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与语文教育》对语文教学的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254 浏览:119558

《文艺学与语文教育》是王纪人主编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师必读书目中的一本.

书中认为文学反映了特定的文化形态.如西方认为人生要在恋爱中升华,而在中国恋爱则变成了一种消遣,所以导致了在中西的文学作品意蕴上的迥然不同.文学说到底是展现人的心灵,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理论实证如雪莱:“诗是最快乐最善良的心灵中最快乐最善良的瞬间之记录”.还有书中提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去解释问什么文学能够带给人精神上心灵上的震撼,这就源自于人自身的性欲冲动而得不到及时的满足.我个人非常喜欢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为什么只有生活在中国的人,在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会迅速的去构思自己心中的图画呢?在我看来就是源自我们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几千年的文化传递与进化让我们的内心深处有这样的共鸣,但是我们都在表层失去了这种意识,是通过作家对感情的发掘,让这种深埋于底层的意识迸发出来,恢复了时代与时代的平衡,只不过是不同的形式罢了.所以我们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唤起学生心中这种无意识,让学生了解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书中提到“文学是语言的奇异之果”,从语言学的角度又对文学之所以为文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如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对于文学的学习主要就应当来自对语言的学习,对文本进行字词句章的分析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反过来又会提高对文本的分析.书中还谈到了文学作品的意义和语文教学的联系.文学的意义是思想、情感、和审美的等等内涵的总和.这就意味着作品不仅来自客观世界,同样也来自人的主观思考.伟大的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停留于表明所彰显的内容,而是内部深层次结构中耐人寻味的意蕴.这种意蕴的挖掘需要对文本进行心灵层面上的分析和感受.从语言符号层到艺术形象层,再到内在涵义层,到最后的象征意蕴层.在分析的过程中时刻都要从情感与理性,个人与人类,生活与艺术这几个方面去进行解读,这样得出的答案才不会流于形式.

书的三四章主要从文学自身的一些特征进行了论述,如叙述者 、叙述技巧、文学语言、作品的结构、人物塑造.如书中描述了作品中“叙述者”“不同人称”在不同文本中的不同表现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再有就是从花样百出的叙述角度进行分析,比如有上帝一般的全知视角,还有受限制的视角、伴随意识流小说产生的内视角,全面准确的展示了小说这一文本样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在向前进化.教师在讲授有关的课文时也必须对这些写作手法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文本有深刻的解读,才能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在第四章中主要是说如何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正面人物到反面人物,从英雄人物到普通人物.再从典型人物到非典型人物.可以从思想内容和深度上区分,也可以从创作原则上进行区分.其中对于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分析极为细致.扁平人物易于辨认、易于为读者所记.弱点则是性格没有发展,过于漫画和夸张,性格单一.不具有普遍意义上的真实性.圆形人物就大大不同了,性格内容上的多面性,性格内部有矛盾冲突,人物性格也在发展.高中课本中大都选出一些圆形人物供学生赏析,那么在分析的过程中就要把人物的语言,容貌、动作、服饰、心理等各个方面都分析到,这样才能得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作者在落笔时多是在构思怎么去增加人物的真实感,所以这就是在分析圆形人物时为什么会有很多争议的原因了,教师要教会学生去准确的去分析不同的人物特征,如散文和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就差别很大,小说中往往是面面俱到,散文则是突出一两个性格特征.再如分析人物还要谈技巧,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学习描写人物的文章时文章的思想内容固然重要,更为迫切的是要学生们学习作者描写人物时的优点,以便增进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学习终究是为了将来能够用到.还有就是对人物的品评,在评判作品描写人物好坏时主要要看是否遵循了艺术真实的创造规律,塑造的人物是否有审美效果,美与丑并不是不能转化的如卡西莫多.


这本书体例上先介绍相关的文艺原理,再结合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对中学教师极其有帮助,我自己在练习讲课的过程中,时常也觉得东西讲的不深不细致,总结起来就是理论层面上有很大欠缺,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反思了自己很多的错误认识.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