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72 浏览:19458

初中生物教材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教材中充满了问题、观察、实验、探究、讨论和信息浏览的任务,如何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根据生物教材的特点,使初中生物课堂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交流合作为形式,让初中生物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思维的交融,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走向高效的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探索的重要课题.我初步探索了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五环节范式”,即: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探究、信息阅读、反馈评价.

下面以五个环节中的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探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1、问题呈现:问题呈现就是教师通过某种方式和情景引出文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问题提出应重点呈现学生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炼问题,学会归纳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案例1七年级《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生物课上,我首先出示了这样一份问题表格:

这些问题主要根据学生学习生物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设计的,符合学生生物课上探究规律.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问题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以让学生寻找解决的办法.问题1让学生学会了制作临时装片;问题2让学生画出了细胞结构图;问题3让学生明白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与不同;问题4让学生知道了细胞核的作用;问题5让学生初步明白了DNA的主要作用.


通过问题呈现,学生找到了学习生物的路径,把握了生物的知识,激活了课堂的活力.

2、对话交流:教育本质是一种交往,一种对话.课堂上,应让教师与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对话,使问题解决逐步引向深入.“对话交流”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捷径和平台.教师要从合理营造对话环境,有效构建对话关系,有序组织对话交流,及时进行归纳整合,让问题进一步凸现和明了,使对话层层深入,实现对话效益最优化.

案例2七年级《植物体的组成》

生物课本P25页有一个讨论题:通过观察,你发现叶片是由哪几种组织构成的?每种组织的功能一样吗?

在观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看法,接着我们师生展开了如下对话:

师:如果一棵树的树皮被剥了,这棵树能活吗?

生:不能活了.

师:你有什么依据吗?

生:树皮是植物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它的作用就是保护、控制植物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停止了这种保护和物质交换,树的生命就会衰竭,最后死亡.

师:真聪明.

这种对话,跳跃了书本情景,又切合了书本原理,在更高层次上显现了学生的理解,在实际情景里,体现了学生生物基本知识的运用.这种对话视角独特,让学生品尝了生物学习的价值.

3、情境探究:在高效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情境刺激,引起学生对这一情景的好奇,充满探究的,教师要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的刺激,如:语言刺激、媒体刺激、演示刺激、情境刺激、情感刺激等,强化学生的观察、探究,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心理.情境刺激时,一是要“适时性刺激”;二是要“针对性刺激”.

案例3:七年级《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生物课上,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放映草履虫的活动形态,让学生对草履虫有鲜明的直觉认识,然后播映草履虫的结构模式图,让学生对其生物体有清晰的认识.接着我问学生一个问题: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会作出反应吗?

学生不约而同地说:会有反应.我马上追问:你怎么知道?学生:刺激它一下不就知道了吗?“很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我肯定了他们的主意.

“那我们怎么来证实呢?”接着我告诉学生要科学验证一个想法需要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从而保证验证的科学性.我设计了下面的探究计划:

通过这样探究活动,学生掌握了科学实验得方法,知道了实验计划的步骤,从而让学生形成严谨的探究习惯,这也真是我们生物学习中应该具备的一种科学素养.生物课堂的“五环节范式”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包含与相互融合的关系.其中,“探究、观察、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五环节范式”是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一个范式,它是基于生物教材的特点而设计和实践的,这一范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