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在讲授幼儿语言课时出现的几大误区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275 浏览:146395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完善,幼儿园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教师对孩子们的期望和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使得一些幼儿教师在教授幼儿语言课时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地方.

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幼儿文学作品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任大星说:“人生来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在各种各样的需要中,固然有接受教育的需要,但还有获取精神文化享受的需要;而从艺术欣赏中获得愉悦感,正是人们获取精神文化享受的一种高级形态.”可以肯定的说,幼小的儿童同样也需要文学.

黄云生教授特别强调幼儿文学对人的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当一个人呱呱坠地时起便有文学和他相伴.我们不仅要为他们哼唱儿歌,还要被要求讲几首好听的故事.从《小红帽》到穿越的大森林,从《灰姑娘》到《野天鹅》,那些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童话故事无时无刻不感染着孩子们的心扉.

但是,随着现在教育体系的完善,教师对孩子们的期望和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使得大部分幼儿教师在教授幼儿语言课时也相应的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地方.首先,工具性加强而忽视了文学性.在幼儿园听课时发现,其学习目标主要是学习词汇或句子,而通过作品的学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是教师在最后总结是必须要强调的,也是要求孩子们要掌握的.在比较次要的目标中才会分析其中的感情和态度方面的内容.

这也就是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语言运用的枯燥乏味,没有任何吸引力,还要强调孩子们的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教师就违背了幼儿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孩子们应该在作品中和主人公产生共鸣,对号入座看看是否这个人物形象非常熟悉,自己是否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只有孩子们喜欢了,爱不释手的作品才是好的、适合孩子们的作品.


其次,幼儿文学也被打上了教育的旗号.有些学者认为幼儿文学的本质特征是教育性,也有人认为幼儿文学就是教育幼儿的文学.这就使得有些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因为里面没有正面提出教育性而跨出了幼儿文学的世界,没有机会进入孩子们的世界.往往有些教师会将某篇作品进行分解,去除生动优美的形象和意向,从而找出作者创作和写作的意图并分析其主旨.然后再要求学生反复记忆作品的名称、故事情节和一些似懂非懂的词汇,从而失去了原来作品所赋予的韵味和感染力.

文学作品中有着非常完整的意境,文本意义和文本形式是不可分割的.试想,在这种抽去了灵魂的教育形式中,没有了滋味,没有了意蕴,幼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一些词汇和道德之外,好有什么呢?这样长期下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内涵又如何能够提高呢?

幼儿文学不是没有深度的文学,同时他也不是在大多数人眼中的具有训诫性教育作用的文学,一篇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不会逊色于一部作品,在艺术特色上甚至要更高于我们的作品.在幼儿文学作品中我们要用到很多的创作手法,其中形象性和情感性是不能缺少的.孩子们喜欢形象的生动的人物,就是在这些人物中孩子们或多或少的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是他们所熟悉的,更是他们所喜欢的.冰心说过,在你所塑造的幼儿文学作品的形象,孩子们能够跟着作品中人物形象哭和笑,那才是真正的打动了我们的小读者.这就是为什么当孩子们听完白雪公主的经历后为之同情她,当看到了白雪公主的继母之后又想替白雪公主打抱不平的原因.所以,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离不开生动和形象的语言描述.

除了生动和形象外还离不开情感性.儿童文学的这种情感性我们可以堪称与诗歌相同.但是幼儿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性更加的丰富多彩,一目了然.我们会将幼儿文学的众多主题中关于“爱”的主题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常用的.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的这本图画书中,就将这种爱的主题得以升华,让孩子们从微观的细小的方面去体会其中父母的爱.

在《小鼹鼠的小土豆》这篇故事中,小读者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小鼹鼠从一无所有到有了属于自己东西的喜悦的心情,甚至在晚上都要看上好几回,书中运用了这样的文字“到了晚上也忍不住关了灯,又打开,再关,再打开”.在失去了小土豆之后孩子们是能够理解小鼹鼠是如何伤心的,从而体会到“爱”是一种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