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民间文学的地缘性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12 浏览:12802

摘 要 缅甸民间文学是缅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缅甸文学发展的源头,它的创作和发展在历史进程中,因其文化受到了来自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及本地区内各民族文化交流带来的巨大影响,也带上了不少各方地域色彩.特殊的地缘结构使得缅甸民间文学与中国民间文学、印度文学以及泰、老、柬等国的民间文学之间有了独特的联系.

关 键 词地缘性 民间文学 缅甸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东方的中国古代文化、印度古代文化这两大文化体系对整个东南亚文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除去民族渊源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因素以外,首先需要论述的便是东南亚地缘结构.东南亚处于中国和印度的结合部,又是中国和阿拉伯世界海上交通的必经之道,得利于地理之便,东南亚各国在吸收借鉴他国文化精华上已难分主动与被动.

作为中南半岛大国的缅甸,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进程以及社会经济差异形成了缅甸文化的多样性,并具有鲜明的本土化和外来文化相融合的特点.缅甸文化被一些学者定义为“缅甸文化和外来文化向结合的复合型文化”.在原始崇拜的基础上,缅甸的主体民族以骠国文化和孟族文化为基石,兼容并蓄的吸收了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等等,使其日益丰富起来,成为吸收型文化的典型.缅甸文化的特殊性直接孕育了缅甸文学的地域性、民族性以及历史特殊性.

缅甸的民间文学作为缅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缅甸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文学,也是缅甸文学发展的源头.在文字产生之前,缅甸劳动人民就以他们无穷的智慧,创作并传承了丰富多彩的口头民间文学,通过口口相传,不仅将一些文学瑰宝传承至今,也为缅甸作家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缅甸民间文学在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因地缘结构带来的文化上的渗透,进而丰富了文学内容、题材及文化内涵.

1.中国民间文学与缅甸民间文学

中国位于缅甸的东北部,与云南、西藏相接.通过文化交流的种种途径,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到达了缅甸,与印度文化相比,它对缅甸文化及传统文学方面的影响远不如后者来得深厚久远.但是一些神话故事的存在,更彰显出缅甸人民在民族认同方面更倾向于中国文化.追根溯源,当今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也认为自己是从中国北方迁徙而来的蒙古人种.自古以来,缅甸与我国边境傣族地区的居民长期跨境而居,缅甸的椫族与我国傣族皆属同族.其他的许多民族之间相互都有着历史的联系与渊源.所以在缅甸与我国早期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尤其是云南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中可以发现不少类似或相互影响的例子,特别是共同的文学母题.

如著名的民族起源神话《三个龙蛋》(东方民间文学概论中归为物产传说),讲的便是中缅的传统友谊.故事中,龙女与太阳神(又说太阳神之子)相爱后,龙女产下三个龙蛋.洪水将一个龙蛋带到了今抹谷地区,因而此地盛产红宝石;一个漂到了中国,变成一位美丽的公主;另外一个破裂后生出一位文武双全的缅甸骠绍梯国王.缅甸人称中国人为“胞波”,即一母所生的同胞,亲如兄弟.缅甸人同中国人一样,对龙十分崇拜,有不少关于龙的神话,认为自己民族出自龙,这一点与中国人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绝非巧合.此外,缅甸是一个农耕大国,在缅甸流传的谷物起源神话有的与我国南方的神话相似.因此,一些学者在分析东南亚的农耕文化时,认为种植水稻的习俗是随着某些民族从华南迁往东南亚时带去的.

在缅甸文学大家吴廷昂博士收集整理的《缅甸民间故事》及名作家吴拉收集整理的缅甸各个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可以看出,这些民间故事的的主题类型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神话民间故事的母题类型有很大的相似性,审美倾向也大体相当.


缅甸民间故事与我国傣族民族故事的共同文学传统母题还有智慧母题、傻儿母题、善良母题、狡诈母题等,都表现出了民间文学的辩证美、幻想美、垢环往复的形式美.

而在我国云南德宏傣族地区流传的阿銮故事中,有的经学者考证,证实部分来自缅甸的民间故事和古老传说,如《只有头的阿銮》源自《头哥儿》,《马利占杀龙》源自《貌帕钦》,《阿銮冒艾补》源自《胡瓜王》,《阿銮桑吉沙》源自《江喜陀》.可见,中缅两国的民间文化交流主要还是通过民族迁徙带来的文化交流而实现的.

2.印度文化与缅甸民间文学

缅甸的西北部与印度接壤,从地缘角度上看,印度文化对缅甸产生的影响并不是通过民族迁徙或经贸交流而来,而是由海上通道辗转古锡兰,通过婆罗门教、印度教和佛教等宗教的传播实现的.

早在印度宗教与其文化传入缅甸之前,这片土地上的原始居民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自然崇拜和宗教观念,信奉自然物、动物等,后来发展到万物有灵崇拜.在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影响下,缅甸的神话体系变得更加严整而丰富.印度与缅甸及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同处热带,相互间的气候、动植物的种类、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及各自的生活习俗等更为接近.文化心理上的客观因素为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创作、传播和接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印度的《罗摩衍那》故事最初在缅甸通过舞剧、皮影戏、木偶戏等喜闻乐见的民间表演形式传播,被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后经过民间艺人及宫廷作家的不断整理,增加了新的母题和故事情节,形成了小说、散文体、诗歌体、歌舞剧本等多种多样的文本形式,成为缅甸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缅甸的民间艺人们在吸收传播《罗摩衍那》的过程中,摒弃了其不符合缅甸人价值观念及社会风俗的部分,使其更符合佛教教义及缅甸的风土人情,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

印度文化对缅甸文学的影响与中国文化渗透最大的不同在与它是伴随着宗教传播而来的,传播的路径和方向错综复杂层层叠加,造成了东南亚地区主要是小乘佛教文化圈中各个国家文化有高度的统一性,又存在纷繁多样的差异性的特质.文化上的统一性主要在于佛教文化在这一地区占据了统治地位,人民有相似的宗教观念及宗教关系带来的风俗习惯.佛教文学《佛本生经》故事直接影响了东南亚小乘佛教文化圈国家的文学. 从文学分类上来说,缅甸的民间文学与传统文学中的宫廷文学、佛教文学也很难区分开来.源自印度的《佛本生经》故事是僧侣为宣扬宗教在传经布道的过程中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开来的.故事原系民间传说,首先以民间口头文学的形式而存在.《佛本生经》故事是印度佛教文学中对缅甸文学影响最深的作品,但缅甸的佛教文学并非是印度佛教文学的翻版或仿造,而是经过重新艺术加工,更具有缅甸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学.从这个角度而言,缅甸的民间文学可谓是书面文学的基础和源泉.包含大部佛本生经故事合罗摩故事的缅甸民间文学受到了印度文化、文学的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转而又成为酝酿缅甸传统文学的土壤,为其源源不断地供给养分.

3.泰、老、缅、柬的民间文学的共通性

缅甸东部、东南部与老挝、泰国接壤,柬埔寨与泰国紧紧相连.特殊的历史机缘,使这四国成为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小乘佛教文化圈.千百年来,印度两大史诗和佛本生故事深刻影响了这四国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由印度民间故事发展而来的佛本生经故事是各国文学创作的永恒的主题.缅甸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佐基说道:“古代作家过分重视本生故事,以至于不再创作自己的故事,而只是修改本生故事”.①这种情况在这小乘佛教文化圈中普遍存在,因而罗摩故事及佛经故事成为各国文学的主要部分.泰、老、缅、柬对印度文化和文学的传承和改造上体现出了较高的统一性,很多民间故事的情节与印度佛本生故事基本如出一辙.

在东南亚小乘佛教文化圈各国还流传着源自泰国清迈的《清迈五十本生故事》,内容大都宣扬佛教的轮回无常、善恶有报.虽然这些故事貌似源自印度,连人名和地名都一样,但是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当地人已经认定为是地道的本地神话故事.虽经过民族化改造,各国的罗摩故事和本生经故事有了不同的体裁和不同的民族特色,但根深蒂固的统一性特质已经无法抹灭了.

泰、老、缅、柬四国的神话传说和本土民间故事也有着很多的相似性.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大都反映远古社会生产生活、自然崇拜、动植物故事及对创世、人类起源的猜想.如体现稻作民族特质的“谷神崇拜”和插秧歌、人类起源的“葫芦生人”传说及解释节日风俗的泼水节(宋干节)传说,在这四国都广为流传,故事情节大同小异,只是在人名地名等方面被本土化了.

此外,动物故事作为民间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在四国的动物故事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而且担当主要角色的动物种类基本相同,聪明的兔子一般为正面角色,老虎、豹子等一般为反面角色.兔子、鹿等弱小动物运用智慧战胜老虎、豹子,反映了当地民族对势力的鄙视和憎恨、对弱者的同情和赞扬及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四国的动物故事在主题和情节上很相似,但也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表现出了不同国家之间民族文化心理上的细微差别.

4.结语

民间文学是各民族全体创作出来的,任何一个国家民间文学最终都会随着民族迁徙、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宗教传播而不断进化、吸收、发展,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总体而言,缅甸民间文学反映了缅甸人民的大众智慧,反映了缅甸早期社会的现实和先民的生活,反映了缅甸社会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东南亚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吸收的成果.

缅甸民间文学对缅甸作家文学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作家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提供了多样的写作技巧,极大地促进了缅甸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注释

① 佐基.比釉诗与比釉诗作家.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