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270 浏览:155639

【摘 要】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又是人才的直接培养者,在教学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奉献教师的一片爱心,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 键 词】创新精神;教材;创新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深化,与时代相适应,现代教育呼唤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很显然,现代的人才观和过去相比有更严格、更进步的要求.那么,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又是人才的直接培养者,在教学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奉献教师的一片爱心,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一个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和贯彻怎样的教学原则,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孩子的发展前途和国家人才的质量高低.客观现实要求教师在新时期更新教育观念,明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目标.现就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在创新教育中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创新氛围,给以创新时间,教给创新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感到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是完全自由的,确实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激活他们的脑细胞,使他们的创新潜能被充分的开发.同时,给以一定的创新时间,这样,他们就可以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质疑问难,操作,观察,做练习等.而最重要的莫过于教给创新方法了,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方法是能力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探索,演练,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方法.例如当学生在发问、质疑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以示教师对他提出的问题很重视,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很远或提不到要害之处,此时教师要鼓励敢于提问题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引导,从而保护每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加倍关注,要让他们感受成功并树立自信,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持课堂阵地,加大创新力度.

(一)进行教材的再创造.

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启智,培养能力的载体,我们的教学既要忠实于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并要结合教材内容的展现给学生设置问题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制造悬念让他们去探究,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去发展,去竞争,去创造.

(二)进行教法的再改革.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学创新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步骤无处不蕴藏着可点燃的创造火种,只要我们勇做创新之人,少一点“匠气”,多一点“灵气”,就能用“教”的创新火种引燃“学”的创新火焰.

1.巧设导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言是否生动、直观、有趣,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导言应该富有情趣,富有吸引力,它可以使学生主动、迅速地进入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主动迅速地进入教学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因此,我们要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恰当、生动、直观、有趣地设置导言,把学生引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为探究新知作好孕伏.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时,设计这样一个导语:一上课,教师拿一个闹钟,对同学们说:“听!是谁在催我们起床?”这时,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就连平时最好动的学生也目不转睛地看着教师的一举一动.这时,教师将闹钟开关开开,闹钟就发出了“快起床呀!快起床呀!”的闹铃声,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教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接着说:“我们工作,学习都有时间,你们愿做时间的小主人吗?”学生齐答:“愿意!”这时教师引入新课.这样安排导语,能激起学生“做时间的小主人”的强烈渴盼,为探究新知识创设了心理上的最佳状态.

2.循循善诱,精心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精心设问,既能导思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适应学生的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议,使他们产生探求知识发展过程的强烈的心理渴求及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

如在教学《最大公因数》时,我这样启发提问“‘公’是什么意思?最少几个才能称为公有的?你认为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通过一连串的设问,学生自己能总结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使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动手操作,诱发创新

皮亚杰说过:“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数学知识产生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具有培养人们创新思维活动独特的优越性.因此,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动手操作活动有: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摆一摆等.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胜心强等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操作,独立思考、引起联想,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多层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个个参与、人人动手的操作活动,有利的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例如,二年级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之后,为了让学生对角、直角的概念更好的掌握,教是可以让学生动手摆、动脑想,师说:“请同学们用学具袋中的小棒摆一个三角形,看它有几个角?用了几根小棒?”学生很快摆出,并说出摆的三角形有三个角,用了三根小棒.师又说:“请同学们摆出两个三角形,看这两个三角形共有几个角?最少用几根小棒?”大部分学生很快摆出了两个独立的三角形,并说出共有六个角,用了六根小棒.教师追问:“这种摆法用小棒最少吗?请同学们再摆摆看.”学生又沉入了用小棒摆两个三角形的活动中,很快大部分摆出了所要求得图形.老师表扬了这种摆法的同学肯动脑善于思考.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动手操作,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探索,参与了获得知识全过程,学的积极主动,满足了学生好动的需要,使他们尝到了探究知识的乐趣,进而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4.鼓励质疑问难,保持创新积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使学生疑中生奇、奇中生趣,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一般”所束缚,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释疑,寻找知识关键所在,抓住知识重、难点,加深对知识理解,学会学习方法,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教师首先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努力开拓新教育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