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欧洲大学的历史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738 浏览:155125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大学的发展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和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所进行的一系列大学教育的改革、大学机构的急速扩张,非但未能使大学教育真正满足社会的需要,反倒使大学自身陷入功能冲突的困境.大学的发展向何处去?大学教育当前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真正有效地解决大学所面临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欧洲大学校长常设会议(原简称CRE,现简称EUA)从1982年开始,组织欧洲各国和美国有关学科的专家开展合作研究,重点探讨大学的起源,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这项合作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编写四卷本的教育史学巨著《欧洲大学史》.该丛书自20世纪九十年始陆续在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近期将推出第四卷.从这项研究工作的时间跨度上就可以看出,大学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由此,我们联想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有关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全面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截止到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本专科当年招生560万余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我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大学的管理与内部机制问题,大学的规模与学生的教育质量问题,大学的专业设置与学生的就业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大学所面临的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众所周知,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制度并非直接发源于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而是从西方移植而来的.虽然我国的大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兼容并蓄,已是具有一定中国特色的大学,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从探讨欧洲大学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吸收到适合我国大学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加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斌贤教授的极力推荐,河北大学出版社果断引进了《欧洲大学史》丛书.使得我们有机会跟随教育史学者,去追寻世界各国现代大学的源头――欧洲大学的发展之路,从而反思我们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该丛书的编撰工作是由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作者共同合作进行的,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虽然这套丛书主要阐述的是欧洲大学不同历史时期所教授的课程内容,但是它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在不同条件、不同思想和不同价值观的背景下,大学所扮演的角色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自欧洲各国和美国的50多名教育史学家,对欧洲的学术机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涉及教师、学生、毕业生、课程、财政,以及与权力当局的关系问题.该丛书各卷先是对欧洲广义的学术训练进行综述,然后分析所研究时期大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目的不是通过罗列每个大学的编年史来进行历史资料汇编,而是研究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教育机构,它同时也是一个学术机构、社会机构,大学承担着多重社会功能.所以,大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现实问题,又是一个历史问题.单从这个角度讲,如果不对大学的历史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我们很难会真正理解大学的本质,更难以做出正确的、科学的改革决策.

综上所述,这套教育史巨著的出版,一定会给我国教育史学界的研究工作者和从事高等教育实践的工作者带来重要的启发和有益的帮助,从而推动我国教育史研究工作的发展和促进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工作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