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武侠”栏目诞生记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402 浏览:118434

一九一五年十二月,林纾在《小说大观》第三期发表短篇小说《傅眉史》,被标明为“武侠小说”.林纾和那个编辑肯定都没有想到,他们的无心之举,正式给这个源远流长的文学流派敲定了名称.

这本来是好事,文学从来是分流派的,一个流派得到一个响亮的名称,就像婴儿抓周抓着了帝王将相的象征物一样,与这流派沾边的人都不免其喜洋洋者矣.到了二十一世纪,文学日益商业化,文坛已成了超市,为了售货方便,演绎归纳法更是盛行开来.如今,小说的类别已经细分到了极致,言情、奇幻、乡土等等大的类别自不用说,哪怕有几个啃玉米棒子的人写了几篇啃后YY,都有可能诞生一个冠名以“玉米小说”的流派,并配送一二宗师.

在这大时代的呼唤下,“80后文学”应运而生.这个名词由谁首创?从大学教授到网络查重复率,从发行量数百万的报纸到日点击率十几下的论坛,都曾宣称对这一事件负责.当然这不重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像中国出现的所有文化现象那样,“80后文学”已经被滥用到用烂的程度.精于划片包干的人们,当然不会忘了在“80后文学”的篱笆里再分个红黄蓝白圈地跑马.于是出现了“80后X文学”的新奇样式,比如“80后武侠”,并有某疑似盗版的刊物自豪地以此为名举起了大旗.

我们不能免俗,要在这种分类活动中参与一下.但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分类而分类,而是为了质的统一.在我们看来,武侠小说不过是小说的一种,所有写小说的人都可以来写武侠,只要写得好看,读者喜欢,那就是好小说.

所以我们邀请了一些近年来活跃的“80后”青年作家,让他们发挥想象力,给我们的武侠世界注入新鲜的气息.他们中间的一些人,或许从没有写过武侠小说,但跟我们的广大读者一样,他们都热爱武侠,都曾在校门口的租书店里出没,曾在上课时用课本掩藏了金古大作,十秒钟瞄老师一次.

当然,“80后武侠”不是专为他们而设,这个以年龄为界限作的分类,看似简单鲁莽,但寄托了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希望是,自80年而后出生的这一代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能多关心武侠,并作有益的尝试.“侠义”是我们民族魂里一种恒久的精神,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并放弃.武侠大概也是我们将中华文化展现给西方文化一种最通俗的手法,李安、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他们无一例外选择了这种题材.而好莱坞的大牌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说:我爱徐克,我爱武侠.此外,我们常见的一个笑话桥段是:一个老外伸胳膊伸腿儿的摆一POSE,然后喊:kongfu!

武侠小说是传统的,更是年轻的,“80后”这一时间名词,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它不设疆界,只要你的心年轻着,能为侠义精神而热血澎湃、能感受到武侠文字中让人荡气回肠的那种人文情怀.

附:《蔷薇》作者资料

张佳玮,1983年生,江苏无锡人,2002年秋于上海开始大学生涯,现居上海.网名为信陵公子,活跃于网易、新浪、天涯、清韵等文化版块.2002年参加第四届新概念作文比赛获得二等奖.被著名作家马原誉为“80后实力五虎上将”之一.已出版《倾城》、《加州女郎》、《朝丝暮雪》、《再见帕里斯》等长篇小说或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