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评定游戏其改造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375 浏览:129502

制度运行中个人不会永远成为强者.即使是学术委员会的主席在最初的专业晋级时也一定会有过短暂的提心吊胆,更不必说那些不是主席的一般评委,很多成为职称评委的人都是跌跌撞撞走进职称评委会的.

不论职称评写作度设计的初衷如何,从这项制度诞生那天起就在制造国家承认的人才.这种国家承认,是造就以技术职称为标志的专业人才等级制度.从制度设计角度看,虽然可以划定人才等级,但基本上否决了“中学生,副教授”成为大师(启功)的制度通道.

在制度运行过程中,经过各级各类学校训练出来的各层次人才为实现专业进步,不得不实行“短促突击”战法,以牺牲学术独立、道德底线、人生尊严等基本人生价值,生生地将自己锻造成可以横行的劣币.

其实,制度运行中个人不会永远成为强者.即使是学术委员会的主席在最初的专业晋级时也一定会有过短暂的提心吊胆,更不必说那些不是主席的一般评委,很多成为职称评委的人都是跌跌撞撞走进职称评委会的.因此,在指责申请职称者之前,有必要更多地看一眼现行制度及其运行状况.

刘菁和李美娟描述的职称评定乱象是实际存在的,这种现象在不同行业和不同的职称晋升阶段表现不同.如果有人舍得花时间,会在一些专业文献上找到一些家庭的主要成员集合,甚至是署名全家福.一些毫不相干的人在专业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一些人在诸多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这些现象比大学校长抄袭更可恶.大学校长抄袭别人,早晚不齿于学界,而用学术地位换取学术成果,则难于被世人发现,成为巧妙的学术掠夺者.作为回报,这些掠夺者通常会与被掠夺者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帮助被掠夺者获得课题、同情和实际利益.


现行职称晋升制度的弊病是明显的.

其一,评价结果无从申辩.这种制度运行表现,有时会招致激烈的“风言风语”,但由于通常没有有效的申述场所,这些风言风语作为一阵风被学术掠夺者在谈笑风生中挺过来了.这种运行表现的长期积累,导致很多具有表决权力的学术高手们放弃学术尊严和学术独立性,更多地为自己人而不为学术优秀者.

其二,制度运行机制中不存在合理性的检验机制,大牌教授将票投出去后,没有人知道他将票投给了谁以及为什么投给这个人.也没有人知道者提笔画圈时是早已预案在胸还是早已心有所属.作为一个秘密过程,人的学术价值取向、学术评价能力、学术品行表现被一张评议结果公示掩盖了,一次次成功的运行经验让人无所忌惮.

其三,运行机制表现出强烈的学术地位垄断性.这种垄断一直可以运行到具体人员出问题,比如年龄到必须退休且不能赖在评委会,比如出现经济问题被踢出评委会,比如自己成为海员(下海单干了).这种终身制事实让所有希望晋升者感受到学术屋檐年年依旧,除了跳槽很少有选择余地.换言之,学术委员会已经无法成为评价学术的机构.更多地成为学术荣誉、学术地位和学术强势的标签.

其四,运行机制表现出学术权威不得不以外行身份评价一些申请.最显著的表现是强势学科与弱势学科混杂的群落.不知外科权威评价膏散汤丸的表现与建筑大师评价地板美学时的心态有多少不同,无法判断优劣成为良知的煎熬.这种制度形成的运作方式使一些优秀人才无法成长而碌碌终身.

其五,运行机制促成了学术的人身依附.青年学子就位后首先想到的是攀龙附凤,成为梯队骨干而不是成为学术骨干.

由于职称晋升中劣币流行是制度造成的,学术评价的制度修正就是急迫的需求.改变晋升申请者和晋升评估者的工作程序和工作状态就应该成为主要内容.笔者早年间曾设想过一个职称评定方法.大意是首先确定主审人和主审辅助人员,获得确认的主审人在大学可称为大学长.与大学长对应的是主检查,在大学可称为大学监.每年3月份所有职员可以自由向大学长申请职称晋升,同时向大学监递交副本.大学长必须在三个月内发布审核结果,同时大学监开始进入角色.大学长主要审查申请内容的真实性、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大学监主要负责评价同行评语、大学长工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形式上,大学长只对校长一人负责,成为一个单位学术质量的直接评价机构.大学监除了对校长负责外,还要对全体教授负责.由于大学有暑检测,大学监实际工作时间可设定为四个月,即从每年的7月份到10月份,评价所有申请人的同行评语、大学长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11月底前与大学长一起公示评定结果并向全体教授和申请人送达评定结果、工作流程和主要过程描述.10日内接待来访者,学年结束前正式确定职称晋升结果.

职称申请人只需要准备晋级材料、关注公示内容.一旦不认可公示结果还有大约50天的申述时间,保证达到最大程度的成长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