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格阿龙看彝族文学与宗教的互补性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849 浏览:156843

摘 要 :提及支格阿龙,不仅能够在《勒俄特依》、《支嘎阿鲁王》等文献里找到其身影,也能在宗教里找到其足迹,如宗教的经书、咒词、画像等.那支格阿龙这一人物形象在文学和宗教里分别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够并存呢?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在文学和宗教里出现的支格阿龙,探究其能在文学和宗教中并存的原因,并说明这种并存所产生的结果.

关 键 词 :支格阿龙 彝族 文学与宗教 互补性

一、导论

彝族英雄支格阿龙的故事广泛流传,为广大人们所喜爱.这一英雄人物的称呼在各地区虽然不同(如云南称为“支格阿鲁”、“阿罗”;四川称为“支格阿龙”、“支格阿鲁”;贵州则称为“支嘎阿鲁”、“直括阿鲁”),但是其射日月、斗雷神、除邪恶、救百姓的英雄事迹则是以不同的版本出现在文学和宗教中.本文采用支格阿龙这一称呼,着重分析其既出现在文学中,又出现在宗教中的原因,并说明并存的结果.

二、文学中的支格阿龙

支格阿龙的形象在文学中的出现以文学作品为例,多以诗体韵文形式展开.本文按照支格阿龙的“出生—成年—死亡”三个阶段来分析这一形象的表现形式及其特色.“在远古,雄鹰滴三滴血在贤淑、美丽的蒲莫妮依姑娘身上而,于龙年龙月龙日生下支格阿龙.阿龙生下后整天大哭,哭声惊扰天界.”[1]这是关于支格阿龙出生的描写,当然也有其他说法,但可以看出他从出生就是与众不同的.成年后,他“用神弓神箭射落5个太阳、6个月亮,各留1个太阳、月亮,拯救人和万物于绝灭之际”[2].这些都是支格阿龙所做的功绩,由此可以看出他不仅拥有神力,还是英勇的、伟大的.最后支格阿龙亡,“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阿龙送灵,在送灵的路途中,毕摩为支格阿龙的亡灵引路,让他的灵魂在路途中不要被其他的魂魄和鬼怪所附身和诱惑.”[3],可以看出他是受到敬仰的.

关于支格阿龙的文学创作的手段不妨引用高尔基所说:“所有英雄人物都是以集体能力的负荷者,群众的表达者之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4]因神奇、英勇、机智等特点成就了文学作品中的支格阿龙,使其在文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能够体现出彝族的文化特质,成为彝族文化的象征符号之一.

三、宗教中的支格阿龙

支格阿龙不仅在文学中有所记载,在宗教中也有所体现.如巴莫曲布嫫的《神图与鬼板——凉山彝族祝咒文学与宗教绘画考察》中有大量篇幅介绍支格阿龙.在诸多学者的论文中,如“我们在许多毕摩经书里看到支格阿鲁的画像,这是毕摩经书关于支格阿鲁驱鬼镇魔经文中的插图.”[5]另外毕摩“在念诅咒经的时候要涉及的《支格阿龙唤风》、《支格阿龙唤雨》、《支格阿龙找火种》、《支格阿龙换牺牲》等故事.”[6]这是支格阿龙通过毕摩以画像、咒词出现的方式.


那么为什么支格阿龙会以静态或动态的样式在宗教中出现?根据文献可归纳出两点原因,其一支格阿龙不仅作为一位英雄也作为一个毕摩,如在史诗《支嘎阿鲁王》中:“阿鲁消灭妖魔时:‘支嘎阿鲁哟,口里不停念, 挥动着维度(毕摩法具),扇动着洛洪(毕摩法具),金锁锁葫芦,把妖魔锁在葫芦里.’”[7]这样支格阿龙作为神职人员,要主持仪式、诵念经文、进行与鬼神相通的宗教活动,而这一系列的宗教活动就是彝族在社会生活中原始宗教信仰的表现.另外一个是支格阿龙作为神灵出现在毕摩经书和宗教仪式中,如“毕摩在主持宗教仪式,尤其是凶性仪式的时候,必须要呼唤出支格阿鲁作为毕摩的护法神祗,否则不仅不会灵验,更严重的还可能对主家和毕摩本人造成不利.”[8]因支格阿龙能够斩妖除魔,保护百姓,所以他是被群众所信服的、敬仰的,是民族精神的代表,而毕摩在仪式中涉及到支格阿龙无疑能够增强毕摩的宗教力量.

四、文学和宗教中的支格阿龙

同样是涉及支格阿龙,文学和宗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文学里的支格阿龙是以线性的时间段为脉络叙述他传奇的一生,如史诗、谱牒、传说等;而宗教里的支格阿龙是以点状的单独事件为主题凸显他的智勇、神圣,如在画像、咒词、经文中都是选取他的英雄事迹之一.这种在文学和宗教中并存的现象是比较特殊的,若要找到类似支格阿龙这样有卓越功绩的人物形象有伏羲、后羿等,但他们并没有出现在宗教中与神职人员结合;若要找到类似支格阿龙这样能够出现在宗教中并与神职人员结合的人物形象有“阴崽”(贵州地区历代非正常死亡的有声望的人的阴魂),如反清苗王张秀梅等,但是这些“阴崽”大都没有呈现完整的经历,也没有在文学中广泛流传.

要探求支格阿龙能够在文学和宗教里并存的原因,可以从内、外机制两方面来分析.首先从内部机制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支格阿龙本身是英雄,在文学中他是英勇的、智慧的、伟大的.在宗教中他无论是作为毕摩还是神灵,都能够运用神力、神威来驱邪除魔、镇鬼降妖.综上所述能归纳出支格阿龙具有智勇双全、神力威猛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又获得了彝族人民的认可和崇拜,使得支格阿龙在文学和宗教中出现成为可能.第二是文学和宗教的特定手段的使用.在文学里,为了塑造支格阿龙这一英雄人物的生动形象,必须着重渲染他的神奇性、智勇性以凸显其丰功伟绩,从而使之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标志.在宗教里,为了塑造支格阿龙这一神圣人物的逼真形象,必须重点夸张他斩妖除魔、驱邪镇鬼的事迹以突出其存在性和神圣性,从而获得更多人的信服,更好的主持宗教活动.

其次从外部机制来说,也有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是宗教背景的存在,支格阿龙本身作为毕摩这一神职人员,自然属于宗教范畴,是与彝族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相关的,故他在宗教中出现是可能的.支格阿龙是彝族历史上具有传奇性的英雄人物,他出现在文学中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文学资源,也能通过文学塑造使得其形象流传千古.第二个因素是民族精神凝聚.支格阿龙这一英雄人物形象在文学中作为史诗、神话、传说等是每个彝族人经常讲起的,在宗教中作为经书的插图、咒词、仪式的画像、塑像等是每一个毕摩都代代相传过.支格阿龙作为彝族精神的一个代表,自然能够出现在文学中、宗教里,而他所体现出的智勇、正义这些核心文化品质已促使“人们对其认同不再仅停留在‘智勇’的层面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一种寻找自我身份‘精神’的期待和寄托,即‘精神家园’的皈依.”[9]由此可见,支格阿龙之所以能在文学和宗教中并存,是这种追求自我性,追求认同性,追求永恒性的民族精神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凝聚的结果.