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的几个误区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262 浏览:105910

摘 要:成功的教学设计是获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知识本位教育模式还在左右着我们,使得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容易走入一些误区,素质教育得不到真正落实,如何走出和远离这些误区,设计出完美的教学设计,值得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的思考.

关 键 词:教学设计;误区;新课改理念

《礼记•,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而我们多数老师思想还是不足够开放,在教学设计中容易走进一些误区,使得课堂不够精彩,效果不够理想.我在长期的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经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总结出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容易走入的几个误区:

一、重教材,轻学生

绝大多数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还是把教材放在首位,屈从于教材的要求,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学生能理解掌握教材而进行的,他们认为只要想法设法让学生掌握了教材,就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显然他们完全违背了新课改理念,忽略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而事实上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通过这个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的,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材是为教师教学怎么写作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培养和构建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等目标为中心而进行设计.比如高中生物必修1―3中分别有科学实验、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三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不能把重点放在讲清实验、思维、探究的步骤上,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技能.

二、重知识,轻方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大文豪韩愈的这句话至今还在支配着教师的行为,多数教师把课堂当作知识的“交易所”,把知识从教师一方转移至学生一方,所以有这种思想支配,教学设计肯定是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但现代知识更新日趋加快,信息日益纷繁多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所要做的不是从外部强制灌输知识,而是从内部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内向外地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嘛.比如在设计“遗传的基本规律”一节,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孟德尔科学发现相关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孟德尔实验的科学方法.

三、重结论,轻过程

从我最近几年检查教师的教案设计来看,几乎都是概念、结论、知识点的罗列,学生认知和体验的过程几乎没有体现,这就说明教师从内心里还是认为只要让学生把结论、知识点记住就行,实际上这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这显然与新课改理念相违背的,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结论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知识体系认知结构.知识既是名词,更是动词,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动脑、动口、动手获取的知识,才是掌握最牢固的知识,才是最能有运用空间和价值的知识.


四、重认知,轻情感

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高中生物课程的具体目标分为“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能力”三个纬度.但在教师的实际教学设计中往往以学科为本位,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去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的过程不仅是教书的过程,而且是个育人的过程,忽略情感的教学设计绝对不能算是完整的教学设计,充其量只完成目标的三分之二,所以完美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师更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五、重预设,轻生成

我听了很多的公开课,也做过优质课评选的评委,在我听的这些课中确实有的教师讲得非常精彩,他们的教学设计细致到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的一举一动,教师执行的也天衣无缝,但我总觉得这些课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因为他们整堂课都在按照自己的预设而在亦步亦趋的表演,课堂教学因此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设计时须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尊重学生的感悟,又要给自己留有空间,及时捕捉、随机处理课堂信息,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从学生的质疑和独特体验中满足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

六、重教师表演,轻师生互动

我们教师往往把课堂当作自己表演的舞台,认为自己只要表演的到位就可以了,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把学生当作了观众,精心设计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学生既无沟通也无交往.这样的设计往往操作起来却不尽人意,课堂气氛象一潭死水,学生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事实上只有在真正有效地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所以教学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事,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师生互动与交往.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设计出恰当的合适的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要深入地思考,精心地准备,潜心地钻研.教师一方面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远离上述的几个误区,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学习主体精神,另一方面更要勇于开拓和创新,注重个体差异,把舞台真正交给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