香”、“牡丹富贵”、“百花争艳”,小小年纪便显得老气横秋,并给学生一个绘画公式,刚开的牡丹要加几只蜜蜂和蝴蝶,左边花大右边的花要小,左边两朵花右边一朵,还要有花苞相伴.儿童的创造性被传统的程式束缚得喘不过气,为了孩子成才,老师写了一大堆的中国画书籍,如齐白石、徐悲鸿、吴昌硕等,给孩子定了学习目标,表面上孩子学得有模有样,可内在却没吃透多少,甚至不知所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个性,在水墨画上大胆去创新,西瓜、苹果、香蕉可以放在白云上,一张纸上只画一只很大的七星瓢虫,大胆玩水墨、色彩,没有程式化,会有意想不到的水墨效果.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生绘画时,往往要求他们以固定的颜色、固定的方式、固定的技法作画,如太阳是红色的,它的光芒是的;小草小树是绿色的,树干是褐色的;天空是蓝色的,云朵是白色的.其实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丰富多彩的,过分程式化,只会抹杀了儿童的童真童趣,失去了少儿美术存在的真正意义.他们可以想象千奇百怪的东西,在孩子的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是天真浪漫,充满童话色彩,他们可以和太阳手拉手,一棵树上结不只是一种水果,可以长满了苹果、香蕉、西瓜、草莓等.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并加以鼓励,少些约束和程式,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他们的童真童趣

三、作画模式成人化

毕加索说:“儿童是印象派大师的先导,学会像一个六岁孩子一样画画,用了我一生的时间”.很多教师和家长喜欢以成人化的标准评价儿童画,如:线画不够准确,着色不够整洁,形体不够标准等.少儿美术是儿童自我表现能力的体现,更反映着儿童本身内在的心理情感,认识的经验,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少儿美术的发展要求成人的关注,需要成人的帮助,但成人化不是对少儿美术评价的标准.

从生理和心理上分析,成年人心理成熟,理性思维丰富,画技成熟,控制能力强,技法完善.而儿童思想单纯,感性思维比较突出,画法自由浪漫,毫无约束,色彩极为丰富.我曾经见过我的一位学生把人物的脸画得五颜六色,我就问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他说因为脸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和太阳光照射,环境和太阳光是五颜六色的.孩子有自己的审美观点,他认为颜色是最吸引他们的,所以就画到人脸上.在造型上孩子更敢于大胆的夸张,如:鱼长着翅膀也会像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房子也可以长着手臂,人可以和白云、星星跳舞,还可以和外星人、机器人、拟人化的小动物在一起玩游戏等.在这些创作题材上,儿童善于表现成人所不易注意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现实和理想的结合,带有很强的想象空间,在这些画面上我们看到了儿童心灵深处的世界以及对探索未来神秘气息的热情.

笔者认为,我们要客观评价儿童画,只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构图饱满、颜色丰富协调,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感受就是好作品.

四、绘画作品现实化

现实生活给予我们绘画体裁,给了我们创作灵感.而我们的绘画作品要超越现实生活,因为它是现实生活的中另一面的写照,而不是生活的照相机,只有记录性没有艺术性.往往有些家长,每当看到一幅想象力极为丰富的美术作品,就会认为,这画的是什么,什么都不像,哪里有这样画东西的等等,简单以像和不像、现实和不现实,来定位作品的好坏,那是培养摹仿师,而不是培养独立思维,敢于创新的人才.记得有些教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画上一幅完整的作品或分发许多现实生活的图片,接下来孩子要做的就是摹仿老师范画的造型、颜色、构图,没有改变地抄了下来,并且家长要求孩子的作品,必须跟老师的范画一模一样.虽然孩子们一幅作品看似很完整、很优秀,家长看了也很满意,可老师有没有想到自已的学生已经沉浸在了现实化的误区里了,有没有想到孩子暑检测顶着大热天来培训,还不如在家吹着空调写本绘画范本学习.教师这种偏见的作法太注重现实而限制了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感情流露,并意味着让儿童放弃自我创造意识,压抑了儿童自我表现的进取精神.

我们要保证孩子的作品少一些现实化,就要强调孩子作品的创新思想和构思理念.通常我都是在一个主题范围内启发自己的学生,飞机可以在海底飞行,汽车可以在海面行驶,小朋友们可以在云朵里捉迷藏、可以和太阳公公打,海底世界有很多美人鱼,我们的房子可以是用鞋子做的,也可以把房子建在树上,可想而知,这些充满梦幻的不现实的想象都是难能可贵的,我们要鼓励和表扬学生在画面上创造另外一个世界.许多教师反映,爱幻想的学生,一般都思想活跃、思路开阔、逻辑性和写作能力强.而那些只会严谨摹仿、追求现实和不动脑子的学生,思维反应迟钝,绘画落笔胆子小,功课也相对不好.所以我们应当要求学生,现实生活是你创作的依据,但不要完全去描写,我们要描绘的另一个世界,那是平时看不到、摸不到的.

综上所述,当今的少儿美术教育应当从孩子心理角度去分析怎样开发孩子的形象思维、创造思维和情感思维,正确认识孩子的发展规律及特点,而不是用条条框框去限制孩子的绘画自由.我们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年龄阶段与学习方向,尊重孩子对美的创造,给他们正确的引导,让画画融入孩子的心里,陪伴他们度过美好的童年.

(作者简介:郑骏寒(1983-),男,福建莆田人,就职于莆田市青少年宫,研究方向: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