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益友2016年第5期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713 浏览:140779

《北京文学》是国内最好的文学期刊之一.其编辑水平,推出佳作之胆识,团结作者的热忱,都令人感动和敬重.我与《北京文学》的缘分绵长,不光是作者与刊物的关系,主编杨沫、林斤澜还是北京作协同一个创作组的大姐、大哥,赵金九、陈世崇又是北京作协的领导,章德宁、刘恒、孟亚辉、吴双明比我年轻,不敢叫小兄弟,还是尊称社长、主席、主编、电脑师傅为好,作家汪曾祺、张洁、陈建功、刘庆邦,在《北京文学》发表过多篇优秀作品,他们与编辑部的友谊,都很动人.这家杂志社的衮衮诸公,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与第一任主编老舍先生的缘分最早,有个“老舍没肉吃”的小故事,也影响了我的终身志趣.初中的暑检测作文题是“独立采访”,采访谁呢父亲说,可去拜访你二爹――作家老舍与家父是拜把子兄弟.这是抗日战争第八年,沦陷区许多学校迁到重庆郊区,我走20里山路来到北碚舒家,中午吃的是二婶胡青捏的碎子油韭菜馅包子(猪下水中的网油比肉便宜,剁馅捏包子,又当肉又当油,是老北京平民百姓解馋的嚼谷).我走饿了,一气儿吃了七八个.二爹绷着脸说:孩子,悠着点儿,咱可还有下顿儿哪.饭后我禀明来意,二爹领我参观他的书房,给我讲文房四宝,看他正在写的《四世同堂》手稿,还有朋友题词的纪念册,许多草字我不认得,只记住两句,“换他肉二斤,写稿三千字”.晚上,舒济、舒乙姐弟讲父亲的笑话:老舍要留客人在家吃饭,悄悄包了一套旧西服进当铺,换了钱去菜市场写肉,碰巧遇见卖猫头鹰的,他最爱猫,就用写肉的钱把猫头鹰写回来了,全家高兴,争着喂食,可是猫头鹰馒头、都不吃,原来这家伙只吃肉.老舍绷着脸对猫头鹰说:连我都没肉吃,你请便吧!就放生了.

回家后,父亲让我把这些见闻如实地写下来,又在末尾添了一句:抗战时期,文学家如老舍者,也清寒如此.这篇作文得了高分,老师让我在班里朗读,还登上墙报.此事增加了我对作文的兴趣和自信,还隐约知道文学之路是清寒的.

朝鲜战争期间我是文工团员,有些小作品向北京投稿,一篇《送背包》发表在《说说唱唱》(此刊物后来并入《北京文学》的前身《北京文艺》),另一首叙事诗《鸭绿江水为什么碧绿》不适用,则由他们请画家苗地配插图16幅,转给《连环画报》发表.这是我与《北京文学》建立联系之始,编辑部对无名小作者如此负责,扶植帮助,令我敬佩.

1953年冬,由贺龙、老舍率领的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到前线.老舍告诉47军陈政委:我的侄子在你们部队.我们很快就见面了,我已长成一米八的大个子,胸佩4枚军功章,立正行军礼,二爹非常高兴.前不久,我写的独幕剧在志愿军文艺汇演中获甲等奖,不管天高地厚,22岁就萌生了作家梦.我报告二爹:朝鲜停战了,组织上动员参军的高中学生回国考大学,我想考北大,将来当作家.此时我的父母已经过世,没想到这位二爹给我当头泼了一瓢冷水.分手后他托陈政委转来一封信,说:“谁想当作家都好,那就拿色来.大年,你还年轻,真想走文学之路,就不要脱离现实的斗争生活.我已五十五岁,不是还要到朝鲜来向志愿军同志学习嘛.”我一时想不通.后来知道老舍先生上了我们军刚打下来的大山345高地,十分吃惊,他有寒腿,平时都拄手杖,这三百多米高、弹坑累累的积雪山坡,怎么上得去但他坚持要到山上采访战斗英雄.陈政委说,叫几个功臣代表下山来开个座谈会吧.老舍说,是我拜访战士们呀!我还要看看战壕、掩体,亲身感受火线生活,要不怎么写小说结果是战士们用担架抬他上山的.回国后老舍很快发表了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巴金先生随前一届慰问团来到朝鲜,也写了小说《团圆》,并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许多文艺家都到过朝鲜战地,慰问战士,体验生活,繁荣创作.他们的行动,帮助我读懂了老舍的信:真想走文学之路,就不要脱离现实的斗争生活.


1959年我复员回到北京,有多篇文稿送到“丹柿小院”请老舍先生指教,他再忙,也看.夸过我的字写得好,文笔也通顺,但是不让在《北京文学》发表,因为他是主编.批评较多,也狠,“诗写得太实,黄瓜茄子不是诗,你小子没有诗才!往后不要写诗了.”我问,那写什么呢教得也具体,“带个小板凳,到天桥跟老百姓学说话去.然后试着写点儿短篇小说.”

我读过老舍1946年的杂文《文牛》:谁要走文学之路,就必须准备做出各种牺牲.20年后,先生对“”迫害之抗争,竟然是携带文稿投湖,被迫停刊的《北京文学》痛失首位主编.

改革开放新时期,也是文学的春天.《北京文学》复刊了,连续发表好作品,是“拨乱反正”和“现实主义回归”的一员猛将.李清泉追索和大胆签发《受戒》的故事传为美谈.坚守“纯文学”阵地,杂志社拥挤在地下室20年,章德宁苦笑着筹集经费,也属佳话.敝人没有为《北京文学》写出好作品,无缘获奖.大腕王蒙倒是获得一个三等奖,欣然出席颁奖会,十分荣幸地发表感言,可见《北京文学》奖的门槛甚高.我出国机会不多,但在美国和新加坡的大学图书馆里都见到了《北京文学》,好比他乡遇故知呀.现任主编刘恒、杨晓升把《北京文学》办得有声有色、文情并茂,他们站在文学前辈老舍、杨沫、林斤澜的肩上,发现和团结了一批起点甚高的年轻作家,作品质量上乘,连编辑部也从地下室乔迁高升,更上层楼,阳光满窗.

责任编辑 王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