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办好党报文学副刊的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10 浏览:131021

党报是党的喉舌,党报文学副刊是党报思想性和文艺性高度结合的宣传阵地,在建设和谐社会、陶冶人们情操、匡正社会风气、提升精神境界等方面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当前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力量.近年来,广大读者文化水平、艺术鉴赏力的普遍提高,既为我们办好党报文学副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对编办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实际,笔者对办好党报文学副刊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办好党报文学副刊的意义在哪里?

党报副刊是正刊的延伸和深化,它具有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时代特征,不能也不可能远离时代主旋律及党的工作大局.在一定程度上,副刊具有更深刻、更持久、更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它以“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方式,更容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在副刊的诸多版面中,文学副刊始终是读者较为关注的版面之一.无论是报告文学还是小说,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无论是随笔还是文艺评论,对读者的思想观念、精神境界、认知水平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渗透.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办好党报文学副刊,从组稿、编辑到排版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指针,牢牢把握时代主旋律,把党报文学副刊办成宣传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把文学副刊作为党报宣传报道.

在这方面,呼伦贝尔日报的文学副刊始终坚持纯文学作品的办报理念,坚持本地化、原创性,刊发散文、诗歌、小小说、文艺评论等,秉承着培植文学爱好者的初衷,保持雅俗共赏的格调,让它成为专业作者翱翔的一方蓝天和培植业余作者的一块沃土.多少年来,呼伦贝尔日报的文学副刊已是呼伦贝尔文艺园地中的重要一员.从早期的《百花坛》到后来的《净土》,再到《牧歌》,直到现在的《天边》.在现在的《天边》版的诸多栏目里,“似水流年”抒发作者对故土亲情的眷恋和对逝去岁月的回望;“草原情愫”抒发草原之子们对草原咏叹不尽的深情厚意;“百味杂感”是作者从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所汲取到的精神力量和人生感悟;“天边品茗”是作者运用文学理论进行研究、探讨,以指导文学创作的一方园地.《天边》版已经成为呼伦贝尔文学爱好者的一个精神的家园,可以让作者把很多深层次的精神上的喜怒哀乐或者一种很难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

二、党报文学副刊的作用是什么?

新闻、广告和副刊,是一张报纸版面结构的三大部分,前两者大致属于即时消费的易碎品,大部分读者看后一般会丢在一边,不再顾及,其价值的时间性很强,过期就会作废;副刊亦常常如此,因为其依附在整张报纸版面上,也会被人翻阅后随手扔在一边,变成废纸.

那么,到底是什么内容能吸引读者阅读副刊,副刊的价值又在哪里呢?对于编辑来说,这是个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人们阅读新闻,是为了获取新鲜的动态信息和实用资讯;翻看广告,是为了得到购写商品和怎么写作的决策参考;品读副刊,则更多源于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是为了得到身心的休息、情感的体验、眼界的开阔和心灵的愉悦.具体地说,文学副刊要发挥好以下几个作用.

一是放松身心的作用.文学副刊作品没有新闻和广告那么硬,那么实用,它的风格比较率真、质朴,原汁原味地反映生活,直达人的心灵深处,它是软的、不设防的、感性的、向善的,往往反映了作者的真实情感和生存状态.品读这样的副刊作品,能够为读者营造一种轻松惬意的阅读境界,缓解现代人紧张、疲惫的精神状态,让他们的身心得到休息和调养.

二是体验情感的作用.所有的文学副刊作品,不论是叙事抒情,还是绘态状物,或欢喜、或悲伤,或赞美、或憎恨,都离不开一个“情”字,都会注入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真实情感.读这样的作品,实际上就是在聆听别人的心声,欣赏一部有关情感故事的,经历一次精神互通的情感体验,领略情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

三是开阔眼界的作用.文学副刊内容丰富,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大千世界、社会万象,均有所涵盖,容文学性、趣味性、知识性、现实性、思想性于一体.品读起来,能启人心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后受益多多.

四是引领思想的作用.文学副刊以文学的样式反映经济政治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故事和个人感受,形象反映时代进步的声音,传递人民群众的呼声,弘扬建设和谐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时代诉求.通过震撼心灵,实现思想引领;通过鞭挞丑恶,弘扬社会正气;通过揭示真理,增强精神力量.从而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方向、给人以激励.

目前,呼伦贝尔日报文学副刊《天边》版的可读性和文学品位有一定的改进提升,但总体上讲,感染力和文化品位仍有待提高,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稿源相对紧张,特别是优质稿源较少,即使用作头条的稿件,有时也感到压不住版面;一些稿件过于平淡,内容与文采都缺乏亮点和打动人的地方;一些稿件文字功底有些欠缺,叙事状物不够清晰,过程描述过于繁杂,缺乏必要的主题提炼,甚至还有语句不顺、逻辑混乱等问题;有的稿件题材陈旧,缺乏时代眼光和社会意识,对时代、对他人、对社会发展大势关注较少,给人一种自说自话、自我欣赏的印象,有点无病的感觉.

三、如何不断增强党报文学副刊的吸引力?

新闻主打,内容为王,是当下报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理念,亦是多数报纸改版扩版的用力方向和操盘原则.这种情形下,党报文学副刊能得以长期保留,有所长进和发展,主要还是源于副刊本身的内在魅力.这魅力,来自于编辑的精心培育和辛勤耕耘,更依赖于一批副刊作者队伍的鼎力支持,是他们长期以来的才华付出和用心浇灌,成就了文学副刊这片芳草地.特别在稿源建设方面,《呼伦贝尔日报》的文学副刊坚持本地化、原创性的办刊方向,几乎百分之百的稿源来自于本土作者和当地作家的稿件支持.所以,办好文学副刊,关键要培养和团结一支富有才华、较有品位的作者队伍.

首先,作者的个人经历很重要.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说,个人经历和现实生活,是文艺创作的主要源泉.一首诗歌、一篇小说,看上去是纯文学作品,却也是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的.大凡经典作品,无一不是产生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兼备了文学性和新闻性的作品,它的冲击力是不可估量的:新闻性使其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文学性使其成了一部令人爱恋的艺术精品.由此看来,只有实现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党报副刊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如果不深入现实生活,不了解世间百态,不感知人情冷暖,不掌握社会发展大势,就很难写出现实性、文学性、思想性俱佳的优秀作品.

其次,作者的文学功底很重要.现实生活并不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学习和思考作为一种创造性劳动,同样能给人带来创作的素材和灵感.一位副刊作者,如果没有对中国文学,包括古代散文诗词和优秀作品的熟练掌握,没有对现代优秀作品精华的充分汲取,不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知识,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其作品就往往陷于平淡.

最后,作者要善于感知.副刊文学作品是一张报纸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新闻和文学的实践证明,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它肯定是为某一时代、某一大事件而留下的符号、印痕乃至“里程碑”,因此说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才是优秀作品的“生身之母”.纵览党报副刊的成功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越是关注社会生活,越是富有感情,越受读者欢迎.越是现实感强的作品,读者越容易从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欣赏到艺术的魅力.因此,作者善于感知,才能围绕中心工作,配合好中心,所写出的作品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要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也是对党报文学副刊的要求.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其价值取向是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激发全体人民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党报文艺副刊,理应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重视和关注精神领域,文学副刊的编辑应不断思考如何增强党报文学副刊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慧眼识才,紧紧培养和团结一批有才华、有思想、有品位的作者队伍,为共同为办好文学副刊而尽力.

责任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