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诗英译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492 浏览:131524

摘 要 :中唐时期女诗人薛涛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在其作品中蕴涵了对男权社会的沉稳地进行“不违规”的韧性的抗争.抗争女性被拒绝于主流文化之外的既定模式,抗争的方式便是以不让须屑的才华创作男性色彩浓郁、符合士大夫评价体系的诗歌,这种比较强烈的女性意识也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美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本文探讨薛涛诗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历史社会的成因以及薛涛诗英译对西方士性主义文学的影响.

关 键 词 :女性意识;薛涛诗英译:西方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是妇女作为女性角色自觉地考虑与男性所处的相等的地位.她立足于女性的视角去感知、体验人生与世界,传达女性的与追求,肯定女性的经验和价值.女性意识并非要消溶女性的性别而走向无性的抽象的人,而是将渗透着女性这一特殊具体的人的生活融入人的客体意识中.

女性主义评论家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认为,在以男性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中,对于女性的评论只会有两种表现形式:“天使”和“妖妇”.也正如外国一位著名的评论家所说:“过一种自由的生活对一名女诗人或女剧作家来说意味着沉重的压力和进退两难这种窘境足以将她吞噬,如果她有幸残存,不管她写什么都会带上扭曲和畸形的色彩,因为她的想象已呈现病态和不自然.

一、薛涛诗中的女性意识及成因

中晚唐女诗人薛涛,由于她与普通女性不同的生活经历.使她与男性文化圈联系紧密.特殊的经历,对高洁品性的追求以及聪慧多才的禀赋,使她的诗歌具有男性士大夫极为推崇的审美品位,呈现峻洁、雄发、沉雄凝重等男性化的审美特征.面对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不利地位,对于无法摆脱的男性中心文化,逐渐趋向于滤去情感层面的不满、怨恨、对抗,在理性范畴内.在睁了眼看到“血的现实”后(鲁迅语),沉稳地进行“不违规”的韧性的抗争.抗争男性任意玩赏女性的特权,抗争女性被拒绝于主流文化之外的既定模式,抗争的方式便是以不让须眉的才华创作男性色彩浓郁、符合士大夫评价体系的诗歌,以堪与士大夫抗衡的人格、诗格赢得了士大夫群体的尊重.

薛涛生活在中唐时代,这是“诗”和“仕”联系非常紧密的时代,薛涛目睹耳闻士大夫的官场交际、戏谑谈锋、诗酒交锋,得以洞悉西蜀政局.对朝廷大事、时政得失亦多有所知.她只身闯入男界,在不卑不亢中,力求与她交接酬唱的士大夫群体保持和谐,竭力避免与既定的一切发生冲突,艰苦卓绝地培蓄她诗的精魂.同时,一流男性士大夫们的风度、境界、兴致、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他们的文学好尚也熏染着她.而迈向社会最初几年的“营妓”生活,被罚赴边的痛苦遭遇,使她切身体会到了男性中心文化主宰着每个人的命运,深知摆脱豪门附庸地位、实现自我人格独立,也必须以符合男性中心文化的评价模式为前提.

于是,在人生的各个层面,包括诗歌格调、书法风神、政治洞见,她都竭力追求男性士大夫所追求的高标准,竭力洗削脂粉之气,尤其是情爱题材,不但追求士大夫所推崇的审美品位,而且呈现出检测男性口吻,借助士大夫“世无知音赏”的精神苦闷表达情爱苦闷的创作倾向.与脂粉气浓艳的女妓诗划清界限.

薛涛的诗作按照内容主要以类似于道教表现艺术的酬答和抒情为主,但是她们强烈地表现出了女性的自我意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的表达方式,弱化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女性的人生价值.在中国历史上,自唐始.道教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这源于中国原始母系社会中的“女阴崇拜”的远古观念,经先秦道家的哲学提升和张目,为道教对女性的尊重和关怀培植了土壤.道家的崇阴贵柔思想,自然而然地融入道教的理念中,成为道教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而广泛地渗透于各个方面.可以说.正是老子哲学为道教尊重女性、提升女性意识,提高女性地位、起了理论上的先导作用.道教淡视家庭人伦价值,不提倡对女子的道德束缚、说教.道教主张“道法自然”将“清心寡欲”、“虚静恬淡”作为通向道的必由之路,道教女性观的理论使薛涛这样经历了人生起伏的女性开始重新意识和思考自己所扮演的女性角色,以及所经历的命运,在思索和沉静中,她认清了自己作为女性的地位.虽然她深居简出.穿上道袍隐居一隅,但她的精神境界是高尚的.薛涛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作为烟花女子的地位,身为官妓的薛涛用她的生命意志和性灵感悟,以一个孤独的生命个体.对抗整个男性中心话语体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仍然散发出迷人的气息.“女中隐士”的独立身份得以酬酢往来于一流政治家、一流文学家之间的人文环境,则给这为她的自尊自主的个性以及特立独行行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女性身份做诗,以女性的视角咏诗,开创了女性文学的一片新天地,给唐代诗坛注入了一种率真、清雅、超脱的气象;同时女性潜意识的熏陶,她们诗歌所涉及的女性文学意识包括了唐代女性生活的各个层面、情感涵量和个性色彩,是在继承了唐朝以前女性文学的成果基础上对女性文学的极大拓展和延伸,开创了表现女性文学意识的诗歌艺术的新纪元.

二、薛涛诗英译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

薛涛的女性意识实质上是对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反抗,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她之所以选择道教,与她的女性意识也是息息相关的.历经了与众不同的生活道路与方式,在领悟了女性存在价值的基础上抛开了封建专制制度下对女性世界、人生的世俗看法,薛涛以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冲破现实的种种压力,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维护自己女性的权力,在人格和灵魂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正因为其强烈的女性意识,薛涛以女性身份作诗.以女性的视角咏诗.伴随着女性文学创作意识的不断成熟,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开创了女性文学的一片新天地,并对西方的女性主义作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世纪中晚期的女诗人们对于薛涛的喜爱和关注,除了薛涛诗本身固有的艺术水平和风格韵味,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浓郁的道教和中国古代民俗文化和美丽动人的典故传说是吸引美国女诗人的魅力所在之外,还有着更深更广的社会文化因素.薛涛诗英译对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影响也有着深远的意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西方蓬勃兴起的女性主义文学,自然让人们更加关注女性诗歌的翻译介绍.先后有三位美国女诗人在1945、1968和1987年译介薛涛,与这个时期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大气候有着深远的关系.所以,当代美国女诗人吉恩莫纳汉获得诗歌大奖,中国古代的薛涛诗歌也为其助了一臂之力.

薛涛为西方人所知,似乎最早源于薛涛笺,一种薛涛自制的,上有松花纹的深红笺纸,也被称为“浣花笺”或“松花笺”(今人张蓬舟先生以为误称).二十世纪初美国的意象派后期主将艾米,洛威尔小姐(Amy Lowell),对中国的唐朝女诗人的桃色小笺情有独钟,并将她的中国古诗英译集命名为《松花笺》(Fir-Flower Tablets).她的译诗集《松花笺》仍受荚美读者的青睐,可见书写在精美典雅的薛涛松花笺纸上的薛涛诗已经深入西方读者和译介者的意识并影响深远,

美国女诗人们对于薛涛的兴趣,可以说贯穿了刚刚过去的整个二十世纪.对二十世纪初的洛威尔和二十世纪中晚期三位美国女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的不仅仅是薛涛松花笺的精美小巧典雅,而且更是薛涛的诗歌中强烈的女性意识以及这位唐代女诗人谜一样的人生.毋庸质疑,这三位美国女诗人对薛涛的热爱,多少受到他们的前辈诗人洛威尔和松花笺的影响.1945年魏莎(Genevieve Wimsatt)出版了(张正则先生中译为《芳水井》);1968年肯尼迪(Mary Kennedv)推出了“Iam a Though of You”:i987年拉森也完成了她的“BrocadeRiver Poems”;1991年美国当代诗坛新秀吉恩莫纳汉以书有《译薛涛(寄旧调致元微之)》的诗集《手》获鸵鸟出版社举办的诗歌大奖.尽管薛涛在西方国家还没有达到与李白,杜甫齐名的高度,但一代又一代美国女作家们对其给予了更深更广泛的关注,包括她的名字,美国女诗人给出了颇有诗意的意译:“Wing Grass",其理由为;“薛者,草也,涛者,波涛也,薛涛者,青草如波涛也.”(张正则季国平,1995:12)


二十世纪初美国的洛威尔与中唐时期中国的薛涛,穿越历史时空,在女性主义意识以及不让须眉的才华上实现了惊人的吻合.尽管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不同,但她们都是孤鸾一生,她们的诗名都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洛威尔是当时光芒四射的诗坛领袖,而薛涛则是唱和于元白等男性大诗人之间的名媛诗冠:在性格上,洛威尔口叼的女强人形象被庞德戏封为“Amigi”艾米主义);中国封建社会的薛涛虽只能以弱女子形象闭门远居,却体现了“自有兼才用,那同众草芳”(《赋早菊》)的自负与孤高.她们对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生存状态进行了执着的探索:对女性失落在男权体制下的情爱的寻找:以及对苑囿于男性世界中的女性独立人格的渴望都是一致的.

结语

特殊的境遇造成了薛涛诗歌独特的个性――飒飒作响,丈夫气十足,一种为一般女诗人所不能望其项背的独特风采.薛涛的抒情诗是真实的女性心声,诗中以鲜明的女性视角,把她的生命体验倾泄出来,反映了她对附属于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的执着探索;对女性失落在男权体制下的情爱的寻找:以及对苑囿于男性世界中的女性独立人格的渴望.尽管“依中国人的眼光来衡量她们的译作和分析,似在掌握古籍和理解原作方面,稍有不足.”(张正则1995:124).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误解误译无法避免,尤其是由外国人来译具有特殊身份的女诗人薛涛的作品.但薛涛诗英译以及薛涛诗中蕴含的追求女性存在价值,与摆脱女性依附地位的极强的女性独立意识对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