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教育视角的高职生涯规划课程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24 浏览:22551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刚开始自己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去选择和进一步发展、完善,必然是一个理性社会状态下高等教育正常发展的途径.高职院校生涯规划课程经过不断的改革,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就,生涯发展理论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从文献研究入手,对基于学生思政教育的生涯规划课程的研究层次、深度和成效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 键 词:生涯规划课程;思政视角;高职;研究

作者简介:彭鑫艳,女,汉族,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职业规划师,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2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新型的职业指导类课程,它蕴涵着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和新的平台.借助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满足教育主体的需求,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才能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对激发学生学习与实践动机,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长期健康发展,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己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突破.但关于高职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研究也多停留在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很少,没有具体的成果,也没有形成与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教育相配套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且在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存在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充分、课程内容与现实严重脱节、课程功能过窄、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环节较少等问题.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的关系密切.“职业指导之父”舒伯,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建立、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和发展任务,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与否关系到后一个阶段的发展.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约翰.克朗伯兹强调社会影响因素和学习经验对生涯决策的作用.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而获得良好的生活.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己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都有大量的专著和论文.而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虽然也有一些专著和论文,但是,毕竟我国的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来讲还存在着差距.目前,笔者检索了中国期刊网CNKI从1999年到2013年的相关文献,涉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期刊论文有2604篇,但是,将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研究的论文却仅355篇,相关的专著也不多;355篇中关于高职院校就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仅59篇.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群体需求多样化和问题复杂化的凸显,随着高职院校职业规划课程开展过程中瓶颈问题的出现,管理者和任课教师越来越发现: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共性.通过梳理归纳他们大概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1.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必要性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闰礼芝(2008)、田必琴(2008)、王晓红(2009)、崔世莹(2011)等人从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的联系和意义的角度分析了二者结合的意义: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实效具有积极的意义;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开展量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体现个性发展的理念.使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变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提出“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一种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自主规划人生的教育.李春霞(2011)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建设的关系,从社会价值实现、社会实践社会及其评价原则方面,论述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性长效机制的理性思考,以期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索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在各高校的开展现状,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证分析,并试图在分析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通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来寻找一些有效的对策.冯晓艳(2008),龚莉红(2010)和张科(2011)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入手,分析了二者在内容、功能的相关性和教学效果上的互补性,提出借力思政教育平台,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影响力.指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手段应多样化,思政教育可以吸收丰富的形式,将学生觉得“居庙堂之上”的理论,讲得“处江湖之远”.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运用角色扮演、团体咨询、个人咨询、游戏互动、团队辩论、写职业生涯策划书、模拟创业大赛、模拟面试等方式来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中的功能应用

顾玉香,叶进,岳伟领(2013)从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理论依据、方法与措施以及如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三方面进行研究.针对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创建持久的辅导体系,在大学前两年,要充分利用班会、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认识,尽早形成科学的自我规划;组织强大的指导队伍,将辅导员、思政专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专长,优势互补;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心,具体负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政教育工作;创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团队,选拔理论基础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团队,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帮助指导;建立激励机制.并在实践环节提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竞争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自我发展完善的能力.

综上,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文章中,大多是基于思政教育的背景或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功能来探讨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建立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共同发挥思政教育最大功效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具体到选用什么样的教材、课堂如何组织、活动如何设置、评价与反馈等,都有待继续深入、细致的研究,这在客观上也为后来者的研究留下了空间.

三、改革和完善高职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建议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的关系相关研究很多,但从思政教育角度加强对课程体系构建和微观设计的不多,特别是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和管理特征层面进行研究分析的更少.

1.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加大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

(1)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选取样本,通过问卷和座谈会形式,主要探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情况、其与思政教育的关联和融合程度及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

从微观的角度,探索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途径,包括课程开发、单元课程和实践课程设计,平台和载体选择.

(3)研究方法可以是理论演绎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2.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分析与模型构建

从宏观角度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功能探析;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型构建.

理论框架的搭建主要涉及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动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行为学与管理学理论、模块化理论等.

3.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未来职业体验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改变以往单一以就业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模式.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我们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营造浓厚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目标、确定选择和行动计划,在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中不断检验,完成未来的职业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