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招生考试公平的忧思与求索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129 浏览:155132

【摘 要】研究生招生考试不仅仅是一场重要的教育考试,而且同样具有社会考试的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研究生招生考试不仅可以实现为国家培养一批具有高质量、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而且可以有效地平衡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 键 词】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平;忧思;求索

一、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平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在形式、内容、录取等方面都存在不公平的问题.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主要实行统一考试和自主招生考试两种形式,两种形式的考试是由初试和复试两部分组成.复试与其说是在挑选人才,不如说是在走过场.徐震曾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视人情与关系的社会中,如果没有硬性指标,往往会受到权利和金钱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权钱交易、暗箱操作等行为.[1]就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复试形式来看,基本没有任何硬性指标规制复试的公平.复试虽然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实质的合理性就无从考察了.此外,就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内容而言也存在不公平之处,主要表现在院校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公平.我们认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高校在招生考试中的内容设置应有所不同,然而现今为了追求考试的统一性和高效性,完全忽视了考试的多元化和公平性,这势必会影响到研究生招生的质量和和谐发展.在录取过程中这种不公平性表现的是最明显的,随着重“学校历”之风[2]愈演愈浓,在研究生录取过程中,大部分院校首先看考生的第一校历,即本科校历.如果考生的第一校历是“211”、“985”高校的毕业生,那么在录取中这部分考生将首先被考虑,而对于那些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而言,即使初试成绩很高,也有可能在录取中被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所取代.


二、影响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平的因素分析

(一)现行的考试制度与考试形式.教育作为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产业,是实现国家强大、富裕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教育在我国的重要地位.教育部作为我国计划经济的最后一道堡垒,其考试制度与考试形式基本由教育部统一制定和安排,完全脱离市场需求、脱离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这就致使研究生招生考试在形式中追求统一,忽略多元考核,在内容上忽视分类制定,合理定位.在录取中,没有基本的指标规制,任由权钱交易、暗箱操作行为的发生.这种现象在像教育这种计划部门中尤为严重.因此,计划学术绝不可能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公平发展.

(二)“学校历”和“择校风”现象的出现.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和教育的高速发展,虽然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仍然处于精英教育阶段,但相比过去,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在不断扩大.这就导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人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学校的入口和市场的出口不相适应.从而导致竞争的重心上移,开始从注重学历到重视“学校历”的争夺.而优质的大学永远是社会中最稀缺的资源,不然就不可能是优质大学了.这种“学校历”之风的出现引起大学与大学之间的竞争,与其说是大学之间的竞争,不如说是社会地位,社会层次的竞争.研究生培养的是社会的顶尖人才,注重效率即合情又合理.因此,为了追求效率,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就被忽略.再者“择校风”的出现,学生和家长对于好大学的认可和追求,是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向往和非理性竞争.[3]这种“学校历”和“择校风”现象的出现都是加速研究生招生公平与效率矛盾持续升温的重要因素.

三、求索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平的策略分析

(一)注重考试制度与考试形式的科学性.一项考试制度或考试形式要想真正实现科学性,就必须保证其在形式上合理与实质上合理的有效统一.就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与形式来看还存在一些形式与实质的不合理性.这也是导致研究生招生考试中面临公平忧思的重要因素.如何才能有效地规制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与考试形式的实质科学性和合理性呢?这就需要加强对现今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进行监督和重构,要把教育的大门向更多的群体和部门开放,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育的规划和发展过程中,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保证考试的统一与多样的有效平衡,要把考生、学校与教育部这三者利益有效权衡,尤其是在复试环节,要有合理的硬性指标规制复试工作的公平有效开展.

(二)向才能开放,确保机会平等.罗尔斯在《正义论》中阐述了“两个正义原则”,第二个原则的第一部分就说明了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罗尔斯认为“使各种地位不仅要在一种形式的意义上开放,而且应使所有人都有一平等的机会到达它们,具体地说,检测定有一种自然禀赋的分配,那些处在才干和能力的同一水平上、有着使用它们的同样愿望的人,应当有同样的成功背景,不管他们在社会中的最初地位是什么.[4]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作为一项面向所有想学习、想成功的人开放的考试制度,那么仅仅在形式上确保公平、公正,对实现更多人受益还是无用的,必须要确保所有的人有相同的机会进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上的公平,从而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价值.这就需要,研究生招生过程中要奉行“唯才是举”,而不是“唯校历、唯地位是举”.

四、反思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平出现的忧思

在研究生招考过程中出现招考公平的忧思,是多重事实复合的结果.因此,这种复合结果产生的影响也不是单一的.就像亨利汉斯曼说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绝大多数产品和怎么写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是一种“连带产品”(associativegood)[5]这就充分说明,在研究生招考中出现的不公平会产生一连串的磁效应,而这种磁效应影响的不仅仅是研究生招生本身的公平、同样也会反作用于研究生培养,整个学校的声誉还有社会的公平上来.研究生招考中出现的不公平,其实与罗尔斯所提出的不完善的程序正义――有标准,无程序是有很大关联的.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已取得长足进步,各种制度、各种规范已趋于完善,但是由于在实际运行中,没有严格执行标准,而被各种“功利主义”驱使,致使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出现各种博弈,情与理的博弈,公平与效率的博弈,尤其是公平忧思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到招生的不公平,同样会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社会的和谐.

研究生招生考试目的是为研究生培养筛选出“好种子”,但是我们所筛选的“好种子”只有在适合的土壤、公平的环境中才能结出更大更好的果实.因此,在研究生招考过程中必须重视研究生招考的公平性,有效地权衡研究生招考过程中的情与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确保研究生招考过程的公平.尤其是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内高校如何提升自身的信誉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柏拉图认为,每个人的品质不是受现实身份决定的,而现实身份只是其努力的结果.因此,作为招生单位必须明确一点:最理想的人应该是最适合学校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徐震.浅析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轻工教育,2007(专刊):106-107.

[2]刘海峰.从重学历到重“学校历”并非偶然[N].中国教育报,2009-7-13.

[3]钟秉林.高等教育的时代任务:提高质量促进公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8(08).

[4](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72-73.

[5]亨利.汉斯曼.王菊,译.具有连带产品属性的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