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的脉络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365 浏览:132007

摘 要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不断的创新、挑战、质疑与突破.为了自身发展,女性不断推动着这种批评理论产生活力.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实质的角度出发,按时间和空间这两条主线探寻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脉络,从而比较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

关 键 词 :女性主义 时间脉络 空间脉络 男权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了解西方女性主义发展状况并认清其本质,对正确认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对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展开大量研究,但对其实质探讨较少.为更好地将批评理论运用于具体文学批评中,本文将通过传统文学的女性主义思想,分析女性主义批评的实质,并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研究女性主义批评发展历程.

一 女性主义批评的实质

从历史上讲,女性主义是法律上妇女要被承认,政治上要求享有与男人同等权利的社会运动.文学界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是以女性主义和现代女性运动为基础,从文学领域建立关于女性及其话题的理论.

在文学中,女性主义批评常应用于社会阶层、性别、种族等具体的文化、政治领域,其反对传统文学的“宏大叙事”,提倡“微观叙事”.然而,目前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并非是一个统一系统,它常采用多种批评视角和系统,吸收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其他批评理论的特殊方法,具有含义多重、形式各异、内部自相矛盾、相互斗争等特点.

女性主义批评具有不同分支,批评方法有所差异,但它并没有分化为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纷杂差异的背后体现出共同特点.美国文学理论家艾伯拉姆斯认为女性主义批评的共同点有三个:1、西方文明是建立在父权基础之上;2、从一定程度或全部意义上讲,性别是受传统文明的父权偏见思想影响而产生;3、文学及其批评理论均受到性别偏见的影响.这三点是各分支理论的共同基础,也是女性主义批评的实质.

二 女性主义思想

1790年,在男性追求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觉醒的女性开始追求平等、自由的权利.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撰写的《女权辩护》第一次明确提出女性在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应与男性享有同等的权利,表达了女性试图改变男性为中心的愿望.1870年,英国《已婚妇女财产法》的颁布标志着妇女在经济上的初步解放.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女性获得选举权,标志着女性为寻求自身解放而展开的第一次女权运动结束.

在第一次女权运动影响下,1950年女性主义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理论、批评方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之前,文学领域已产生的女性主义思想为批评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英国现代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开创性地运用意识流写作方法,创作出理论性的书籍――《一间自己的屋子》.伍尔夫在作品中考察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和社会语境,抨击了男权社会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提出了同体的美学构想,倡导女性在经济上独立,摆脱男权主义思想,表达出对女性地位、女性气质及关系的深入思考.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女性意识被唤醒,女性开始利用文字争取经济地位、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益,力图改变男权主义观念,为女性争取社会地位.法国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全面探讨了男权社会中女性作为“第二性”的问题,找到了女性作为男性陪衬的根源,开创性地区分出社会性别和性别这两个概念.此后,贝蒂弗里登在《女性的奥秘》中分析了高物质生活水平下女性的烦恼,发现女性生活状况的不合理性,提出女性应摆脱传统思想,发挥自己的能力,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伍尔夫、波伏娃和弗里登的理论为女性主义批评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 新女性主义批评的兴起和发展

1960年,西方出现第二次女性解放运动浪潮――新女性主义.这个阶段,女性主义运动的声势和影响都超过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的运动注重理论建设,构建新的世界观.在文学领域,诞生了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它以社会性别为出发点,揭示一切以男性为中心产生的根源,提出站在女性的角度看问题,女性应具有自己被社会承认的价值观.

女性主义批评从诞生起就作为新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对以前一切形式的父权文明和父权社会展开批判,且与战后新兴的其他思潮结合,衍生出不同特色的女性主义批评.具体可从时间和地点两条线索分析其发展状况:

1 时间线索

1960年后期到1970年初期,女性主义批评从妇女运动中诞生,它以女性文学为研究对象,站在女性的角度审视西方文化传统,对已有的、认为合理的制度进行剖析,关注父权统治下的妇女生存,对女性遭受压迫的历史和女性的沉默展开探讨.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差别,改变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争取平等.1970年后期到1980年前期,女性运动跨越最初的种族和社会性别的讨论范围,逐步从政治向学术发展:强调男女性别差异、女性的重要性、否认社会对的传统认识;寻找女性如何丢掉话语权,女性应怎样表达自己,抨击男性中心主义,宣扬女性本质,力图创建女性主义文学体系.这一时期女性主义批评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受传统父权思想的控制,以往的文学作品有憎恶女性的形象定势.女性主义批评发展到第二阶段时,开始寻找文学中已丢失的传统,努力重新构建女性文学的历史.她们开始研究遗留的日记、信件和小说,探寻以往父权统治下的文学中的审美原则如何将女性文学拒在经典文学书目之外.

1980年中期,女性主义批评与各不同领域的学科结合,形成形式多样、内容开放的多元化系统,并从本质主义和构建主义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女性主义理论,对女性本质及特征展开探讨;代表人物有露西伊利格瑞、朱丽亚克里斯蒂瓦等.前者重在研究女性真正的“本质”,认为社会性别能够从心理、语言和生理等方面反映关系的自然差异.从法国后结构主义角度出发,她们中的某些人认为女人更加接近自然物质世界,在生存中与自然的纽带没有完全被割断;生长过程中男性逐步脱离自然和母亲的联系,投向父亲怀抱.后受到后结构主义中关于“身份认同”的理论影响,一些人开始反对特定“身份”,认为“无身份认同”.而构建主义试图脱离父权社会赋予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地位,认为社会性别是在历史和社会的语境下特定文化的产物;自然能够转换与颠覆.

这三个时期女性主义批评都是反抗一切以男性为中心展开,要求站在女性的角度重新看待社会传统对女性不公平的做法,试图建立新的社会标准,从而提高女性地位.

2 地域线索

从区域角度出发,法、美、英三国的女性主义批评影响较大.三个国家的批评理论都以关心女性为基础,但各有其特点:法国批评理论从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强调女性的心理压抑,注重理论与语言,女性文学的话语建构,分析男性语言,解构男性中心和减轻妇女压迫,认为女性本身为话语方式,代表社会反抗力量;美国女性主义理论家从人道和经验主义角度出发,注重文本分析方法,揭露创作和批评领域的性别歧视,致力于挖掘女性文学传统,建立自己的批评原则,发展女性文化和女性历史;英国女性批评较多地借鉴马克思主义,关心女性所受的压迫.

1940年末期,法国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女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后来才变成女人”,认为男性强硬安排女人作为妻子和母亲,限制了她们的自由.受她的影响,在精神分析学、语言学、解构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上,借助1960年社会政治运动,法国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逐渐兴盛,这个时期研究的重点为语言和心理分析,女性主义认为语言反映的是男性的价值观,以男性为中心,女性应寻找女性语言,反映女性利益的文学.它把女性受压迫的历史与现状联系起来,认为阻碍妇女写作的根源是原欲上的压抑,强调女性受压抑的状况,试图从语言领域寻求突破.据此,克里斯蒂瓦提出“符号话语”,批判地运用男性理论家的思想考察女性身体语言和写作之间的关系,揭示妇女受压迫的实质.西苏提出女人利用“白色墨水”进行涉及性和女性身体的“写作”,认为女人一直被驱逐出写作领域,必须通过奋斗把自己写进文本.


在具有其各自特色的基础上,英美两国女性批评都关注女性文学的社会因素和文化语境,都是从女性的视角解读经典作品、解构男性中心文学与文化模式的角度出发,重新赋予女作家及其作品新的文学意义,并按照女性美学原则,对女性作品、文学上的女性现状、女性文学的社会功能展开研究.为改变西方以男人的观念来写作度的做法,两国大多数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应解构男性为中心的文学框架,把女性的观点融入文学之中,在男性文学中树立女性新形象;两国女性批评均受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影响,均认为财产私有制是女性受压迫源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并消除私有财产观念,女性才可解放,地位才可改善;资本主义对女性劳动力的剥削导致男女不平等,只有综合分析私有制和父权制,才能消除女性所受的不平等.因此,可把两国的女性主义批评归为一派.

虽然三国的女性批评各有特色,但都吸收了《一间自己的屋子》、《第二性》、《女性的奥秘》等早期女权主义经典著作思想,从女性在文学创作及批评领域所受的歧视出发,以女性性别为中心,探究造成女性在历史、文化领域处于第二位的根源,抨击男性统治制度,主张女性独立自主,其目的是改造充满性别压迫的文化,从而改变社会.

3 总脉络

女性主义诞生后,发展曲折,代表人物众多,观点不一,给理解理论带来困难.构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伊莱恩肖瓦尔特总结了诸多因素,提出了著名的“三个阶段”学说:第一阶段是1840-1880年的“女性阶段”,通过模仿占主导地位的男性作家,女性作家进行创作,吸收男权主义关于女性的观念和检测说,采用男性的艺术审美标准进行创作,代表作家有夏洛蒂勃朗特、乔治艾略特等;第二阶段是l880-1920年的“女性主义”阶段,女性的政治文化觉醒,而后经过长期抗争和努力,最终登上政治舞台.这个时期的作家大多比较激进,代表人物有Elizabeth Robins和Olive Schreiner,她们否定男性价值,要求享有政治权利,倡导建立分离的女性乌托邦;第三阶段是l920年后的“女人阶段”,女性的自我意识有惊人的进展,开始勇敢的自我探索,她们拒绝模仿男性并反抗对其依赖,以女性独有的经历和体验作为女性文学创作的源泉,书写独具女性特色的文学.

四 结语

通过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的讨论,本文发现女性主义批评是一个对外开放、形式多样、内容各异、自身内部矛盾迭起的理论学派.运用具体理论分析文学作品时,出发角度不同讨论方式就不同,从而结论也不完全相同,因而女性主义批评颇遭议论,但是它的开放性使其成为当代最为充满活力的批评学派之一.不论各个分支体系之间有多少分歧,所有的女性主义批评都是女性在遭遇被剥夺话语权的痛苦之后,积极争取而产生的、体现女性的心声.

参考文献:

[1] 刘象愚:《外国文论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 张中载:《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4] 吴童:《美在女性视界――西方女性文学形象及作家作品研究》,巴蜀书社,2010年版.

[5] 曾艳兵:《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 埃莱娜西苏,张京媛主编:《美杜莎的笑声: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 Elaine Showalter,The New Feminist Critici,New York:Pan-the on Books,1985, p.249.

[8] 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9] 弗伍尔夫,王还译:《一间自己的屋子》,三联书店,1989年版.

[10]贝蒂弗里丹,程锡麟等译:《女性的奥秘》,广东经济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高勇,男,1963―,辽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美国文学,工作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