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素养提升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更新时间:2023-1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21 浏览:22110

【摘 要】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 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性的完善、提高, 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大学语文》正具有此种功能, 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的工具.

【关 键 词 】人文素养;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人文素养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标志, 具备人文精神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人.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 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性的完善、提高, 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大学语文正具有此种功能, 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的工具.本文就此对大学语文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大学语文课在人文素质养成上的缺失

大学语文是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应该着重从文化角度对语文进行诠释, 用哲学、史学、美学、语言学、文学等知识全方位和剖析范文, 因此, 大学语文可以让学生从丰厚的文化中得到陶冶, 开发性灵, 从而提高人文底蕴和文化修养.但是现在的大学语文本身就存在着很多人文缺失, 根本无法满足这个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缺失.

一是在教学内容上人文的缺失.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 素材内容和编排)、方法论指导、价值判断、规范概念等.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成分, 现以我们在用的周建忠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全书分为三大部分: 散文、诗歌、小说.其中, 散文占39.3%,诗歌占45.9%,小说占14.7%,而古文在其中所占比例最大.

二是在教学方法上的人文缺失.教学方法的主体是教师,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他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效果.

三是在考核上的人文缺失.教学要求往往通过最终的考评体现出来.大学语文考试还是沿用中小学的考试形式,一律采用闭卷笔试; 考核内容以语言文学知识为主, 语言方面又是以语法分析为主; 文学方面则是作者生平加上文学史式的文学常识, 甚至连考试涉及的作家, 与以前高中所学语文都有惊人的相似,过于注重对基本知识的考核, 忽视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 能够让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题目少之甚少.

二、大学语文教学应重视人文素质培养

《大学语文》不仅起到传授语言知识的作用,更传承着民族传统文化.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肩负起民族振兴与祖国强盛的历史责任.如,屈原的《桔颂》寄托了他对故国乡土的挚爱情怀,其特立独行、扎根故土、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后世敬仰.司马迁的《苏武传》塑造了一个威武不屈的爱国者形象.乡愁诗人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大陆及中国文化的眷恋之情, 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在冷雨的聆听中与大陆共鸣.还有一部分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 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遐想,使学生开阔胸襟,净化心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将其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坚定理想和信念,发奋学习,报效祖国.

《大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感染学生,陶冶情操,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材中“孔孟语录”虽然文字不多,但集中了儒家学说的精华,尤其是有关如何做人的论述,句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闪耀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儒家所推崇的人格价值,对于抑制世俗价值观的泛滥起了重要作用,这些传统美德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三、如何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

1.加强课堂教学

课堂内容必须有深度、有启发性. 通过课堂知识的辐射,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会有一个感性的、系统的了解, 逐渐形成一种对人生价值自觉追问的人文精神.

2.精选教学内容

在引导学生课外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要精选教学内容,使学生领略到作品丰富的思想性、奇妙的艺术性和高超的技巧性,进而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他们被领入文学殿堂、感受到这一广阔世界的精彩时,他们的求知和参与的就会大大增强.

3.改进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教学应着重于作品的分析、欣赏,让学生辨别出文学的趣味,领悟到人文的意蕴,尽情观赏中国文学之美景.

4.把《大学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

可以开展以培养人文素质为中心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定期举办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开展文化艺术节,邀请名人举办人文知识讲座,开办文学沙龙,举办文学社团活动等.还可以督促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努力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培养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感情,树立社会责任感,形成辩证看待社会现象的良好心理, 养成参加实践活动的良好习惯,将人文科学知识一点一滴地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和感悟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生命中, 逐步形成高尚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