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

更新时间:2023-1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33 浏览:16791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加强德育创新工作研究,要实现高校德育创新应主要从创新德育理念、创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创新德育运行机制、创新高校德育研究五个方面进行.

关 键 词:和谐社会;高校德育创新;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加强德育创新工作,从实践层面来看,构建和谐社会是力图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社会、生态、环境、资源、人口等相互协调的问题.从更深的道德观层面和价值观层面来看,则是体现在高等教育上的人才培养理念或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其中包括高校德育创新.搞好高校德育创新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创新德育理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德育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实现从传统德育观向现代德育观的转变.使德育活动能够在新的观念指导下进行,更好地促进个人发展,并为社会的全面和高速发展怎么写作.为此,我们应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封闭型的德育观向开放型的德育观转变,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信息选择和文化整合功能,主动迎接开放社会的各种挑战:二是从传统学校德育观向现代终身化、社会化观念转变,让德育伴随人的终生,并扩展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三是从传统防范型德育观向主动发展型德育观转变.引导学生学会主动选择、主动发展,充分发挥主体性、自我教育能力,自觉地把社会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我道德需要.(1)树立德育的主导理念.高校德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民族精神.虽然高等教育的网络化、终身化和大众化促使大学生形成多样化的个性展现,但也不能因此而否定统一性.(2)树立开放理念.高校德育显然不能、也不可能使大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高枝德育应该提高对社会、世界开放性的认识,勇敢地迎接社会和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通过教育过程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

2、创新德育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的高校德育重点是目标内容创新.德育内容是德育体系的重要指标,是教育、引导、塑造学生的载体,直接影响着德育目标的实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要求我们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时,还要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高校德育培养目标中引入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能够为高校德育系统的构建注入新的要素.(1)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一种对发展方式的简单的描述,它已成为一种关于人自我和“他者”关系的一种哲学思考.在这种对人自我和“他者”关系的正确判断中,隐含着深刻的道德理想和价值判断.(2)和谐社会中的政治、文化、社会关系越来越依赖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人的道德规范的提升与发展反之亦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依托.而高校向来是新价值观的发源地和辐射源,是新价值观积极的倡导者和宣传者.

3、创新德育方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校德育关键是方法创新.高校德育方法是随着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德育方法要主动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善于吸收包括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采用倩息论、教育论、对策论、协同论等科学方法论,使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现代化的德育方法体系.(1)高校德育方法的改进应该体现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必须在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必须尊重德育对主体个性的发展,使德育方法的形成体现开放性、科学性、发展性.(2)高校德育方法的运用必须多样化.高校德育方法的运用,既要有正确的内容,也需要客观实践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主性,扩大了社会生活的程度,这就要求克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探索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方法,建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平等的、双向的教育模式.不断增强德育的平等性.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大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发展自我认识,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使之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自觉行为.总之,采用研究、叙述、评议、辨析结合统一法、沟通法、对话法、实践教育法等多种方法,以增强德育的性,适度运用强制性.(3)德育手段的必须现代化.现代科技的发展既向高校德育提出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同时为德育手段现代化提供了条件.网络技术和大众传媒载体等现代化手段,不仅仅是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简单运用,而是需要一个创造性的运用过程.其不仅仅涉及到德育方法的某个方面,而是涉及到德育方法的各个环节.既包括调查、收集、处理思想信息手段的现代化,亦包括德育信息传播的现代化,同时还兼顾德育反馈等等.

在德育方式上,一要把思想教育同学生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寓教育于管理之中.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既需要科学的理论武装,高尚的精神塑造.光辉的榜样示范,也离不开对不良思想和行为的针砭和惩处.注重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培养充分发挥,有利于促进其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的升华提高.二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又要办实事,切实关心学生的疾苦,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出发,以情感人.三要注重德育形式的多样化,发挥活动育人的优势.

4、创新德育运行机制.高校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不断完善以学校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领导和管理体制.要建立健全德育规章制度,实施目标管理.重视德育工作的考评和奖惩,严格规章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将德育工作落实在教学、管理和后勤怎么写作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怎么写作育人的积极作用:要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既要把他们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又要作为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要以德育德,高标准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要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使其以身示范,以德立教;要采取措施,造就“人师”,普遍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要制订明确的培养计划和方案,把师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保证高校德育的效果.


5、创新高校德育研究.加强德育研究是推动高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的有效举措,是推动德育创新的切入点.德育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揭示规律性的新特点,探索新思想,寻求新方法、新途径.并且要为新的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指导.高校德育创新研究,首先要重视德育学科理论体系研究,包括德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德育的形成和发展研究,德育的方法理论研究和德育的管理理论研究:其次,要结合各学校的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应用型研究.立项选题既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又要着眼于学校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思想实际.学校要制定德育研究的有关规划,加大对德育研究的选题立项指导和资助.要重视德育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的培养,积极实施德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要通过德育科研,不断推动德育工作的系统化和科学化.进一步优化德育工作机制,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