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理念中简·奥斯汀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978 浏览:159691

摘 要 :简奥斯汀作为探讨和表现女性意识的女作家,对传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颠覆.与勃朗特和艾略特一起,三位女性作家在世界文坛地位显赫,尤其是简奥斯汀的文学贡献,以幽默风趣的女性形象引导人们追求真理.本文将阐述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发生和发展,并研究简奥斯汀的小说中受此流派的影响,针对这一理念下的语言风格模式进行具体分析.

关 键 词 :女性主义 简奥斯汀 文学作品 讽刺语言

引言

简奥斯汀不仅是一位跨世纪的杰出小说家,而且她开创性地开辟了女性文学的新篇章.作为优秀的女作家,与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比较而言,简奥斯汀在文学作品中凭借女性敏锐的思考力将当时社会的女性萌芽意识渗透进她的小说之中.其女性主义文学成就,尤其是在女性意识内涵方面作出特别贡献,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简奥斯汀较早地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女性意识书写是在创作后期18世纪才逐渐觉醒的.作为一个女作家,简奥斯汀试图了解当时女性的追寻与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她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女性意识,其代表作的主题与对传统主题的超越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简奥斯汀文学创作综述

简奥斯汀(1775-1817)是英国十九世纪的著名女性小说家,她出生后生活在位于英国的周边地区.简奥斯汀的文学启蒙较早,主要是由她的父亲和哥哥教导,以及成人后通过自己的广泛阅读的方式接受的文学教育,家人的坚定支持和简奥斯汀的写作天赋对她的文学发展铺平了道路.作为一个专业作家,关键是语言.简奥斯汀从十几岁开始每天坚持写作,一直持续到三十多岁.在此期间,她尝试了各种文学形式,包括新颖的书信体小说,她摒弃传统的表达形式,通过大量写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与语言风格.在1811年至1816年期间,简奥斯汀凭借《理性与感性》(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和《艾玛》(1816)四部小说的出版,成功跻身于世界女性作家代表人物.她写了另外两部小说《诺桑觉寺》和《劝导》,于1818年简奥斯汀离世后出版,这部最终名为《劝导》的著作完成于临终前.一般来说,简奥斯汀的小说侧重于英国乡村的平凡生活,但是小说的字里行间普遍反映了简奥斯汀生活的整个时代,包括社会的情况,并且更深刻的是,简奥斯汀的作品关注人性,尤其是女性的命运.

简奥斯汀的女性作家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她的一生中,声誉的建立伴随着摒弃与追捧.针对她的小说,一些评论都是负面的,在同时期的另一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曾严厉地批评了简奥斯汀的小说,更多的负面评论企图从伟大的小说家的行列中将简奥斯汀排除.但一些有见地的评论家对简奥斯汀的作品给予了客观评价,尤其是沃尔特斯科特爵士认为她的小说具有时代意义和不可估量的文学价值.作为简奥斯汀小说的欣赏者,站在文学发展角度高度地赞赏简奥斯汀的文学创作能力,简奥斯汀使“平凡普通的事物和人物都显得有趣”.麦考利和乔治刘易斯甚至认为她是一个“女性的莎士比亚式作家”.在十九世纪上半叶,这些褒贬不一的评论属于简奥斯汀的作品刚问世的初步阶段,在中国的许多学者对简奥斯汀的作品做了多方位的理论研究.对简奥斯汀的小说的研究在我国主要是在1949年持续至1976年之间推广至我国读者的视野,随后简奥斯汀的小说被评论家很少触及,一些学者认为简奥斯汀的小说只限于婚姻和家庭等事项,由此她的小说内容与深刻内涵会被中国文学史家和文学评论家所忽略.随着一批学者引进简奥斯汀的创作理论,详细地介绍她的作品,对简奥斯汀的研究开始逐渐多元化,下文主要从女性主义文学角度对简奥斯汀的语言风格进行具体分析.

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女性主义文学”的概念源自西方的女权运动,具体指女作家以其特有的视角和审美标准表现各种文化群落中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的生活、历史命运以及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看法.早在十七世纪初期,女作家逐渐成为从事文学创作的主力军.早期的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妇女的愿望,通常就是爱情故事中女主角的愿望,这是对女性作家自身的鼓舞.十七世纪流行于法国的浪漫传奇在简奥斯汀的故乡很受欢迎,这种长篇叙事文学主要表现女性追求理想,为后世的短篇小说创作提供了文学范本,初步显示了当时女性的自我意识萌芽.这种浪漫传奇背景的“沙龙”社会,使作品中女主角带有了现实中妇女的身份特点.“当妇女开始应朋友的要求以检测名创作时,女主角与女作家之间的距离就进一步缩短了.”

简奥斯汀对英国女性文学的发生、发展以及英国18世纪以后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简奥斯汀认为女性应该把自身与男子用平等的视角看待,把追求自由当做人生的阶梯.基于女性主义的文学创作使得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婚姻观是现实的,她认为婚姻必须建立在某种意义上,比如财产和旗鼓相当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此外,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在简奥斯汀所处的时期,语言风格的表达是被社会思潮所主导.因此,女性被定义的处境使得与男性同样的标准,从简奥斯汀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在小说中女性自我突破的模式充斥着主人公的性格之中.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创作的基础对于研究文本本身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虽然男性和女性都具有自我意识,但当时社会的男性为主导的声音过于强大,女性的声音被淹没,所以使社会身份的女性毫无发言权.因此,要研究简奥斯汀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价值取向就首先要了解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女性文学产生并发展的基础.

三、女性主义文学与简奥斯汀语言风格

简奥斯汀的小说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学者,其小说的魅力主要在于颠覆了当时社会的女性观,伴随讽刺的语言贯穿她所有的小说章节,语言机智又不乏深刻内涵.毫无疑问,女性主义文学的兴起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有着内在的渊源关系.在这一部分中,笔者将暂时使用以上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关于简奥斯汀的小说讽刺语言风格进行阐释.简奥斯汀利用口头语言、戏剧情节、情境预设、结构模式以及隐含的讽刺语言用文学作品影响了当时的女性.具有讽刺意味的语言表达是文学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讽刺语言”的概念已经经历了两千余年,最早是苏格拉底对反讽进行阐释并定义,作为具有多层含义的概念,它有一些固定的特征.简奥斯汀巧妙地在女性主义小说中运用这一语言策略,使得女性萌芽意识具有幽默与深刻的内涵.反讽语言有助于提升小说的人物戏剧化特质与叙事结构,最具讽刺意味的作品是《艾玛》,讽刺语言是用来专门怎么写作于主角艾玛的表征.具有讽刺意味的方式,在《诺桑觉寺》使用中涉及互文.仔细分析简奥斯汀的作品得出以下结论,一般的讽刺语言和表达模式与具有讽刺意味的主题一起为女性主人公的塑造提供性格突破表征. 17世纪女性作家虽然在当时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但其文学作品却显得很有生命力.语言和戏剧性的反讽是简奥斯汀小说的表征,在某些情况下,叙述者也会“隐身”自身意识,主人公的角色暴露自我特质,小说为其提供了展示的舞台.随后女性人物的话语,戏剧性的反讽语言出现,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女性主人公与当时社会不协调的语言,似乎她在小说中的期望被讽刺的语言所打破,女性意识的萌芽由此开始.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女性在选择自己另一半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条件是身份地位财富,因为,如果女性想要让自己的婚姻状况变得更好,保障自己以后的生活不受苦难的折磨,这是唯一的方式,所以,婚姻的前提不是爱情,而是物质条件.在《傲慢与偏见》一书中,伊丽莎白却对这样的婚姻形式嗤之以鼻,对于好友的婚姻观蔑视,对于妹妹因为物质才草率地步入婚姻的殿堂而无奈.在伊丽莎白的婚姻观中,步入婚姻殿堂的前提是爱情,是能够幸福地生活下去的爱情,这也是伊丽莎白拒绝了两桩以物质为前提的婚姻的原因.主人公伊丽莎白可以被看作是叙述者的角色,在《傲慢与偏见》中当她说:“我希望我从来没有嘲笑这个判断,所谓的明智、愚蠢和无聊、荒唐和矛盾,这之间的抉择的确会让我分心,当我嘲笑他人之时,我可以理性地判断”(11章).通过这一说辞,伊丽莎白嘲笑的语气通过反讽的运用讽刺了对方的愚蠢,这种女性的话语在当时社会中带有极大的突破.简奥斯汀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诸多观点与看法都是对已存在的传统文学女性形象进行强劲的批判而得出的,其语言风格的突破显示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萌芽.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女性主义的阐释,以及对简奥斯汀作品中透露的女性意识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简奥斯汀给予小说中女性人物独立的人格与追求社会价值的特征.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追求女性独立的自我,女性的觉醒带有感官精神升华与智慧共存,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芽,从而实现了女性的自我认同和理想追求.简奥斯汀笔下的女性意识逐渐摆脱了男性思维方式与模式,作为一个作家,她拒绝传统和现实的影响,挑战传统文学主人公形象,创作了充满新意的小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