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

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26 浏览:18953

【摘 要】要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根据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特点和影响其因素,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改革思政教育方式和方法,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和注重人文关怀生活化,通过这些措施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关 键 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指接受主体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作用影响下通过某些相似度检测对思想观点、理论主张的理解和吸纳,并内化为接受主体品德思想并外化为品德行为,形成有利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态度、情感、理想、价值观和荣辱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主要在于接受者,接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决定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现状

我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富于探索精神,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轨时期,各种制度还不完善,利益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文化的多元化都给即将踏入社会的高职学生造成了冲击和影响:一方面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社会竞争意识增强,有利于他们更好融入社会;另一方面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英雄主义等思想冲击着他们,特别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高职学生的思想和心态越来越复杂.现实问题、心态问题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几种不同形式的接受现象.

(一)不接受.根据调查,此部分学生占到7%.不接受是指大学生对正面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持否定态度,甚至带有敌视情绪.在他们的思想中根本不认同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从心里就不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检测意接受.根据调查,此部分学生占到12%.检测意接受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表面上迫于某些原因敷衍接受,而实际上心里根本就不承认,口是心非,更不会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三)表里不一的接受.根据调查,此部分学生占到26%.这种情况是高职学生明白这些道理,懂得这些理论,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却没有把这些思想和理论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完全接受.此部分学生还是占多数的.绝大多数高职生不仅能够在心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可以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觉履行.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的特点

(一)社会性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受到一定社会环境的制约,需要高职学生与社会进行互动才能完成.高职学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表面的也有隐形的.这些社会环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正或反影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二)多样性

由于高职学生个体在知、情、信、行方面具有差异性,接受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不同,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就有相对独立性.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由此要因人、因地、因时、因事而进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就会出现多样性的特点,在动态中发展.

(三)实践性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接受主体、接受客体、接受媒介、接受环境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进行的.实践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高职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体会教育者对其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把思想、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把思想和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巩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成果.

(四)反复性

高职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其思想品德和理论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高职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他们从认知到理解到内化到实践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同时随着他们内心在矛盾中不断冲突,使思想政治教育从量到质的转变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影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凡是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有关的并对其发生影响的外部因素,都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环境.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环境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也包括学校、家庭环境.人不能脱离环境而生活,人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轨时期,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在主要方面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具有导向性作用,决定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社会系统有其价值导向和价值选择,这些价值借助于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的力量,形成强大的作用场,不仅影响人们的接受图式、接受能力的形成,而且制约着人们的接受活动.同时民族意识、阶级意识和意识形态都对高职学生施加影响,让高职学生在自觉中受到感染.但现在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因素等都无时无地不在冲击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社会矛盾、就业压力等也影响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这些造成了高职学生的浮躁与“早熟”,自傲与自卑等心态.

学校和家庭环境也是影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境,接受主体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接受了系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思想品德.一所高职院校校风、学风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效果.长期以来,在高校存在着“授业”不“解惑”,“授业”不“传道”,“教书”不“育人”等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也多是停留在“填鸭式”的灌输方式和趋于行政化的管理,缺乏人本化的怎么写作与关怀,缺乏生动的方式与方法,这都使受教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难以做到真正接受,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家庭环境不仅影响到子女的个性发展,而且影响到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家庭既是子女的物质基础,也是子女的精神支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定文化的传承源头.现在离异家庭和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使青少年在心理上缺失了安全感、责任感、依恋感和归宿感,这样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就急剧减弱,因为家庭环境在自觉和不自觉过程中成为接受主体的基础,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二)高职教育者自身因素

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高度重视施教者的人格品质对其施教效果的重要性.可以说,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良好形象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高职生在思想接受活动中,往往会对教师的可亲可信的感情转移到对其所教育传播的思想的可信可接受的认定上.一般说来,高职生在受教活动中,总是要认真审视教师的形象,并从中决定自己的受、拒态度.高职生往往以教师的行为接受参照,其言行是否一致,内外是否如一,都会影响高职生的思想接受效果,如果言行一致,他们会作可接受性解读,从而产生接受欲;如果言行不一致,否则他们会徒生反感.高职生还以教师的态度为接受写照,教师如果高高在上,就会拉开与高职生的距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如果把高职生当朋友、子女和弟妹看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就会拉近与高职生的距离,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教育者的教育方式来说,教育者不同的教育方式,必然带来学生不同的接受方式和接受效果.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灌输,高职生的接受效果是比较差的;而教育者和学生双向交流和沟通,则接受效果就比较好.

(三)高职学生自身因素

高职学生来源比较复杂,既有普高学生,也有职高、中专、技校学生,还有3+2直上生,这样就导致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程度不同.第一,个人需要不同.如果教育内容符合受高职学生的需求,使他们获得感兴趣的新知识、新经验、新观点,就比较容易引起注意和接受,需要越强,接受越迫切.反之,则不易产生注意和接受.第二,身心状态不同.当他们身心愉快、精力充沛时,注意力能持久稳定,易于接受;当他们身心疲惫、焦虑紧张时,注意力不稳定,难于接受.第三,既有观念不同.接受过程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过程,人们的天赋、经历和个人文化修养千差万别,不同的接受者对教育内容的意义理解、领会因此不同.同时,人们的接受也是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的,主体在进行接受时,总是在根据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对外部信息进行反映、理解、比较、鉴别、选择、摄取,并与主体原有的思想观念体系融为一体.第四,认知协调不同.他们习惯于接受和他们既有的观点、态度相一致的内容,这就是认知一致.即他们习惯于维护自己观念态度的协调一致性,并有意无意地避免接受与之相左的讯息.当教育观点和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意识体系一致时,易于接受.即使有一定矛盾、但不至于冲击原有的认知结构时,也较易于接受.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因素

在教学内容上,现在高职思想政治课主要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其课本与本科教材一致.教材理论性较强,知识点较多,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内容过于复杂.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视为简单的知识传授,忽略了内在的精神要求,教学只是为了完成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师单向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方式,讲课过程中还是以教师在讲台上一个人说教为主,很少和学生有互动.教学内容同样是照本宣科,完全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讲课,严重脱离实际的社会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没有用,缺乏学习积极性,形成教学过程的恶性循环.

四、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提高教育者的人格感召力

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师风师德.以榜样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育学生.除了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丰富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还应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不同背景的高职生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工作的适应性.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受双方要注意情感的交流和互动,做到教育者要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同时,高职生如果对教育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认同感,在感情上接受教育者,则会主动接受教育信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者的道德修养、理论知识、业务能力等一系列因素会对高职生形成强大的人格魅力,由他们对教育者的情感认同转移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促进他们由认知到行为的转化.

(二)选择合理内容,改善教学方式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应做到:第一,科学的教育内容.要准确科学地向高职学生讲解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因为科学透彻的教育内容具有巨大的逻辑力量和现实力量,能够以理服人,直达人心.第二,现实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与时代相结合,与国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高职学生才会相信和接受.根据对高职院校调查显示:31.4%的教师和52.7%的学生认为,公共理论课教师对教科书中的观点持“半信半疑”态度;而认为公共理论课教师完全相信书中观点的比例仅为23.0%和36.7%.这可以作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如人意的一个注脚.教师表达的是自己都不相信的观点,学生完全有理由拒绝接受.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研究,确定恰当的有生命力的教育内容,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当务之急.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第一,灵活审美的教育方法.善于将教育信息审美化和形象化,注意教育活动的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结合,使受教者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教育.要把现代手段用好,声音和图像更能吸引受众,利用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传播信息更形象、更丰富、更能感染人.第二,重视活动状态.接受过程是接受主体与接受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这种活动包含着认识和实践两种活动过程.实践表明,活动为人们提供了客观情境或经历,可以加深对教育要求的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提供现实基础.受教育者因遇重大事件受刺激而茅塞顿开或翻然醒悟的现象便是这种作用的体现.如,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符合学生兴趣和需要的校园文体活动、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等,对广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针对高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针对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诉求和实际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通过建设新载体,拓展新渠道,运用新方法,切实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

(三)把握高职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进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考虑我们的教育对象,必须了解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否则根本起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是我们国家,党和政府的需要,也是受教育者的需要,是受教育者完成社会化的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高职学生都有向善的需要,进步的需要,提高思想境界的需要,都有做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成功人士的良好愿望.这就是我们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我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前提.其次,还必须了解高职生的心理思想状况,知道他们想什么怎么想,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有效性,关键在施教的过程中重视高职生的接受特点,教育内容要贴近社会学生实际.大道理与实际结合,准确把握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大学生内在需求.同时,还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寻找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除此之外,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和和谐统一,创造良好的接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