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722 浏览:123349

摘 要:主要探讨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

关 键 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是高等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大学生走进大学校门后的第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和思想品德课,是“05方案”开始后第一门走进大学生课堂的课程.从其渊源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98方案”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联姻”而成的一门新课.从课程的内容上看,它并不是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大“拼盘”,而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面对这门新课,如何提高其教学实效性,使其成为“让学生真心欢迎,终身受益”的课,是每一位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目的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怎么写作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目的是有层次性的,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储备优秀而杰出的人才.从大学生个体发展角度看,长远的目的是个体能很好的完成社会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能成为自由发展的人并拥有和谐的人生,近期的目的是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身心健康、顺利完成学业.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必须要做到两个转变.

第一,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

教材体系是由教材编写者设计、构建的通过教学大纲、教材等来体现的理论体系,它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和理论性特点,教学体系是由教师设计、构建的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蓝本而形成的课程教案体系,它具有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因此,在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过程中,必须在遵循和依据教材体系的前提下,吃透、吃准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只有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学生的接受状况,灵活地讲解教材,将教材内容主体化、情景化、信息化,开拓和发展教学内容,只有真正吃透新教材的基本精神,才能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时恰到好处地将实际问题融入其中,使教学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也只有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好教材内在逻辑体系,吃准吃透教材基本精神之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才能落到实处.

第二,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是以教师为中心,由于教师在知识经验方面的优势,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独立、自主、自治的主体作用被忽视.“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是一名“向导和指导者”、“学习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能力,而非理论知识的识记.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体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正确的思想导向和特殊的育人功能,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培养和训练大学生学习、观察、思考、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讲解各章内容的时候,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切入,做到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围绕学生成长的需要,立足于激励学生自身成长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学方式的这一转变,真正达到教学相长,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康德乌申斯基曾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可见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人格魅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教师应该做到:

第一,德高为师,身正为师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现为教师完美的人格.完美的教师人格不仅能使教师的教育境界达到“不教而教”的状态,而且可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能把握无法物化在书中的人生哲理,从而对学习、生活工作以及整个人生都产生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深层的把握,激发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向往,对不完满现实的超越,可见学校教育不是用物质工具去教育人,而是主要依靠教师的思想、学识、言行和教师自身道德的、人格的力量来影响受教育者,教师是学生的“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体现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关心和尊重学生,教师对教学内容要真信、真懂,对学生要真爱,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要真实、真诚,发自内心,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大学生是敏感的,他们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有着特殊的期望和信赖,教师微小的高尚行为,都会使他们由衷地感到欣喜和激动,而教师身上的每一点瑕疵,也会使他们感到惊讶和失望.所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除此之外课教师还应该从内在的人品、情操和心理品质,外在的仪表、语言和举止风度等方面提升自己,成为受学生敬仰爱戴的人师.

第二,学高为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课程,教师的学识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教师从业的必要条件,更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的结合力,能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与时俱进,及时吸收、存储学科前沿的科学知识与研究成果.

教师要不断充实和完善知识结构,注重自我发展和自身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教学艺术,在教学中自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综合运用心理学、学、教育学、美学等知识.不仅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深刻理论内涵,熟练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和内容,而且要加强对马列经典著作、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第三,技高为师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师是艺术家,作为“艺术家”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有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是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

其次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技能.能够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育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再次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凝练师艺,升华师技.

总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型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之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而来.”2所以,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三、科学的教学方法、手段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学方法承担着将预期的教学目的变成现实教学结果的相似度检测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对教学方法选择及其运用得当与否所决定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所言:“求知兴趣的首要源泉和头一颗火星,包含在教师对课堂讲解的材料、对被分析的事实所采取的处理和方法中”.

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而言,教学方法的使用应该有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在使用传统讲解方法的同时,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的特点,应主要采取:

第一,互动式、启发式教学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的特点特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要善用多种教学方式,力求生动活泼,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要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良性的师生互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综合运用讲授、研讨、辩论、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心理测试、个别辅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师生间的多向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完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并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设置一些问题,启迪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想法.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促进学生道德法律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二,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我们突破课时和经费的限制,在教学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引入将有利于学生行为的良性培养,实践课内容有:专题讲座,讨论、辩论,针对教材中历史性较强又具有现实意义内容,利用影视再现后再讨论,针对现实性、实践性较强、学生可以操作的内容,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直接参与等形式完成,外请专家讲座,开展“警钟长鸣”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法制宣传、有犯人现身说法等.事实证明,思想道德教育只有走进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走进社会,才能真正收到实效.使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真正将知与行统一起来.

第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文、图、声、像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直观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的接受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全程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影像资料、Web课件等,不仅有利于教师讲深讲透,加强师生的交流,而且延伸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思维更加活跃,对理论的理解更容易深入,摆脱过去空洞、抽象、枯燥无味的局面,增加了知识的科学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进行探索,以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成为大学生终生受益的课.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